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写同学肖像的作文”。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肖 像 描 写 如 何 形 神 兼 备
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是透视人物内心世界的一扇窗户。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成功的范例:阿Q头上的旧毡帽,孔乙己身上的破长衫,赵七爷光滑油亮的大辫子,祥林嫂间或一轮的眼睛,无不表现了他们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可是,中学生在写作当中却很难从中吸取到精髓,往往既不能“绘其形”,更不能“传其神”。
那么,如何略作勾勒,就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于读者面前;细加描绘,就能使人物的神采风貌淋漓尽致地显露出来,做到形神兼备呢?本文拟从四个方面作粗浅的尝试。
一、仔细观察,把握其“形”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对人物的肖像描写也不能仅凭主观想象,闭门造车,以致千人一面,缺乏个性。而应对人物的外貌进行细致地观察,把握特征。
客观事物原本千差万别,绝不雷同。可是,许多同学在进行肖像描写时,往往不能细致观察,而是拾人牙慧,随意套用别人的词句。孩子是甜甜的酒窝,青年男子是俊眉大眼,青年女子是苗条身材,白发老人是龙钟老态。这好吗?不可否认,某类人物有其自然的共性:从年龄上看,婴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有着各自的共性;从生理上看,男人、女人以及与年龄相关的其他生理特征,也有其共性;从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处境、种族上看,它们也会表现出某些相似甚至相同的外部特征。但是,就是同一职业、性别、年龄之间,也绝不会完全相同,总会有各自区别于他人的外部特征,就是孪生兄弟之间也不例外。
因此,在描写人物肖像时,必须抓住人物外部特征,才能突出共性中的个性。例如“……生物老师踏着铃声走进我们的教室。他约三十四五岁,微胖的体形,黑里透红的皮肤,国字脸,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那透过圆圆镜片的目光亲切地打量着我们。声如洪钟地说:‘高三这一年的生物课是我教你们的……希望我们合作愉快。’……”这段文字紧扣住生物老师的体形 、肤色、脸型、鼻梁以及眼镜的特征来进行肖像描写,从而使人物的形象清晰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二、用心体悟,感知其“神”
“画龙画虎难画骨”,要画出“龙虎”的“骨”来,确实很难。上文对生物老师的描写,抓住了人物的外在特征。说真的,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必须做到这一点,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写什么像什么,有的人称之为“地道”。事实上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我们对这段描写进行深入地分析就会发现,习作者基本上是“照相机”式的静态描写,很难透过人物的外部形态看到内在的性格、品质、经历及丰富的内心世界。
画就应该画出龙虎的“骨”来。《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不但细腻地刻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透露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包含着服饰和容貌两个方面。服饰方面作者从头饰和服装入手,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装扮,暗示了她的贪婪和俗气,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世界的空虚。容貌方面,着重写了她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这充分地表现了在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的刁钻、狡黠、善于机变以及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
当然,要想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并非朝夕之功,平时就要对人物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细致观察和精心分析,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精神世界,并能“外化”为人物的服饰和表情。
三、运用“修辞”,生动再现
要想生动、传神地再现人物的外貌,必须贴切地运用修辞,特别是比喻修辞的运用。上文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正是成功运用修辞的典范。比喻修辞的运用,在细致观察,抓住人物外在特征的基础上,必须合理想象,选择适当喻体;否则,人物形象就会扭曲甚至变形。
例如:“……他有一双鹰的眼睛,能够明察秋毫,寻觅猎物,令同学们望而生畏。他有一双狼的耳朵,任何江湖上的小道消息,都能了如指掌;然后进行加工锤炼,便成为他上课大吹大擂的资本。再加上他有熊一般健壮的躯干,走起路来更是威风凛凛,耀武扬威,可以随时找人进行‘单挑’。睡觉前还要出去练习歌喉,有时半夜里还能听到他那雷鸣般的声音。真可以把他载入“狂人日记”中去……”
这段文字想象奇特,但比喻修辞运用不贴切,把老师描写成流里流气,甚至有点精神失常的人物。如再加上歪戴帽、花衣服、短匕首,岂不成了典型的地痞流氓了吗?事实上这位老师,身强体壮,目光敏锐,兴趣广泛,知识丰富,为人活泼热情。习作者似乎也能捕捉到某些特征,但写出来的肖像严重失实,失去了生活基础和人物基础,同时感情色彩也出现了严重偏差。
要克服这种情况,就必须细致观察,把握内外特征,合理想象,精心选择喻体,同时还要注意感情色彩。如果对人物是同情的、赞美的,常选用一些美好的、珍贵的、色彩鲜明的事物作喻体;是贬斥的、厌恶的,常常选用一些夸张的、丑恶的、畸形的带贬义色彩的事物作喻体。比喻修辞的恰当运用,是一种既能“绘其形”又能“传其神”的极为有效的方法。
四、避免繁冗,“动态”刻画
肖像描写,是否做到形神兼备。不能以字数多寡论,不能以面面俱到论,关键看它是否符合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是否与文章的其他内容相得益彰。确须像《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贾宝玉肖像描写那样的“繁”,则非“繁”不足以达妙处。
但是,中学生作肖像描写,往往有许多水分,追求面面俱到,存在着滥加篇幅的现象。其实,“动人春色不须多”,只要抓住人物外部的主要特征,将人物的肖像和行状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特别是随着情节的发展、环境的改变及人物内心的变化而显露出来的人物外部的动态特征来刻画人物,就能很好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的精神风貌,从而增加文章的厚度,增强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
鲁迅在《祝福》中,就根据情节的发展和祥林嫂境遇的变化,紧扣她的眼睛,进行了三次肖像描写。初到鲁镇做工时“顺着眼”,表现了她安分的性格特点;丧夫失子后再到鲁镇仍是“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但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眼睛这个“窗口”的变化,反映了祥林嫂命运的恶化;到最后一次,已是“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表明祥林嫂身体濒临崩溃,精神完全麻木。而只有在探问灵魂的有无时,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深刻地表明了祥林嫂在走向穷途末路的时候,仍执着于一念。作者对祥林嫂的肖像,随着情节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动态的刻画,鲜明地表现了祥林嫂内心的巨大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在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的吃人本质。祥林嫂也以她独特鲜明的人物形象载入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画廊。
当然,描写人物肖像时,做到繁简适宜,并能动态地描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对中学生来说,确有难度,要求也较高。但并非“难于上青天”。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很好把握人物内心细微的变化过程,把肖像描写放在全篇这个宏观背景下来考虑、来安排,这样的肖像描写不但能绘其形,而且能在动态的描写中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肖像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只要我们平时能端正态度,认真对待,仔细观察,深入分析,精雕细琢,不断吸取,不断积累,就能逐步克服不足之处,提高自己肖像描写的能力,使之形神兼备。
解决方案2:
、玲玲不到两岁,胖墩墩的。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眼镜。小辫儿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彩蝶。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
2、看上去,杜老师也就30来岁,那张严肃的长方形脸上戴着一副黑宽边眼镜,两只不大的眼睛在镜片后边闪着亮光;两个嘴角总是紧紧闭着,平时很不爱说话。在我的记忆里,好像他只有那么一身半新不旧的蓝衣服,袖子也总爱往上挽一截。每当下课的时候,他就把书本往胳肢窝下一夹,把用剩下的半截粉笔往口袋里一装,低着头,像找来时的脚印似的,慢慢地,一步步向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可是,在课堂上,他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他讲起课来滔滔不绝,朗读起课文来声音异常洪亮,有时还会激动得脸上放出红光,一步跨到讲台前,挥舞着手臂……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住了,睁大眼睛看着他。
3、这位老汉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膛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他身穿崭新的青布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巾。老汉蹲在地上,乐滋滋地抽着旱烟。
4、太阳晒得墨黑的清瘦的脸上,有一对稍稍洼进去的大大的双眼皮儿眼睛;眉毛细而斜;黑里带黄的头发用花布条子扎两条短辫子;衣服都很旧;右裤脚上的一个破洞别一支别针;春夏秋三季都打赤脚,只有上山抓柴禾的时节,怕刺破脚板,才穿双鞋子,但一下山就脱了。
5、这是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身穿军用棉大衣,脚穿高筒皮靴。高个子,方脸盘,长得很魁梧。下巴上有一颗黑痣,那双眼睛在黑暗中闪着亮,使人觉得粗犷又精明。
6、李云是一个机灵、陶气的孩子。他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的,那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在他那黝黑的脸上,不论是那鼓鼓的腮帮,还是那薄薄的嘴唇,或者那微微翘起的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7、这老汉,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露在帽沿外边的头发已经斑白了。肩上搭着一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褂子。整个脊背,又黑又亮,闪闪发光,好像涂上了一层油。下面的裤腿卷过膝盖,毛茸茸的小腿上,布满大大小小无数个筋疙瘩,被一条条高高鼓起的血管串连着。脚上没有穿鞋,脚板上的老皮怕有一指厚,……腰上插着旱烟袋,烟荷包搭拉在屁股上,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
8、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9、 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
附《如何写好人物外貌描写》
人物的外貌描写是人物描写的重要内容,描写好人物外貌也往往能使人物活起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物的外貌,主要包括人的容貌、体态、服饰、表情、风度等。人的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怎样才能写好人物外貌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外貌描写要“准”。准就是准确地描写人物外貌,人物形象才会真实可信。
人的外貌往往受到其身份、职业、年龄、教养、习惯、生活经历、家庭环境、身体状况等诸因素影响。不同职业的人往往外貌也有所区别。如舞蹈演员的腿较粗而四肢修长;举重运动员往往比较壮实;渔民则肤色较黑,脚趾因长期在船上行走而像蒲扇般张开。人的年龄不同,其外貌也有明显的差异,少年儿童天真可爱,青年人血气方刚,中年人成熟稳重,老年人则耳聋眼花。这一些无不反映其人生的自然规律。
当然人的的习惯不同,也往往显出不同的特征来。如吸烟的人仿佛缺少了门牙,还不时透出烟草气味;不吸烟的人则牙齿洁白。人的教养不同,也往往能从外貌上看出来,有教养的人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有文化的人讲话文绉绉的,且条理清楚;没有教养的人坐着站着东倒西歪,说话粗鲁而无条理……凡此种种,我们要仔细观察,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人物的形象才能准确的描写出来。
二、外貌描写要“精”。精就是精心选择人物外貌特征,集中笔墨描写,使人物形象精确鲜明。
世上没有外貌完全相同的人,我们要根据表达的需要,从人物外貌中精心选择其与众不同的特征,集中笔墨描写,其它的可省略不写或一笔带过,使人物外貌更精确鲜明。
有时候,我们根据手头素材的实际情况,或为了某种表述的需要,可把外貌描写重头戏放在人物的某个部位。如写爷爷的手,硬而裂开许多道口子,虽难看却是勤劳的见证;帮我编玩具,又透出灵巧。这样写了往往会使勤劳而机灵的爷爷跃然纸上。
我们精心选择人物与众不同的外貌,加以精确地描写,往往能写出新意来。
三、 外貌描写要“深”。深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写要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写出人物的深度。
我们描写人物外貌,要着重选择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精神风貌,个性特征,气质情感的外貌特征予以重点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达到神似的境界。
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写作的顺序,选好写作的角度,无论前后左右,正视侧视,仰视俯视,近观远看,哪个角度最能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性格特征,就从哪个角度入手进行描写。
外貌描写还要注意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相结合,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