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洛阳:适老家园,让老人更安心

河南洛阳:适老家园,让老人更安心

来源:无忧晚年 2024-11-15

四月春意更浓,河南省洛阳市牡丹花开得正艳。在洛龙区石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65岁的刘晓霞走出理发店,笑得比花都灿烂:“自从养老服务中心周边配建了理发店,我跟老伴儿再也没去外面剪过头发,师傅手艺好,还便宜,美得很!”

洛龙区石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共有二层,有餐厅、宿舍、活动中心等,周边还配有理发店、裁缝店、生鲜超市,以及各种休闲娱乐场地,成了社区老人们茶余饭后的聚集地。

近年来,洛阳市把构建完善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聚焦解决城市多元化养老服务和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短缺问题,积极探索将基本养老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五级四类”城乡养老服务体系。

构建“五级四类”城乡养老服务体系

数据显示,洛阳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132.5万人,老龄化率达18.7%,且老年人口呈现增速快、高龄化和空巢化的趋势。

在城市,洛阳按照“就近就便”原则,构建市级养老服务中心、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居民小区养老服务站点、家庭养老床位五级养老服务体系。

全市根据需要在每个社区建设1至2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等服务。在社区之上,建设市级养老服务中心和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市级养老服务中心主要承担综合监管、标准制定、人才培训、大数据管理运用等职能;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嵌入市场化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的托养服务。在社区之下,则建设居民小区养老服务站和家庭养老床位。居民小区养老服务站承担部分日间照料功能,并提供上门巡访等服务;家庭养老床位以适老化、信息化改造为重点,通过远程监测、居家照护等方式,满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原地安老需求。

在农村,洛阳按照“不离土、不离村、不离亲”原则,推广“集中+居家”养老模式,构建涵盖乡镇区域集中养老服务中心、集中互助养老服务站、小型集中养老服务点、村级居家助老服务点的养老服务体系。

高标准满足城乡老年人多元养老需求

“老李,咱俩来一局!”在洛宁县下峪镇对九峪村的养老服务点,村民梁文放下碗筷,准备和棋友们下几局象棋。几步之遥的村卫生室内,村医李少波正耐心地为老年人进行身体检查,并详细叮嘱他们注意事项。

如何高标准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洛阳市坚持高起点规划,编制《洛阳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改革推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实施意见》《洛阳市推广农村“集中+居家”养老模式实施方案》,对城市“五级”和农村“四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服务模式提出明确要求。

同时,为突出城乡养老服务设施服务功能,洛阳进一步明确,在城市地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要配建集中托养区、公共服务区、公共活动区,并嵌入智慧养老服务终端(即“三区域一平台”),社区和小区级在配建公共服务区、公共活动区、嵌入智慧终端(即两区域一平台)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拓展服务功能。在农村地区,乡镇区域集中养老服务中心、小型集中养老服务点要配建老年人生活区、公共活动区、公共服务区,集中互助养老服务站要建有老年人生活区和公共活动场所,村级居家助老服务点要配建公共活动和公共服务场所,因地制宜满足当地老年人需求。

通过一系列标准的细化实化,洛阳力求做到全方位满足老年群体养老及休闲需求。

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完善养老服务保障

一块钱的豆浆、一块钱的茶叶蛋、六块钱一份的鲅鱼水饺……如此物美价廉的餐品备受洛阳市西工区洛玻社区老年居民喜爱。

“自从社区食堂开了门,我几乎天天来这儿吃。饭菜味道好,价钱还公道,比我自己买菜做饭省劲儿多了。”提起社区食堂,居民王爱国赞不绝口。

去年以来,为帮助社区老年居民解决吃饭、做饭难题,洛玻社区配建社区食堂,由餐饮连锁企业喜唐水饺负责运营,每日提供早中晚三餐。

这是洛阳积极探索多种运营模式,不断完善保障机制,加强监督管理的具体实践。

当前,洛阳市坚持政府主导而不包揽的模式,鼓励养老服务中心(站、点)引入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源,由政府出资建设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立遴选机制,严格制定服务规范和收费标准,吸引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运营服务。这已成为洛阳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运营的主要方式,实现了政府、市场、社会的有效链接,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科学运转。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短板弱项,加强改革创新,持续完善‘五级养老服务体系’,推广农村‘四类’养老服务设施,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构建有洛阳特色的‘五级四类’城乡养老服务体系。”洛阳市副市长王国辉表示,将通过品牌提升和示范创建,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加大资金投入、设立公益性岗位等举措,确保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可持续、长效化运行。

(本报记者 王胜昔 本报通讯员 李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