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在心理咨询中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3:23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6 03:21

有效的心理辅导可以助人成长,而无效的心理辅导却可能伤害当事人,得到负面的效果。要使心理辅导得到正面效果,心理辅导教师必须有更高的心理素质要求。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我觉得对心理辅导教师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其中特别应注意以下几点 :
一、具备及表达同理心
同理心,指咨询者了解与体验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心理学家罗杰斯把同理心定义为具有较高水平的心理辅导关系中关键的素质。如果辅导教师能设身处地去了解当事人的主观世界和观点,那么造成无效的和危险的心理辅导情况就会减少。
辅导教师首先要能够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而将自己放在当事人的地位和出境来尝试感受他的喜怒哀乐,经历他面对的压力,并体会他决定和导致行为表现的因由;而随着辅导过程的发展,辅导教师对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应逐步有更深切和正确的了解,犹如感受自己内心的一切。
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的教导,一般的谈话,心理辅导是个性化并有特殊内涵的过程。如果辅导教师把心理辅导的关系与一般的教导关系混为一谈,就容易走入误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有一个学生说他怕学习,老师说:“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习,学习是掌握知识的条件,没有知识的人将一事无成。”这听起来没有什么不对,而且学生已十分熟悉,他们天天都听到这种话,但就是不能解决他们怕学习的问题。因此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思想工作,它首先要从同理心的角度去体会学生的心理状态,表达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走进解决问题的大门。
我在教学中曾碰到这样一位学生,他性格比较内向,有一天他父亲突然死亡,这对他产生了很大的打击,使得原本内向的他更沉默寡言。之后,他的学习成绩也开始下降。我找他谈了话,告诉他过去已成为过去,谁也无法挽回,希望他能化悲痛为力量,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听完,他点点头,我觉得欣慰,以为自己没有白费口舌。可过了一段时间,并没有见他能走出阴影。后来查找有关心理辅导资料,才找到了原因所在,我没有用同理心去考虑问题,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验他的感受,没有去真正理解失去亲人的感受是多么的痛苦,之后,我又找他谈了话,对他丧父的悲痛表示了真切的理解,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双方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探讨问题、分析问题。之后,他感受到这样长期下去对家人、对自己、对学习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自己觉得确实应该走出不快乐的阴影。不久后他恢复了常态,学习成绩稳定了,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了。所以我觉得心理辅导教师要搞好心理辅导,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必须具备及表达同理心。
倘若辅导教师不能具备及表达同理心,换言之,倘若他不了解当事人,辅导的过程一定会受阻。当然,同理心不等于同情。有的人认为当一个人在危难痛苦中最需要的是同情,可惜,这并不是事实,他们最需要的是旁人的理解。因为人在遭遇伤痛打击时,自我形象会骤然下降,会过分敏感,害怕别人轻视他,故在辅导中,对他表示同情、怜悯,不会有效果,很可能还会令他产生不安与反感,所以辅导教师一定要留意这两者的区别。
二、关注正向发展
正向发展指辅导教师能相信当事人可以通过帮助而进步。正向关怀即不断发现当事人身上的价值和力量,帮助当事人自己去寻找这种价值和力量,把当事人的注意力引向发现自己的长处,谋求个人的成长方面来。如果教师没有这种活力,那么心理辅导工作就没有信心,这种感受自然会传给当事人,产生负面的影响。
人文主义哲学家认为,人类在本质上就有一种发展、前进、成长的愿望和力量,这种力量会推动每个人朝着自己选择的方向努力,最终达到和实现自己的成长目标,这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心理学界的共识。一开始,人们往往以为受助者已经没有希望,无可救药了,但一旦冲破某种怯懦的交谈困境之后,从当事人身上发现某些正向的东西,经过情感反应及时回馈给当事人后,便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曾碰到过这样一位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并且又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可谓“全校闻名”,学校老师提及她,没有一个不摇头的。开始接触她时,就接连发现几次偷窃现象,还出现作业欠交、上课不认真等现象,笔者也曾一度失去信心。但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她劳动时挺积极的,并且她的记忆力非常好,表达能力也挺不错。于是,我多次约她谈话,让她自己找一找她的长处是什么?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有没有尽力去做?通过她自我分析之后,她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慢慢的,她就有了一种向上发展的力量。几个月后,她的不足之处也渐渐消失。这说明,我们作为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正向关怀是必要而可能的,而且以心理辅导的思路来说,应重在引导当事人思考:我的长处是什么?我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我有没有尽力去做?
三、对当事人的尊重和温情
心理辅导教师应该善于表达尊重与温情,冷淡疏远的心理辅导者看起来比较专业化和有能力,实际上在专业化表层下可能存在着对当事人潜意识的厌烦,使心理辅导向负面方向发展。可以认为,心理辅导教师对当事人的尊重与温情是具备真正同理心的重要部分。
有两种表达尊重的语言表达形式,即“增进”及“赞赏歧异”。“增进”就是对对方的意见和观点直言进行表扬,直接表示对对方的欣赏之意,如“你对意见的表达非常好”、“你很有领悟力”等。这样做似乎不难,但我们教师平常做的甚少,平时交谈中总是习惯于发现对方的话中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而不是直言地赞赏一个人的某些观点。
笔者在上完《缓解焦虑》这一堂心理辅导课后,一个学生告诉我“老师,其实我们在考试前很轻松,一点儿都不紧张,不会感到焦虑,根本不用缓解焦虑。”一旁的学生听了都瞪大双眼,看看他,有几位同学还笑了起来。这时,那位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看了此情景,便故意大声说:“这位同学今天的表现真不错。”听了我的话,一旁的学生开始小声议论起来:“怎么回事,他表现不错?”我接着说:“虽然老师有一点点小小的看法,但这位同学今天大胆地说了真话,老师最喜欢的就是能说真话的学生,他这种行为是非常好的。值得大家学习。”然后,我又轻声地对这位学生说:“你愿意听听老师真实的看法吗?”学生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事后,通过个别谈话,分析情况,这位学生也认识到了自己在考试中焦虑的一些反映,并引起了注意。
心理辅导教师对当事人的温情是非常重要的。温情,是通过非语言方式所表现的一种情绪性态度,目光、声调、态势、手势、面部表情及适当的身体接触都是对当事人表达与支持的方式,微笑就是最好的温情指针。温情,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心理辅导教师应该是最具有温情的人,并且应该善于表达温情。
四、重视事件的具体性
在心理辅导中,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前来求助的当事人,难以清楚或直接地自我表达,难以把当前困难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当事人往往以含混模糊的方式抱怨。如“我很悲伤”、“我很苦恼”。有效的心理辅导是把当事人含混的叙述变成高度具体的讨论,帮助当事人条理出他们生活中到底发生的那些事。
其具体要求是:辅导教师紧接着当事人简短的叙述之后,再问更多的问题,直到双方对他的事件都更清楚为止。如学生说“我觉得老师偏心”,辅导教师就该说“你能不能说出一两件具体的事来?”从当事人的情感感受说,一般规律是:刺激事件与情感感受之间应有一个对应关系,什么刺激引起什么反应,强刺激引起强的反应,弱刺激引起弱反应,可是由于当事人对事件的感受缺乏具体性,对刺激反应处于泛化的状态,缺乏分辨力,到底是哪一个事件引起了现在的感受,应该引起怎样的感受,当事人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而且由于小学生思想不成熟,往往会把一些无联系的事情联系起来进行因果推证,因而产生更深刻的负面体验。因此,“具体性”的要求就是以特别详细的内容来澄清事实和情感,这是有效的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方面,当一个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和情感产生的原因弄清楚了,可能问题也解决了一大半。

五、真诚与可靠。
有效的心理辅导教师是真诚、真实与可靠的,他们语言及非语言行为都是统整的,因为心理辅导是建立在交谈基础上的平等的关系。倘若欠缺了这一真诚,信任的关系就很难出现,而辅导的结果就会因而大受影响。
所谓“真诚”,就是辅导教师在辅导关系中要以“真正的我”出现,不会有保卫式的伪装,不会将自己隐藏在专业角色的背后。同时,更不会象一个技师般在完成例行工作。相反的,他会很开放,很自由又很个性化地投入在整个关系中,他能表里一致、真情流露。
辅导中真正做到表里一致,对辅导教师来说实在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因为辅导教师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自我形象,要有一定的自信,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同时,就被辅导者的内心角度考虑,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小秘密被其他人知道,只有当他们觉得可靠时,他们才肯敞开自己的心扉,诉说他们的烦恼,这就要求辅导教师必需是相当可靠的。
辅导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关系,在这具有一种治疗功能的关系和过程中,辅导教师若能恰当地具备及表达同理心,能关注正向发展,能对当事人尊重及温情,能重视事件的具体性,并能做到真诚与可靠,就可以相信定能使心理辅导更加有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6 03:21

有效的心理辅导可以助人成长,而无效的心理辅导却可能伤害当事人,得到负面的效果。要使心理辅导得到正面效果,心理辅导教师必须有更高的心理素质要求。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我觉得对心理辅导教师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其中特别应注意以下几点 :   
一、具备及表达同理心 同理心,指咨询者了解与体验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心理学家罗杰斯把同理心定义为具有较高水平的心理辅导关系中关键的素质。如果辅导教师能设身处地去了解当事人的主观世界和观点,那么造成无效的和危险的心理辅导情况就会减少。   辅导教师首先要能够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而将自己放在当事人的地位和出境来尝试感受他的喜怒哀乐,经历他面对的压力,并体会他决定和导致行为表现的因由;而随着辅导过程的发展,辅导教师对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应逐步有更深切和正确的了解,犹如感受自己内心的一切。   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的教导,一般的谈话,心理辅导是个性化并有特殊内涵的过程。如果辅导教师把心理辅导的关系与一般的教导关系混为一谈,就容易走入误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有一个学生说他怕学习,老师说:“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习,学习是掌握知识的条件,没有知识的人将一事无成。”这听起来没有什么不对,而且学生已十分熟悉,他们天天都听到这种话,但就是不能解决他们怕学习的问题。因此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思想工作,它首先要从同理心的角度去体会学生的心理状态,表达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走进解决问题的大门。   我在教学中曾碰到这样一位学生,他性格比较内向,有一天他父亲突然死亡,这对他产生了很大的打击,使得原本内向的他更沉默寡言。之后,他的学习成绩也开始下降。我找他谈了话,告诉他过去已成为过去,谁也无法挽回,希望他能化悲痛为力量,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听完,他点点头,我觉得欣慰,以为自己没有白费口舌。可过了一段时间,并没有见他能走出阴影。后来查找有关心理辅导资料,才找到了原因所在,我没有用同理心去考虑问题,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验他的感受,没有去真正理解失去亲人的感受是多么的痛苦,之后,我又找他谈了话,对他丧父的悲痛表示了真切的理解,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双方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探讨问题、分析问题。之后,他感受到这样长期下去对家人、对自己、对学习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自己觉得确实应该走出不快乐的阴影。不久后他恢复了常态,学习成绩稳定了,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了。所以我觉得心理辅导教师要搞好心理辅导,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必须具备及表达同理心。   倘若辅导教师不能具备及表达同理心,换言之,倘若他不了解当事人,辅导的过程一定会受阻。当然,同理心不等于同情。有的人认为当一个人在危难痛苦中最需要的是同情,可惜,这并不是事实,他们最需要的是旁人的理解。因为人在遭遇伤痛打击时,自我形象会骤然下降,会过分敏感,害怕别人轻视他,故在辅导中,对他表示同情、怜悯,不会有效果,很可能还会令他产生不安与反感,所以辅导教师一定要留意这两者的区别。   二、关注正向发展   正向发展指辅导教师能相信当事人可以通过帮助而进步。正向关怀即不断发现当事人身上的价值和力量,帮助当事人自己去寻找这种价值和力量,把当事人的注意力引向发现自己的长处,谋求个人的成长方面来。如果教师没有这种活力,那么心理辅导工作就没有信心,这种感受自然会传给当事人,产生负面的影响。   人文主义哲学家认为,人类在本质上就有一种发展、前进、成长的愿望和力量,这种力量会推动每个人朝着自己选择的方向努力,最终达到和实现自己的成长目标,这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心理学界的共识。一开始,人们往往以为受助者已经没有希望,无可救药了,但一旦冲破某种怯懦的交谈困境之后,从当事人身上发现某些正向的东西,经过情感反应及时回馈给当事人后,便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曾碰到过这样一位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并且又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可谓“全校闻名”,学校老师提及她,没有一个不摇头的。开始接触她时,就接连发现几次偷窃现象,还出现作业欠交、上课不认真等现象,笔者也曾一度失去信心。但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她劳动时挺积极的,并且她的记忆力非常好,表达能力也挺不错。于是,我多次约她谈话,让她自己找一找她的长处是什么?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有没有尽力去做?通过她自我分析之后,她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慢慢的,她就有了一种向上发展的力量。几个月后,她的不足之处也渐渐消失。这说明,我们作为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正向关怀是必要而可能的,而且以心理辅导的思路来说,应重在引导当事人思考:我的长处是什么?我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我有没有尽力去做?   
三、对当事人的尊重和温情   心理辅导教师应该善于表达尊重与温情,冷淡疏远的心理辅导者看起来比较专业化和有能力,实际上在专业化表层下可能存在着对当事人潜意识的厌烦,使心理辅导向负面方向发展。可以认为,心理辅导教师对当事人的尊重与温情是具备真正同理心的重要部分。   有两种表达尊重的语言表达形式,即“增进”及“赞赏歧异”。“增进”就是对对方的意见和观点直言进行表扬,直接表示对对方的欣赏之意,如“你对意见的表达非常好”、“你很有领悟力”等。这样做似乎不难,但我们教师平常做的甚少,平时交谈中总是习惯于发现对方的话中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而不是直言地赞赏一个人的某些观点。   笔者在上完《缓解焦虑》这一堂心理辅导课后,一个学生告诉我“老师,其实我们在考试前很轻松,一点儿都不紧张,不会感到焦虑,根本不用缓解焦虑。”一旁的学生听了都瞪大双眼,看看他,有几位同学还笑了起来。这时,那位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看了此情景,便故意大声说:“这位同学今天的表现真不错。”听了我的话,一旁的学生开始小声议论起来:“怎么回事,他表现不错?”我接着说:“虽然老师有一点点小小的看法,但这位同学今天大胆地说了真话,老师最喜欢的就是能说真话的学生,他这种行为是非常好的。值得大家学习。”然后,我又轻声地对这位学生说:“你愿意听听老师真实的看法吗?”学生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事后,通过个别谈话,分析情况,这位学生也认识到了自己在考试中焦虑的一些反映,并引起了注意。   心理辅导教师对当事人的温情是非常重要的。温情,是通过非语言方式所表现的一种情绪性态度,目光、声调、态势、手势、面部表情及适当的身体接触都是对当事人表达与支持的方式,微笑就是最好的温情指针。温情,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心理辅导教师应该是最具有温情的人,并且应该善于表达温情。   
四、重视事件的具体性   在心理辅导中,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前来求助的当事人,难以清楚或直接地自我表达,难以把当前困难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当事人往往以含混模糊的方式抱怨。如“我很悲伤”、“我很苦恼”。有效的心理辅导是把当事人含混的叙述变成高度具体的讨论,帮助当事人条理出他们生活中到底发生的那些事。   其具体要求是:辅导教师紧接着当事人简短的叙述之后,再问更多的问题,直到双方对他的事件都更清楚为止。如学生说“我觉得老师偏心”,辅导教师就该说“你能不能说出一两件具体的事来?”从当事人的情感感受说,一般规律是:刺激事件与情感感受之间应有一个对应关系,什么刺激引起什么反应,强刺激引起强的反应,弱刺激引起弱反应,可是由于当事人对事件的感受缺乏具体性,对刺激反应处于泛化的状态,缺乏分辨力,到底是哪一个事件引起了现在的感受,应该引起怎样的感受,当事人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而且由于小学生思想不成熟,往往会把一些无联系的事情联系起来进行因果推证,因而产生更深刻的负面体验。因此,“具体性”的要求就是以特别详细的内容来澄清事实和情感,这是有效的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方面,当一个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和情感产生的原因弄清楚了,可能问题也解决了一大半。   
五、真诚与可靠。   有效的心理辅导教师是真诚、真实与可靠的,他们语言及非语言行为都是统整的,因为心理辅导是建立在交谈基础上的平等的关系。倘若欠缺了这一真诚,信任的关系就很难出现,而辅导的结果就会因而大受影响。 所谓“真诚”,就是辅导教师在辅导关系中要以“真正的我”出现,不会有保卫式的伪装,不会将自己隐藏在专业角色的背后。同时,更不会象一个技师般在完成例行工作。相反的,他会很开放,很自由又很个性化地投入在整个关系中,他能表里一致、真情流露。   辅导中真正做到表里一致,对辅导教师来说实在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因为辅导教师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自我形象,要有一定的自信,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同时,就被辅导者的内心角度考虑,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小秘密被其他人知道,只有当他们觉得可靠时,他们才肯敞开自己的心扉,诉说他们的烦恼,这就要求辅导教师必需是相当可靠的。   辅导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关系,在这具有一种治疗功能的关系和过程中,辅导教师若能恰当地具备及表达同理心,能关注正向发展,能对当事人尊重及温情,能重视事件的具体性,并能做到真诚与可靠,就可以相信定能使心理辅导更加有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6 03:21

交心呗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