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6:07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8:07

理想信念,是做一个好老师的首要条件。

陶行知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先生认为,培养人才不看形式而要看实际的真本领。他称“教人求真”的教师,才是第一流的教育家。“教人求真”关键在一个“真”字上。教人做真人,就是要培养有真知识、真本领、真道德的人。。陶行知主张要用科学的精神在做上去求学问,他最忌讳的是玄想、武断、尽信书、盲从。陶行知把“智、仁、勇”作为“真人”的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追求真理、为真理献身的大丈夫气概,拥有广博的真知识、真本领,为人民大众谋福祉的真才干。

道德情操,是做一个好老师不可缺的重要元素。

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古往今来,但凡为师者都注重德才兼备,不仅要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学生“立世之德”,而传德尤为根本。新世纪的教育是现代化的教育,现代化教育依然要弘扬师德,皆因其为育人之根本,创新之力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把教育比作培养树苗,那么品德之于人则犹如甘露之于树,树无甘露则不长,人无品德则不立。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指出:“师范也者,学子之根核也。师道不立,而欲学术之能善,是犹种稂莠而求稻苗,未有能获也。”这也说明了不注重师德,文化知识的教育也是无法取得有效成果的。

扎实学识,是做一个好老师必备的业务素养。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更何况是作为一名人民的教师。作为老师,想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笔者认为:要做一名好老师,甚至必须有一河的活水。这就要求老师们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渊博的文化知识。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书育人的资本,是将学生培养成才的必备条件,是教师必备的业务素质。

仁爱之心,是做一个好老师必须具备的精神修养。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还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一个没有仁爱之心的教师的眼里就会存在“好学生”和“坏学生”的观点,不会尽心尽力去教育学生,更不会去理解和宽容学生。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对于做一个好老师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人民的好教师,应该懂得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有仁爱之心,才会有道德之行。所以,“五常”之中,“仁义礼智信”的“仁”是摆在第一位的。“我们做不了什么伟大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塞尔维亚特蕾莎修女这样说。这段话,给我们以强烈的震憾。的确,我们也许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是,做一个怀揣仁爱之心处处与人为善的人,应该不是什么为难的事。若此,那就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8:08

一、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

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

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具备适应学科特点的教研能力。

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功。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模范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认真学习马、列、毛、邓、“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思想上同党*保持一致。

优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就能够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奉行教书育人的宗旨,积极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当前,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受到不同程度的检验,作为教师应义无反顾地献身于教育事业,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培育学生身上,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

2、热爱学生。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并严格要求学生。教师要以自己坚定的信仰去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求做真人,求做真事;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去影响学生热爱知识,热爱生活。

以自己乐观的精神去培育学生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质。无数实践证明,具有高尚品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道德的学生。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学生;具有渊博知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强烈求知欲的学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学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8:08

一、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
1、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对老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2、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相互渗透,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3、教师应具有教育科学理论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懂心理学,这就如同一个心脏专业医生不了解心脏的构造。”科学的教学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较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基本知识。教师不仅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样教和为什么选择这样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具备适应学科特点的教研能力。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频率。”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由于条件的*,很多实事不能再现,需要教师依靠语言表达,把丰富的知识通过口头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晰,具有学科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
2、较高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具有较高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是知识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要创新型的教师。创新型的教师就是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创新知识的方法,具有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学科精神,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并有独特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简言之,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法、创新的思维、凸现的个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识等。
3、较强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一个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保证。缺乏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的教师,无论其知识多么广博,都难以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
(1)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灵活调节进程,活跃课堂气氛,控制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处理偶发事件等。
(2)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一个教师应有能力组织和指导兴趣小组,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有能力组织讲座、讲演、展览、表演、制作、考察、竞赛、撰写报告和论文等活动。形*人参入、自己动手、发挥特长、凸现个性的开放式学习氛围。
4、研究能力
教师要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成为讲演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的转化,研究能力是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1)教学研究能力。把教学与教研结合起来,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改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模式。
(2)学术研究能力。目前教师的教研较多的停留在教材的分析、考试的研究,限于一些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的陈述。而对教学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缺乏对教学的创造性思考。教师只有成为学者型的教师,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功。
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认真学习马、列、毛、邓、“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思想上同党*保持一致。教师应自觉加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民族团结、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教育;进行社会发展规律和观点的教育;进行科学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四、敏锐的时代意识
要更新教育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称为现代教育的四根支柱。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关键是教育观念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8:09

在教学、上课时,很多老师会有形成一些坏习惯,教学中不知不觉中的一个动作、一句话,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坏的影响,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老师在上课、教书时容易忽视的坏习惯,看看下面的这些坏习惯,你是不是中招啦

1、不要经常用敲打讲桌的方式平息教室内的喧闹声。殊不知,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完全可以用更智慧的方式让教室里安静下来。

2、不要因一点小事就生气地离开教室。殊不知,你的离开可能会令个别学生幸灾乐祸,但却使大部分学生感到冤屈。你的责任是教育学生,是规范学生行为,聪明的互动比匆忙的离开会更好。

3、不要用大声吼叫的方式批评学生。许多老都会用大声的方式来管教学生,但吼叫不一定能增强批评的力度和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感到你的无奈。让学生服气的不是大嗓门,而是*怀,是智慧的思考和机智的回应。

4、不要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甚至羞辱学生。这样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会让学生在同学中被孤立,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5、不要在学生犯错误时立即就通知家长(特殊紧急情况除外)。一旦将学生所犯的错误告知家长,学生的心理底线容易被冲破。一般来说,通知家长的频率和教育的效果不一定成正比。

6、不要在批评学生时容易翻旧账。学生在成长中会犯错是在所难免。如果你的“账本”上老是记着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并且时不时地翻出来,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7、不要用过激的言辞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过分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会让学生把握不准自己行为的尺度和标准,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矫正意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批评才最有说服力。

8、不要在甲学生面前大谈乙学生的不是。这样做会对乙学生造成伤害,又会使乙学生对你产生抵触甚至反感情绪。

9、不要用轻蔑的言辞或表情对待学生。老师是学生的精神依靠,老师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把标尺。轻蔑不仅会伤害学生的感情,而且会使学生产生被抛弃的感觉。

10、不要根据学习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的好与坏。老师不能单凭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因为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也多种多样,不恰当地分等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抑制学生的发展。

11、不要在批评学生时会涉及学生的生理缺陷或家庭背景。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12、把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不要因工作或生活上不顺心而把怨气迁怒到学生身上。学生不是你的出气筒,而是需要你关心、爱护的对象。

13、不要在学生面前指责甚至诋毁其他教师。你的不恰当言论不仅会损毁其他教师的形象,也会损毁你自身的形象,还会对学生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14、不要在与学生谈话时目光游移、心不在焉。这样做会让学生产生“老师并不在意我”“老师不尊重我”的失落感。

15、不要忽视学生的任何闪光点。学生有进步或有优秀表现时,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在学生心目中,来自老师的表扬是自我价值的最佳体现。

16、不要迁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小过错。品质的培养比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成绩好的学生本来就有一种优越感,老师的迁就不仅不利于培养其良好习惯,还容易助长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气。
17.不要在饮酒后批评学生。酒精的作用会让你情绪冲动,说过头话,做过头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8:09

首先,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当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生的最大追求。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