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3:4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6 09:10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除了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外,还开始接触到各种题型。由于学生的语文知识有限,以及文字转换能力的不熟练,很容易因审题不清楚而造成错误。尤其是在讲评试卷子时,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老师仔细读了一遍题目之后就恍然大悟,顿时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于是,我们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毛糙等“帽子”。深入分析,是不是就是粗心、毛糙惹的祸呢?其实,在粗心、毛糙的背后显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所以教师一定要对症下药,在审题能力的培养方面加大力度。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审题方面的基本功训练,应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力是逐步培养的,是慢慢积累的,所以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刚踏进小学的大门。由于他们年龄小,识字少,理解能力较差,解题时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学生完成数学习题的错误率居高不下,于是教师和家长一味地埋怨,批评孩子“粗心”、“不用功”。而学生也自认为是自己粗心。但只要我把题目要求再读一遍,学生就会马上反应过来,或者让学生重新读题他们就会做对。其原因是:很多学生拿到题目就马上做,没有看清题目的要求,或者是很快地浏览一遍就开始做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字认得不是很多,题里的数量关系理解也不透彻,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机械的反应或猜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审题是正确做题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那么如何才能培养低年级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呢?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做。
1.学会动手,理清题意。
审题是一个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输入、处理,然后输出的复杂过程。由于数学语言比较精练、抽象,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又比较薄弱,这些在客观上增加了审题的难度。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
1.1拼拼折折。
在解决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时,让学生动手折折剪剪不失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好方法。如:一张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把它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张正方形纸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一根24厘米长的铁丝可以围成边长是多长的正方形?等等。这对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题意,正确地思考有很大的作用。
1.2画画点点。
新教材的解决问题内容最多的是情境图,许多数据要从图中去找。如果学生在数的过程中没有比较好的方法,往往会出现数错的现象,从而导致解题错误。因此正确数数是低年级学生必须掌握一个基本技能。我要求学生“画画点点”,按顺序地数,边数边做记号,从而达到正确数数、仔细审题的目的。
1.3划划圈圈。
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我要求学生一边读题,一边圈圈画画,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
2.重视学生对关键词的理解。
刚入学的学生识字不多,题目中常见的关键词有:“大、小、多、少、长、短”等,如果教给学生认识了,题目意思也就基本理解了。在讲解题目要求时,要给予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如出示“给长的画√,给短的画○”时,可以问:“你能猜到题目在对我们小朋友说什么吗?”有些识字多的学生马上能知道,并把意思说给同学听。此时,要求学生学着教师用红笔圈出“长、√;短、○”,并认读,让学生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来了解题目的意思。
3.让学生动口朗读。
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后,自主读题便成为培养审题能力的关键,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
3.1解决音义,读通。
由于识字量少,因此认识生字是读懂题的基础。当我们呈现有文字的题目时,必须对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带领学生认读,对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
3.2认真仔细,读准。
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只看一眼,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做过”的那样,意思已经发生了改变。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指读、慢读”。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默读能力,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同时还要求学生一读再读三读,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3.3咬文嚼字,读懂。
咬文嚼字就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如“黄豆比小西红柿多得多”中,到底指的是什么多,多多少。只有在审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学生才能真正理解题意。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我要求学生一边读题,一边圈画,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如:“和48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要求圈出“相邻”;“把下列各数从大到小排列”则要求圈出“从大到小”等。
4.教会学生认真看题。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经常有学生没有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考,就写出了答案。比如,一些填空题之类的简单题型。学生总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办事。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如看图写算式:一个实线圈里有5只小白兔,实线圈中有一个虚线圈,虚线圈中有3只白兔。列式没有做任何提示。学生拿着笔就开始写加法算式。于是我提醒学生:“请仔细看图,里面是一个虚线圈?再想一想,应该这样列式?”再如2=3-(),学生产生定势思维,认为等号只是在算式的末尾,导致写出来的结果是:2=3-5。这些题目其实都不难,但小学生如果没有养成仔细读题的习惯,就很容易犯错误,导致不必要的失分。看题,就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或数量,有几种运算符号或数量关系;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