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女权主义运动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2:0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9 12:38
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五四时,传到中国,定为女权主义。在西方,最初是指追求男女平等,首先是争取选举权。20世纪20-30年代,西方国家的妇女,基本上都争取到平等的*权利,但在社会生活与人们的观念中,仍与男子不平等。女权主义者开始认识到,这其中有一个性别关系,性别权力的问题,所以女权运动就变为分析男女为何不平等,男女的权力架构,强调性别分析。在我国也认识到,先讲女权是不行的,也要讲性别分析。从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是认识的加深。在国内目前多用女性主义,用性别研究两性权力有深层次的意义,而且用女性主义也容易让人们接受。女性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和意识形态,旨在反对包括性别歧视在内的一切不平等。
女权主义:女权主义有四种流派: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条件下的妇女的不同需求。
①自由主义的女权主义
代表作:玛丽·沃斯通克拉克拉特《女权辩护》,约翰·穆勒《妇女的屈从地位》传统观点认为女人智力低下,认为他们没能力从事*社会事务。而女权主义认为人人都有理性,都有权到参与社会*生活,其理论根源于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其缺陷为a.没找到男女不平等的原因,没有实现平等的途径,只是从人性上呼吁显得苍白无力b.没看到在男人社会中也有等级差别,同一等级的男女是平等的,没有用阶级观点分析问题。c.没有看到私域的男女不平等。
②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
代表作: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贝贝尔《妇女与社会主义》,他们认为,自由主义的女权主义把争取妇女平等诉诸于人性是靠不住的。而认为男女不平等是由于经济的不平等,经济问题解决了,男女问题也解决了。但这种观点,把问题简单化了,经济解放固然是妇女解放的条件,但经济问题解决了,妇女解放也不一定能实现。马克思义的女权主义指出了经济落后是妇女受压迫的一个原因,其缺点在于夸大了阶级,经济的作用。
③激进的女权主义
代表作盖尔·鲁宾《走向妇女人类学》,凯特·米利特《性*》他们认为,妇女的从属地位不是经济压迫的结果,而性别制度才是根本原因,特别强调性的不平等。他们认为,男人通过性在社会各方面对女性加以控制,他们反对父权制,家长制,认为这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男从先是统治女人,然后才统治被统治阶级)。其缺点在于夸大了妇女的优越性,认为女人生育与*的特点表明了女人更关怀,更广泛。这又陷入了本质主义,与认为男人天生优于女人无本质区别,这会导致女权主义是理论,女同性是实践的恶果。
④社会主义的女权主义
代表作:朱丽叶·米切尔《妇女,漫长的*》这一理论认为妇女受压迫有四个关键因素:a.经济地位低下b.生育的负担c.性的差别d.儿童的社会化。并认为四个环节的解决缺一不可,任何单方面的完成都不可能使妇解放。
女性主义关怀:女性主义关怀是伦理学的内容,有女性主义论理学,它是与“关怀伦理学”(Ethics of Care)及“关怀模型”(Caring Model)相对立,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对生命伦理学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批评。审视女性主义对生命伦理学的批评,对照和比较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我们发现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理论和内涵,确实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如能互补,将对伦理推理和伦理难题的解决,提供较好的伦理理论和实践方法。
妇女受压迫和男女不平等是阶级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其存在的原因主要财产的私人占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不平等的社会分工,包括性别分工模式。不同的社会分工模式决定了男女在社会生产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也形成了一套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妇卑、男高女低、男主女从、男优女劣的价值判断体系。所以无论是*上还是从学术上,国家一直都努力把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实现立法领域的男女平等,作为妇女解放的基本目一,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能完全解决所有制问题。
在我国所有制多重性在市场经济时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在生产资料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与管理权可以相对分离的背景下,女性在这些领域的权力和参与依然不如男性,男性在资源享有和支配方面的垄断地位虽然有所松动,但从根本上说,占有权与支配权向男性倾斜的格局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逆转。有资料显示妇女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男女的收入差别仍然很大。
第二,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局面相适应,我国社会分工领域的男高女低,男主女从的分工模式也未获得根本性的改变。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资源调配功能的弱化,市场自发调节功能增强,男女在社会分工领域的不平等问题,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继续扩在的态势。同时,随着国际市场的竞争,也在实际中强化了性别之间的竞争与排斥,这种超越国界的竞争,无视男女竞争起点的不一致,使妇女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剧了妇女就业的艰难拉大了男女收入的差距。市场经济的特征默认了这些差距,并与之相伴随、共生产。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虽然力求从根本上控制着社会分工上不利于女性的方向变化,但其作用是有限的,是有过程的,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男女不平等问题将长期存在并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第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也将对妇女地位提高产生相应的距力。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个人能力与分配的关系就越密切,在崇尚创新与个性发展的今天,所有制在分配中的作用,从总体上说是趋于弱化的。妇女虽然在个人能力上,并不天生比男子弱,但历史形成的女性在资源和技术方面劣势状况,并不能在短期内获得改观,还承认因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观念的影响,女人的潜力开发还远远低于男性,因而形成的女性能力的弱势不可能短期内完成改观,这必然影响到资源的分配,造成从资源分配到技术能力增长到女性发展这一链条上的不良循环,改变这种不良循环的态势,实现男女平等,需要社会财富分配向女性倾斜。
第四,腐朽没落的封建思想包括传统的性别观念,依照是影响现阶段男女平等,制约妇女权益彻底实现的文化障碍。
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进程,虽然汇聚了许多精华,通过提炼加工,上升为现代的、先进的文化理念,但其中的许多糟粕,如男尊妇卑的男女美德的封建思潮都根深蒂固于人们的潜意识中,具有强烈的生命力,仍然在破坏着男女平等的系统,阻碍着妇女权益的实现。
第五,社会制度和*的不完善,也是影响妇女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成立后,就一直致力于妇女平等的实现,从立法上不断完善和修订,为保障妇女权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兴起,原来的法律体系已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一些*的*也无形中制约了妇女发展,羁绊了男女平等的进程。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是在当时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背景中酝酿而成的。 ...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9 12:39
女权运动,又称妇女解放运动,到今天为止,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很早,大概是19世纪末左右,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当时争论的一个焦点是要求性别包括男女之间的平等,也就是两性的平等,当时也要求公民权、*权利,反对贵族特权,强调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要争取*权利,往往被称作“女权运动”。
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一般地说,是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的。人们认为,最早也是起源于美国。这次运动一直持续到80年代。其基调是要消除两性的差别。把两性的差别实际上看成是在两性关系中,女性附属于男性的基础。要求各个领域对公众开放,等等。波伏娃的《第二性》即产生于这一时期。
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对于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兴起。因此,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主义流派。长久以来,在社会上是一个以男权意识为中心的社会意识形态。所以人们在这种意识形态中形成的概念使得他们从男权的角度来描述这个世界,并且把这种描述混同于真理,就是说,这种描述是千真万确的,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对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概念提出了挑战。尽管流派众多,但基本点是争取两性平等,改变女性受歧视压迫的现状。
一、
17世纪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倡“天赋*”学说,宣传男女平权思想。法、英、美等国资产阶级民主*时期,女权运动兴起,女权论得到了发展。18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C.傅立叶提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19世纪中期以后,马克思,K.、恩格斯,F.发展了男女平权的思想,揭示了妇女被压迫的阶级实质,提出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是消灭阶级,“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妇女解放可以用一定社会标准衡量:*上获得参政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及管理国家的权利;法律上享有与男子完全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经济上有充分就业的机会和广阔的就业途径,对个人和家庭生活资料有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继承权。普遍享有义务教育的机会,接受符合自身发展能力的教育,使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作用被社会完全承认。婚姻以爱情为基础,家庭内部夫妻平等,实现家务劳动现代化、社会化。意识形态中完全消除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建立尊重妇女的良好社会风尚。
来源:"中国大百科" "妇女解放"
二、女权运动是近代资产阶级工业*和18世纪启蒙思想的直接产物,最早出现在欧洲中产阶级妇女中。1789年10月,法国大*爆发后,一群巴黎妇女进军凡尔赛,向国民议会要求与男子平等的合法*,从此揭开了女权运动的序幕。1790年法国女剧作家O.de高尔日发表了《妇女权利宣言》,提出17条有关妇女权利的要求。这个宣言后来成为女权运动的纲领性文件。1792年,英国女作家M.沃斯通克拉夫特发表《为女权辩护》一书,提出妇女应当在教育、就业和*方面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待遇,驳斥了女人是男人玩物的观点。19世纪中叶,女权运动的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1848年7月,美国女权主义者E.C.斯坦顿和L.莫特等人,在纽约州的塞内卡福尔斯和罗彻斯特举行女权大会,会上提出要求妇女权利的法案,并陈述了妇女受歧视的社会境遇。此后,争取妇女选举权的斗争成为女权运动的主要内容。
20世纪初,英国激进女权主义者E.潘克赫斯特领导的“战斗的参政派”,以暴力行动要求妇女参政权利。1911年,中国辛亥*胜利后,女子北伐队解散,军队女首领转向参政,成立女子参政同盟会,并冲击参议院,要求立法中确认妇女参政的权利。五四运动中妇女要求平权的呼声和行动曾迫使北洋*作出一定的让步,但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妇女平等权利才得到法律确认。
世界上妇女最早获得选举权的国家是新西兰(1893)和芬兰(1906)。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挪威(1913)、丹麦(1915)、苏联(1917)、美国(1920)、英国(1928)等国的妇女相继获得选举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了男女平等的*权利。
当代女权运动以法国女作家S.de波伏瓦的《第二性》(1949)为开端。该书从诸多方面陈述了妇女受压迫的生活状态,在*意义上提出了进一步解放妇女的要求,给女权运动作出了理论化的说明。1963年,美国女作家B.弗里丹发表《女性之谜》,谴责家庭主妇地位对妇女的损害,以唤醒广大美国妇女,从此揭开了新女权运动的序幕。70年代以后,新女权运动从美国波及到欧洲、加拿大、日本等国,获得了世界范围的影响。迫于新女权运动的压力和联合国妇女状况调查委员的督促,联合国宣布1975年为“国际妇女年.”
最早的女权运动(节选)
妇女地位的提高 妇女地位在近代社会有所改变。工业*使机器生产中男女工人的体力差异基本上不起作用,为妇女工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但妇女的待遇很差,而且,往往只能从事又苦又累薪水又少的工作。随着工业*的进展,妇女为就业而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妇女掌握了各种职业所必须的才能。妇女参政的愿望也日益强烈,欧洲许多国家的妇女要求享有选举权,女权运动应运而生。女权运动是妇女争取自身权利的运动,是近代资产阶级工业*和18世纪启蒙思想的直接产物。女权运动最早出现在欧洲中产阶级的妇女中,1789年10月,法国大*爆发后,一群巴黎妇女进军凡尔赛,向国民议会要求与男子平等的合法*,揭开了女权运动的序幕。1790年,法国一位女剧作家发表了《妇女权利宣言》,提出17条有关妇女权利的要求,宣言后来成为女权运动的纲领性文件。1792年,英国一位女作家发表《为女权辩护》一书,提出妇女应当在教育、就业和*方面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待遇。19世纪中叶,女权运动的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1848年7月,美国女权主义者要求制定妇女权利的法案,并陈述了妇女受歧视的社会现状。此后,争取妇女选举权的斗争成为女权运动的主要内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9 12:39
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五四时,传到中国,定为女权主义。在西方,最初是指追求男女平等,首先是争取选举权。20世纪20-30年代,西方国家的妇女,基本上都争取到平等的*权利,但在社会生活与人们的观念中,仍与男子不平等。女权主义者开始认识到,这其中有一个性别关系,性别权力的问题,所以女权运动就变为分析男女为何不平等,男女的权力架构,强调性别分析。在我国也认识到,先讲女权是不行的,也要讲性别分析。从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是认识的加深。在国内目前多用女性主义,用性别研究两性权力有深层次的意义,而且用女性主义也容易让人们接受。女性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和意识形态,旨在反对包括性别歧视在内的一切不平等。
女权主义:女权主义有四种流派: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条件下的妇女的不同需求。
①自由主义的女权主义
代表作:玛丽·沃斯通克拉克拉特《女权辩护》,约翰·穆勒《妇女的屈从地位》传统观点认为女人智力低下,认为他们没能力从事*社会事务。而女权主义认为人人都有理性,都有权到参与社会*生活,其理论根源于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其缺陷为a.没找到男女不平等的原因,没有实现平等的途径,只是从人性上呼吁显得苍白无力b.没看到在男人社会中也有等级差别,同一等级的男女是平等的,没有用阶级观点分析问题。c.没有看到私域的男女不平等。
②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
代表作: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贝贝尔《妇女与社会主义》,他们认为,自由主义的女权主义把争取妇女平等诉诸于人性是靠不住的。而认为男女不平等是由于经济的不平等,经济问题解决了,男女问题也解决了。但这种观点,把问题简单化了,经济解放固然是妇女解放的条件,但经济问题解决了,妇女解放也不一定能实现。马克思义的女权主义指出了经济落后是妇女受压迫的一个原因,其缺点在于夸大了阶级,经济的作用。
③激进的女权主义
代表作盖尔·鲁宾《走向妇女人类学》,凯特·米利特《性*》他们认为,妇女的从属地位不是经济压迫的结果,而性别制度才是根本原因,特别强调性的不平等。他们认为,男人通过性在社会各方面对女性加以控制,他们反对父权制,家长制,认为这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男从先是统治女人,然后才统治被统治阶级)。其缺点在于夸大了妇女的优越性,认为女人生育与*的特点表明了女人更关怀,更广泛。这又陷入了本质主义,与认为男人天生优于女人无本质区别,这会导致女权主义是理论,女同性是实践的恶果。
④社会主义的女权主义
代表作:朱丽叶·米切尔《妇女,漫长的*》这一理论认为妇女受压迫有四个关键因素:a.经济地位低下b.生育的负担c.性的差别d.儿童的社会化。并认为四个环节的解决缺一不可,任何单方面的完成都不可能使妇解放。
女性主义关怀:女性主义关怀是伦理学的内容,有女性主义论理学,它是与“关怀伦理学”(Ethics of Care)及“关怀模型”(Caring Model)相对立,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对生命伦理学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批评。审视女性主义对生命伦理学的批评,对照和比较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我们发现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理论和内涵,确实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如能互补,将对伦理推理和伦理难题的解决,提供较好的伦理理论和实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