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这首诗的作者请专家解答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1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22:07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唐诗读来朗朗上口,是妇孺皆知的佳句。然而,对于这首诗的作者,却有争议,那么,这首广泛流传的唐诗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呢?
 
  一种说法是此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绅。李绅(772—846),字公垂,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贞元二十年(804)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元和元年(806)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他曾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游学乌镇,与乌镇普静寺住持唐抱玉为莫逆之交。
 
  李绅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经失传。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收录于《全唐诗》。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李绅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元稹称李绅说:“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唐诗读来朗朗上口,是妇孺皆知的佳句。然而,对于这首诗的作者,却有争议,那么,这首广泛流传的唐诗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呢?
 
  一种说法是此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绅。李绅(772—846),字公垂,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贞元二十年(804)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元和元年(806)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他曾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游学乌镇,与乌镇普静寺住持唐抱玉为莫逆之交。
 
  李绅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经失传。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收录于《全唐诗》。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李绅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元稹称李绅说:“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唐诗读来朗朗上口,是妇孺皆知的佳句。然而,对于这首诗的作者,却有争议,那么,这首广泛流传的唐诗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呢?
 
  一种说法是此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绅。李绅(772—846),字公垂,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贞元二十年(804)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元和元年(806)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他曾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游学乌镇,与乌镇普静寺住持唐抱玉为莫逆之交。
 
  李绅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经失传。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收录于《全唐诗》。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李绅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元稹称李绅说:“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唐诗读来朗朗上口,是妇孺皆知的佳句。然而,对于这首诗的作者,却有争议,那么,这首广泛流传的唐诗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呢?
 
  一种说法是此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绅。李绅(772—846),字公垂,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贞元二十年(804)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元和元年(806)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他曾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游学乌镇,与乌镇普静寺住持唐抱玉为莫逆之交。
  也有一种说法是“锄禾日当午”诗的真正作者,应该是唐朝另一位诗人聂夷中。唐五代人孙光宪著有《北梦琐言》,其中卷二记载:“咸通中,礼部侍郎高湜知举,榜内孤贫者公乘亿,赋诗三百首,人多书于屋壁。许棠有《洞庭诗》尤工,诗人谓之‘许洞庭’。最奇者有聂夷中,河南中都人,少贫苦,精于古体,有《公子家》诗云:‘种花于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又《咏田家》诗云:‘父耕原上田,子斲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又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又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为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 其中明确指出,《锄禾》的作者是聂夷中。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