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武大郎卖的炊饼到底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18 04:35

我来回答

1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8 06:05

其实就是馒头。《水浒传》其实也是算四大名著里面一个吧,感觉大家也是非常的熟悉的,但是里面还是有很多的小细节大家是不知道的啊,而且有很多的人物在里面,比如潘金莲还有武大郎的事情,要是看过水浒传的话大家应该都知道武大郎是干什么的吧,没错武大郎就是卖炊饼的。

炊饼的话还有一个名字就是叫做蒸饼,里面燕青和李逵让刘太公去做一个煮下干肉,还有让他做了一个炊饼。里面的人还是用炊饼然后搭配小酒来喝酒,过得也是很开心的啊。但是之所以更改了名字其实就是为了避宋仁宗赵祯。然后这个东西也慢慢的流传到了民间吧,那个时候炊饼有分有馅还有没有的,有馅的话其实就是我们吃的馒头或者就是我们说的实心包吧。

当时那个时候的炊饼其实就是一种圆形的面食东西,在炊饼的外面还会撒上一层芝麻,周围的话可能还有些焦巴巴的感觉,里面要是吃起来的话内部还是很柔软,吃起来的感觉还是很硬邦邦的吧,有弹性的感觉而且也不会特别的吃起来难受。但是这个炊饼的这种叫法,直到入明了以后,炊饼的叫法便渐渐被馒头替代了。

但是这个馒头的话和我们现代吃的也是很有区别的,因为毕竟这个东西的做法有很大的差别。大家其实看了这个内容以后其实也是对这个水浒传里面的炊饼有所了解了吧,其实我们多多看这个也是丰富自己的内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8 07:23

武大郎所卖的炊饼,又叫蒸饼,在《水浒传》中除了在武大郎的故事中出现过之外,还在第七十三回中曾经提及过,但是那里却是用的“蒸饼”二字。当时燕青和李逵让刘太公“煮下干肉,做下蒸饼,各把料袋装了,拴在身边,离了刘太公庄上”,此处的蒸饼正是炊饼,可见在《水浒》中好汉们吃喝,并不全是“切二斤牛肉,好酒来打上两角”,还有相应的主食搭配。
蒸饼之所以后来被叫为炊饼,据说是为了避宋仁宗赵祯的名讳,所以才将蒸饼唤作炊饼,但是炊饼的叫法很快传到了民间,于是也就渐渐流行起来了。在宋代,炊饼是很多地方的主食,当时大家习惯将没有馅的称为炊饼,将有陷的称作馒头,因此,其实武大郎叫卖的炊饼,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实心馒头,只不过和今天的馒头略有不同。


当时的炊饼,是一种圆形的面制食品,外表还会撒上一层芝麻,外部有些干焦,呈琥珀色,内部柔软,吃起来韧性十足,富有弹性。而炊饼的这种叫法,直到元末明初在民间也十分通行,但是入明以后,炊饼的叫法便渐渐被馒头替代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8 08:57



阳谷县的炊饼,在《水浒传》中有记载,当年武大郎先生与潘金莲女士开的夫妻店,经营的主要项目就是炊饼。《水浒传》第26回(金批本第25回),何九叔去给武大烧纸钱,说:“小人前日买了大郎一扇笼子母炊饼,不曾还得钱,特地把这陌纸来烧与大郎。”金圣叹批语道:“自从读至捉奸一日,意谓长与‘炊饼’二字别矣,不图此处又提出来。物是人非,令人不得不哭武大也。”武大与炊饼密不可分,提到武大,不能不想起炊饼。那么,炊饼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漫说水浒》一书云:“有人或许会以为是山东煎饼或今天的烤饼、烧饼之类,错了,炊饼不是煎饼,煎饼是摊的;也不是烤饼、烧饼,烤饼、烧饼是烤的、烙的,而炊饼是蒸的,它其实是南方的一种小点心,类似福建的光饼。”
说炊饼不是烧饼、煎饼,这不错,但说炊饼是“类似福建光饼”的南方小点心,就大有问题。最简单的法子是查《辞源》,里面是这么说的:“宋仁宗赵祯时,因蒸与祯音近,时人避讳,呼蒸饼为炊饼。”这有宋人程大昌《演繁录》、吴处厚《青箱杂记》的记载为证。炊饼就是蒸饼,那蒸饼又是什么呢?《辞源》解释说“即馒头,亦曰笼饼”。(关于《辞源》这一说法,还存在争议,有人认为笼饼是指古代的馒头,即今天的包子,而不是今天的馒头,所以不同于蒸饼,详见《文史知识》1991年第8期。)炊饼原来就是馒头。《漫说水浒》的作者后来也听取意见,修正了上述看法。
炊饼或者说蒸饼起源很早,《晋书何曾传》提到何曾“性奢豪”,“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裂开十字花纹的蒸饼,大概就是今天所说的“开花馒头”。南宋杨万里写了一首《食蒸饼作》诗,道:“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可见好的炊饼应该是很暄软的。《东坡志林》记载,当时朝廷曾建汴河斗门,企图利用拦起来的河泥淤田,“及秋深水退而放,则淤不能厚,谓之蒸饼淤。”大概是指淤泥疏松不实、类似蒸饼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8 10:49

馒头吧,炊饼,就是蒸饼,是一种圆形的干体结构的面制食品,外表有一层芝麻。炊饼外部有些干焦,呈琥珀色,内部有一夹层,夹层内是盐和胡椒粉等,外焦内柔,韧性十足,吃时必须口咬手撕,富有弹性。《水浒传》第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曾提到燕青与李逵让刘太公“煮下干肉,做下蒸饼,各把料袋装了,拴在身边,离了刘太公庄上。”这里的蒸饼就是炊饼。据说,因为避宋仁宗赵祯的名讳,宫廷上下都把蒸饼唤作炊饼,这种叫法很快传到了民间。在宋代,炊饼是人们的主要食品,大家习惯把无馅的称为炊饼,而把有馅的叫做馒头,因此,实际上,武大郎叫卖的炊饼就是现在的馒头。炊饼这种叫法,元明之际还在民间流行。入明以后,炊饼的叫法逐渐从大众口语里淡出,而直接以馒头来称呼原来实心的炊饼。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8 12:57

馒头,《水浒传》里的武大郎靠卖炊饼为生,不少人以为那“炊饼”大概是烧饼一类的东西,连一些根据原书改编的电视剧、小品也作如是理解与处理,这其实有误。 准确地说,武大郎的“炊饼”实质是今天不带任何馅儿的馒头。《水浒传))第24回写到武松嘱咐武大:“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五扇笼出去卖。”笼制食品多是馒头、包子一类,需要蒸的;而烧饼一类的只需烧烤,故炊饼用“笼”装,当不是烧饼。 炊饼本叫蒸饼,是历史悠久的食品,早在汉代刘熙的《释名》便提到它。它之所以改称,则是由于避皇帝名讳而致。宋末著名词人周密在其《齐东野语》中告诉我们:“昔仁宗时,宫殡谓正月为初月,饼之蒸者为炊。”宋仁宗名叫赵祯,祯与正、蒸同音,故要改称同音事物。《水浒传》中明言所记为大宋年间事,故言炊饼即蒸饼,当可信。 有必要说明的一点是,宋元人所说的馒头与我们今人的概念不尽相同。彼时的馒头乃是带馅儿的,类似于今日的包子、烧卖、蒸饺一类。((水浒传》里写孙二娘卖人肉馒头,江湖人传言:“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 《辞源》中注蒸饼为:“即馒头,亦曰笼饼”。
4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8 15:21

您好。宋亡后,寄居在杭州的癸辛街的周密,因怀念故国,写下《癸辛杂识》,记载了许多杂事及爱国人士,书中曾提到“笼炊”一词。吕叔湘先生在注解“笼炊”时,说过:即笼饼,又称蒸饼,宋仁宗名(赵)祯,语讹近蒸,故蒸饼改称炊饼,即今之馒头。意思很明显了:就是说笼炊以前叫蒸饼,不过宋仁宗叫赵祯,古代得避讳皇帝的名字,所以改称炊饼了,也就是今天(吕叔湘先生是现代人)的馒头。这里说到武大郎卖的竟然还分子母炊饼,子母炊饼又是什么样的呢?是有大有小,还是大的里包着小的,又或者是大的上面有个小的?要说明的是,宋代的馒头是有馅儿的,和今天的包子一样,所以这里的子母馒头不会是大馒头里包小馒头(估计也没人这么傻),所以只会是一大一小的馒头。这里看得出来,馒头比较软,包子嘛,都是发面。炊饼比较硬,可见应该是死面饼,若和今天的馒头一样,就会是蓬松的发面饼了。以上可以推测,武大郎卖的炊饼,应该是死面饼,而不是像今天一样的馒头。回答完毕,祝您心想事成,健康快乐,幸福美满。请采纳,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8 18:03

水浒的故事家喻户晓,即便没有看过小说,但随着电视的一度热播,很多人都对剧中的人物形象印象深刻,尤其是剧中的那个卖炊饼的武大郎,不得不说不仅小说写得好,而且演员的演技也真超级棒。大家不仅关注剧情,对于武大郎的炊饼也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有人在街上做起了卖炊饼的小生意。

看剧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炊饼是什么,当时还一直认为炊饼就是烧饼,只是地方不同叫法不同罢了。后来晓得,原来很多人一种搞错了,就连街上卖炊饼的商贩可能也搞不太清楚。

关于各种饼的称呼都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历史,就以《水浒传》的宋代背景为例,在当时面做的食物通常被称之为“饼”,用清水煎煮的面叫做“汤饼”;用火烤制的面叫做“烧饼”,那么用蒸笼蒸制的面自然就叫做“蒸饼”,武大郎卖的炊饼指的其实是蒸饼啦!

只是在古代很多人事物的称呼为了避免与皇帝的名字有同音称呼,故而将蒸饼改名为炊饼。所以,其实炊饼就像现代我们吃的馒头一样,都是用面团去蒸制的。

馒头可是中国的一大主食,特别是在北方,人们基本人天天吃,许多北方人都会在家中自己自己做面食。相传,馒头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用于当时祭祀河神;因为馒头风干之后容易保存,而且易于携带,由馒头人们还延伸发明了许多美食,并一直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爱。

所以啊,这种蒸制的炊饼还真的不是烧饼,虽然说影视剧中的武大郎炊饼经常会用烧饼来替代,容易被人误解,但是我们还是有必要弄清楚的,毕竟这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武大郎卖炊饼,很多人误以为“炊饼”就是“烧饼”,其实差别很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8 21:01

武大郎所卖的炊饼,又叫蒸饼,在《水浒传》中除了在武大郎的故事中出现过之外,还在第七十三回中曾经提及过,但是那里却是用的“蒸饼”二字。当时燕青和李逵让刘太公“煮下干肉,做下蒸饼,各把料袋装了,拴在身边,离了刘太公庄上”,此处的蒸饼正是炊饼,可见在《水浒》中好汉们吃喝,并不全是“切二斤牛肉,好酒来打上两角”,还有相应的主食搭配。

而蒸饼之所以后来被叫为炊饼,据说是为了避宋仁宗赵祯的名讳,所以才将蒸饼唤作炊饼,但是炊饼的叫法很快传到了民间,于是也就渐渐流行起来了。在宋代,炊饼是很多地方的主食,当时大家习惯将没有馅的称为炊饼,将有陷的称作馒头,因此,其实武大郎叫卖的炊饼,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实心馒头,只不过和今天的馒头略有不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9 00:15

今天让我们再来谈一谈水浒传中的那些人物吧。大家都知道,武大郎是水浒传中结局悲催的一个人物。他整天起早贪黑的卖炊饼。让我们在看书的时候多了一份食欲,或许,有许多朋友非常的疑惑,武大郎所卖的炊饼到底是馒头还是大饼?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解开这个谜题吧,在解开谜题之前,先让我们来,一下武大郎的生活起居。

可以说武大郎,住着一幢临街的小楼,在水浒传中是这样对他描述的,说大郎在清河县。随后又搬到了阳谷县租房居住,每日以卖炊饼为生,起早贪黑,是古阳县非常有名的卖炊饼专家。书中的武大郎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他非常的勤快,所以每天赚上个一百文钱是绰绰有余的。或许大家不知道,山东有四大酒宴上的特色菜肴,其中就有王婆的粥,潘金莲的咸菜,武松的美酒,和武大郎的炊饼。怎么样,是不是非常的有趣,在书中武大郎的哥哥是武松,而武大郎娶了潘金莲。

可以说,水浒传把他描写成了一个身材矮小的侏儒,但是有关他真正的历史原型确,有人认为他的原名叫做武直,是清河县的武家村居民,身高有1米8,而且长相非常的好看,文武双全,还是一个高中状元的*,被人所爱戴。就是这样一个,存在于实际当中的人,被水浒传的施耐庵所丑化,传说他曾登门拜访,像武大郎的家乡道歉,为其正名,而潘金莲呢,据相关资料记载,也是一名大家闺秀,非常的贤惠。并有很多子女,那么武大郎卖的炊饼到底是馒头还是大饼?

在宋朝,人们对炊饼还有另外一个称呼,他就是蒸笼,但是因为宋仁宗的名字,与蒸笼有谐音,所以犯了忌讳,随后就把蒸笼改为了炊饼,广为流传。渐渐的,大家都叫蒸饼为炊饼,其实,小编认为所谓的炊饼,就是现在的馒头,可能在制作工艺上有所不同,比如说现在的人们在里面加入芝麻。让味道更佳,好吃,受到了人的喜爱。如果细细的去研究,他所卖的炊饼应该就是馒头吧。

如果大家认为不是馒头,那么最早叫蒸饼的食品,是一种古时候用面粉做成的饼,而那种饼就是现在的面条。所以说武大郎卖的炊饼其实就是馒头。只不过到了现在,炊饼被相当大的改进了,制作工艺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配上潘金莲的咸菜,可以说无比美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9 03:47

武大郎赖以谋生的工作我们都很熟悉,那便是卖炊饼。虽然我们知道这个炊饼一定是吃的,但是到底是什么东西,很多人却不大了解。

其实,武大郎所卖的炊饼,又叫蒸饼,在《水浒传》中除了在武大郎的故事中出现过之外,还在第七十三回中曾经提及过,但是那里却是用的“蒸饼”二字。当时燕青和李逵让刘太公“煮下干肉,做下蒸饼,各把料袋装了,拴在身边,离了刘太公庄上”,此处的蒸饼正是炊饼,可见在《水浒》中好汉们吃喝,并不全是“切二斤牛肉,好酒来打上两角”,还有相应的主食搭配。


而蒸饼之所以后来被叫为炊饼,据说是为了避宋仁宗赵祯的名讳,所以才将蒸饼唤作炊饼,但是炊饼的叫法很快传到了民间,于是也就渐渐流行起来了。在宋代,炊饼是很多地方的主食,当时大家习惯将没有馅的称为炊饼,将有陷的称作馒头,因此,其实武大郎叫卖的炊饼,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实心馒头,只不过和今天的馒头略有不同。


当时的炊饼,是一种圆形的面制食品,外表还会撒上一层芝麻,外部有些干焦,呈琥珀色,内部柔软,吃起来韧性十足,富有弹性。而炊饼的这种叫法,直到元末明初在民间也十分通行,但是入明以后,炊饼的叫法便渐渐被馒头替代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9 07:35

炊饼 chuī bǐng
炊饼,就是现在的馒头。
阳谷县的炊饼,在《水浒传》中有记载,当年武大郎先生与潘金莲女士开的夫妻店,经营的主要项目就是炊饼。 《水浒传》第26回(金批本第25回),何九叔去给武大烧纸钱,说:“小人前日买了大郎一扇笼子母炊饼,不曾还得钱,特地把这陌纸来烧与大郎。”金圣叹批语道:“自从读至捉奸一日,意谓长与‘炊饼’二字别矣,不图此处又提出来。物是人非,令人不得不哭武大也。”武大与炊饼密不可分,提到武大,不能不想起炊饼。那么,炊饼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漫说水浒》一书云: “有人或许会以为是山东煎饼或今天的烤饼、烧饼之类,错了,炊饼不是煎饼,煎饼是摊的;也不是烤饼、烧饼,烤饼、烧饼是烤的、烙的,而炊饼是蒸的,它其实是南方的一种小点心,类似福建的光饼。”
说炊饼不是烧饼、煎饼,这不错,但说炊饼是“类似福建光饼”的南方小点心,就大有问题。最简单的法子是查《辞源》,里面是这么说的:“宋仁宗赵祯时,因蒸与祯音近,时人避讳,呼蒸饼为炊饼。”这有宋人程大昌《演繁录》、吴处厚《青箱杂记》的记载为证。炊饼就是蒸饼,那蒸饼又是什么呢?《辞源》解释说“即馒头,亦曰笼饼”。(关于《辞源》这一说法,还存在争议,有人认为笼饼是指古代的馒头,即今天的包子,而不是今天的馒头,所以不同于蒸饼,详见《文史知识》1991年第8期。)炊饼原来就是馒头。《漫说水浒》的作者后来也听取意见,修正了上述看法。
炊饼或者说蒸饼起源很早,《晋书 何曾传》提到何曾“性奢豪”,“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裂开十字花纹的蒸饼,大概就是今天所说的“开花馒头”。南宋杨万里写了一首《食蒸饼作》诗,道:“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可见好的炊饼应该是很暄软的。《东坡志林》记载,当时朝廷曾建汴河斗门,企图利用拦起来的河泥淤田,“及秋深水退而放,则淤不能厚,谓之蒸饼淤。”大概是指淤泥疏松不实、类似蒸饼吧。
除了写武大的段落之外,《水浒传》提到炊饼的地方并不多,第53回写戴宗用神行法戏弄李逵,“怀里摸出几个炊饼来自吃。”第56回写徐宁早晨起来“洗漱了,叫烫些热酒上来。娅嬛安排肉食炊饼上去,徐宁吃罢。”另外第73回写燕青、李逵“便叫煮下干肉,做下蒸饼,各把料袋装了,拴在身边,离了刘太公庄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9 11:39

其实就是馒头。《水浒传》其实也是算四大名著里面一个吧,感觉大家也是非常的熟悉的,但是里面还是有很多的小细节大家是不知道的啊,而且有很多的人物在里面,比如潘金莲还有武大郎的事情,要是看过水浒传的话大家应该都知道武大郎是干什么的吧,没错武大郎就是卖炊饼的。

炊饼的话还有一个名字就是叫做蒸饼,里面燕青和李逵让刘太公去做一个煮下干肉,还有让他做了一个炊饼。里面的人还是用炊饼然后搭配小酒来喝酒,过得也是很开心的啊。但是之所以更改了名字其实就是为了避宋仁宗赵祯。然后这个东西也慢慢的流传到了民间吧,那个时候炊饼有分有馅还有没有的,有馅的话其实就是我们吃的馒头或者就是我们说的实心包吧。

当时那个时候的炊饼其实就是一种圆形的面食东西,在炊饼的外面还会撒上一层芝麻,周围的话可能还有些焦巴巴的感觉,里面要是吃起来的话内部还是很柔软,吃起来的感觉还是很硬邦邦的吧,有弹性的感觉而且也不会特别的吃起来难受。但是这个炊饼的这种叫法,直到入明了以后,炊饼的叫法便渐渐被馒头替代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9 16:01

炊饼其实是现在的馒头。在宋朝,炊饼并不是烧饼。《水浒传》第二十四回中,武松嘱咐武大: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五扇笼出去卖;每日迟出早归,不要和人吃酒。
“扇笼炊饼”,“扇笼”是蒸笼,笼屉,说明这炊饼是在笼屉里蒸熟的。宋代的黄朝英在所著的《缃素杂记》中有明确记载:用火烧烤制作的面食叫作“烧饼”;加水煮制的面食叫作“汤饼”,在笼屉上蒸制的面食叫作“蒸饼”。宋代文人吴处厚在《青箱杂记》中有关于蒸饼的记载:“仁宗庙讳贞(应作‘祯’),语讹近蒸,今内廷上下皆呼蒸饼为炊饼。”帮我们解开谜底,炊饼其实就是蒸饼。那什么是蒸饼呢?据《辞源》解释“蒸饼即馒头,亦曰笼饼”。《晋书·何曾传》也记载:何曾“性奢豪”“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裂开十字花纹的蒸饼应该就是现在的“开花馒头”。
所以,炊饼其实就是馒头,为了避讳仁宗的名讳才改“蒸饼”为“炊饼”。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9 20:39

武大郎卖的是炊饼!
炊饼一种干体结构的面制食品,如同其他的饼类,圆形,比VCD光盘略大,外表有一层芝麻,两边相似,便是没有正反面之分。炊饼外部有些干焦,呈琥珀色,内部有一夹层,夹层内是盐和胡椒粉,外焦内柔,韧性十足,吃时必须口咬手撕,富弹性。
吃炊饼可以完全不用菜佐,但是可以喝汤,或就凉白开矿泉水咽之。咀嚼时有芝麻的破碎声响与芳香,进入深度咀嚼,韧面饱含着麦子、水气、盐的咸味和胡椒粉味,交揉一体,至嚼成饼团吞咽,就成功地给食者以大力吞咽的快感。饥腹时吃炊饼,这种吞咽的快感尤甚。
阳谷县的炊饼,在《水浒传》中有记载,当年武大郎先生与潘金莲女士开的夫妻店,经营的主要项目就是炊饼。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0 01:33

炊饼其实就是现在的馒头。因为《水浒传》中武大郎死后,去给武大郎烧纸钱的何九叔说到“小人前日买了大郎一扇笼子母炊饼,不曾还得钱,特地来把陌纸烧与大郎。”从这些话“扇笼”可以看出炊饼应该是笼子里蒸出来的,并不是烤的烧饼。
现代的饼多指干面制品。古代并非如此,火烧的称为烧饼,水煮的叫汤饼,蒸的叫蒸冰。前面说蒸饼是蒸的,《辞源》在解释蒸饼说到“宋仁宗赵祯时”,因蒸与祯同音避讳叫蒸饼为炊饼,他还说蒸饼是馒头也叫笼饼。所以炊饼就是馒头。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