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6 11:11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12:40
重阳节,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传诵度很高的名诗。然而,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重阳节虽然是中国传统节日,但它并不像中秋,清明一样作为节假日,因此,大多数年轻人本来对此就没有过多的了解,在九月九还要按部就班,继续工作上学,对于重阳节那更没有什么印象了。
现在,人们对传统节日并不在意,也没有以前对过节的期盼和热情了,只是当作假期来度过,对重阳节片面认识,也就是王维这首所表达的游子在外漂泊,恰逢佳节,没有办法回家登山祭拜的无奈和寂寥。当很多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也都远离家乡,与自己的父母分离。但是人在异乡总会有一种孤寂之感,尤其是每逢佳节之时,这种情感更浓。这便是一种文化的深层积淀,中华上下五千年,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究竟有何意义呢?那我们就从古来看,了解一二。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 “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遍插茱萸、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因此,每当重阳,不少晚辈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赏菊,登高给老人祈福,因此,重阳节有了敬老尊老之意,国家也规定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那么,插茱萸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古人认为茱萸可以入药,菊花也一样。早在唐代这种习俗就已流行开来,我们从王维的诗中也可窥见。茱萸具有驱虫去湿、逐风邪之效,并能消积食,治寒热。九九重阳节,阳气过亢,为极凶。故而佩戴茱萸就是为了辟邪、逢凶化吉,这和端午节的佩菖蒲、喝雄黄酒有着相似的蕴意。
至于菊花酒,那是重阳节的必备饮品。“我花开后百花杀”,秋天时,其他花都凋零了,惟有菊花在绽开,且菊花不艳俗,有着高洁的品格。故在三国魏晋以来,菊花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聚会饮酒、赏菊赋诗渐成风尚。
秋季虽说是个肃杀凄凉的季节,但有了重阳这一家庭团聚共度的佳节,少了几分凄凉,多了几分暖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13:58
重阳节的起源来历可以追溯到先秦之前,出自,吕氏春秋》,有一些风俗习惯,比如说人们会在重阳节的时候佩戴茱萸,喝菊花酒,登高赏菊,吃重阳糕,来纪念重阳节,形式非常的多样化。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15:33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你好农历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因此叫做“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有很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传统习俗。
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就有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至明代时重阳节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另外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所以人们把重阳节又叫做老人节,常在这一日进行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17:24
重阳的名字来源于《易经》的‘阳爻为九’ 其中九是阳数,九九即为重阳。在重阳节,主要的风俗习惯是:登高,祭祖和敬老。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19:32
重阳节的起源来历我不是很清楚,但是风俗习惯一般就是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 ,这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出游赏景了,和家人朋友一起登山游玩,不仅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且锻炼了身体。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21:57
我所知道的,因为九为阳数,而重阳节又是农历的九月九日,双九重合了,故为重阳。在重阳节这天,要登高,家人们都要在一起吧。古人也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