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27 23:18
共4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28 03:39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
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总结:
1、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倒贴福字。
2、春节来临之前会在门上贴春联。
3、春节是个团圆的日子,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4、家中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取平安的意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8 00:47
1、贴春联、贴福。贴春联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2、辞灶。和其他地区一样,山东人的“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的。“小年”,旧时称之为“辞灶日”,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人工作、学习、生活情况的日子。所以在这天,人们要在家中“祭灶”,设摆供案祭祀灶神,送其上天汇报工作,以祈福纳祥。
3、包水饺、炸年货。在山东,包水饺、炸年货是大年三十重要的年事活动,家家户户包水饺、炸年货。早饭后,孩子们开始贴春联,放鞭炮,而家中的女性长辈则开始包水饺,男性长辈则开始炸年货。水饺依据个人口味馅料不同,但“素馅水饺”是每家必备的。“年货”也依据个人喜好有所不同,都有炸藕合、炸带鱼、炸五香肉等。
4、请家堂。请家堂的仪式要在年三十的黄昏举行,彼时先要摆好供桌设好香案,有的还要挂上“家堂轴子”(一种按辈分填有祖先名讳画有庭院及拜年人物的类似中堂的年画),供品则要放鸡鸭鱼肉和点心。这些准备完毕后,要由家中的男性长辈到路口或门前空旷处,燃纸叩首并引领已故亲人回家过年,“家堂”要在家中待到初五。
5、初一大拜年。春节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除夕夜是自家小辈给长辈拜年,到了初一就是街坊邻居互相拜年,恭贺“新春吉祥”。这一天,所有的人都着新衣,家家户户走访拜年,街道一下热闹了起来,家家欢声笑语不断。山东鲁西南一带还有早起拜年的习俗,一般早上4点钟开始,就陆续有登门拜年的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8 02:05
1、腊八
腊八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腊八粥进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户人”中的烧火户在这天专来烧火。支起大锅,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里。
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粗的,给当差的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类,喝粥时,一个还给一斤馍馍;另一种是细的,用薏米仁、桂元、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红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
2、三十
临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蒸壮”就出现了,“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种馒头、饺子、糕饼。这时“烧火户”又来烧火,蒸各式各样的馒头。
3、除夕
除夕夜晚衍圣公还要亲自到安怀堂摆供,祭拜白胡子老神仙,据说孔府中所有的精灵鬼怪都归这个白胡子老神仙管。
扩展资料:
山东春节禁忌:
1、初一忌讳很多,各地大同小异。莒南忌推磨(年前封磨,直到初五才准用磨),忌挑水,忌扫地,忌打人骂人。
2、临沂则忌动针钱,忌包饺子,忌吃荤,忌捣蒜。沂源初一晚上忌点灯,据说点了灯,老鼠就会泛滥成灾。胶东各地最忌初一打破东西,万一打破东西,要手持碎片,不回头,不说话,直走到井边,将碎片抛掷井中,否则“主凶”。
3、也有的地方在打破器物之后,念吉语“岁岁(碎碎)平安”来破解。初一煮饺子,破了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过年吃饺子同时吃蒜时,因“蒜”与“散”音同,改称蒜为“义和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各地春节习俗――山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8 03:40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二十三这一天又称小年,早上做饭时要把灶王爷画像烧了,意味着他老人家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平时都是吃的啥,也期盼能过一个平安年(起码不要发生火灾哦)。当然了,过了腊八就可以事先把灶王爷画像请回家贴在厨房里。腊月二十四,扫舍去尘。这一天也就是现在人们说的大扫除,干干净净准备过大年。不管大户人家还是穷人,无论平时家里的卫生多么干净,这一天还是要彻底地大干一场,屋里屋外打扫的干干净净,期盼过一个素静的年。
要知道,过去过年割肉,人们都喜欢要肥肉,越肥越香,一是家人解馋,二是猪油可以做菜招待客人呀。有的地方还有“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的习俗。
过年打年糕不易过早,二十八是合适的日子,但是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蒸馒头的日子家家户户都提前了,而且一次蒸馍可以保证全家吃到正月十五,白面馍馍和大包子还要走亲戚串朋友互相交换。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添岁添福,家旺人兴。晚辈要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留福)。过去在初一这一天,人们几乎都在走动拜年,也是很辛苦的(今天的人们真幸福哦)。过了初一,开始走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