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15 13: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5 14:59
降水量就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单位是毫米(mm)。在气象学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p><p>小雨:雨点清晰可见,没漂浮现象,12小时内降水量小于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mm的降雨过程。中雨: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5~1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25mm的降雨过程。大雨: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洼地积水极快,屋顶有哗哗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15~3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50mm的降雨过程。
暴雨:凡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mm的降雨过程统称为暴雨。根据暴雨的强度可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三种。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7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50~100mm的降雨过程;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70~14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250mm的降雨过程;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14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250mm的降雨过程。
梅雨是我国江南地区所特有的气候现象。每年,晴雨多变的春天刚过,天空又会云层密布,降水频繁,阴雨连绵,多日不停。由于此时正值梅子成熟,所以称为“梅雨”。梅雨天气虽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所特有的,但它的出现却不是一科孤立现象,是和大范围的雨带南北位移息息相关的,梅雨天气就是因为雨带停滞在这一地段所致。
那么这条雨带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每年从春季开始,暖湿空气势力逐渐加强,从海上进入*以后,就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由于从海洋上源源而来的暖湿空气含有大量水汽,形成了一条长条形的雨带。如果冷空气势力比较强,雨带则向南移动;如果暖空气比较强,雨带则向北移动。但初夏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冷暖空气旗鼓相当,这两股不同的势力就在这个地区对峙,互相争雄,展开一场较为持久的“拉锯战”,因而就形成了一条稳定的降雨带,造成了这种绵绵的阴雨天气,横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