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0: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9:57
汽车安全永远是在“外观、内饰、性能”之上的最重要指标,因为它承载了我们出门时每一位家人的那句「注意安全」。
而汽车的视野盲区,正是安全最大的敌人。
▲这个是经典的汽车视野盲区,俗称鬼探头
现实很残酷,我们无法通过数据判断在车祸中不幸离世的人,有多少是因为汽车视野盲区所致。实际上,至今也没有机构可以准确梳理出这项内容。这就导致经常发生在城市中的“盲区事故”,比“超速事故”更令人心惊胆战。
一方面,超速事故大都是车与车之间的碰撞,而盲区事故基本都是车与人,哪个更危险不用我多说。另一方面,由于儿童身材普遍较小且淘气好动,导致盲区事故的受害者大都是儿童,这对于两个家庭而言犹如一场灭顶之灾。
关于盲区而引发的事故我这里就不举例了,大家可以自行在微博上搜索。我想说的是,其实汽车的视野盲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大概只是如下图所示。
在上面这些所有的视野盲区里,有几个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避免的。比如现在大部分车都有前、后雷达,所以正前、后方的盲区已经不足为惧。而一些高配车型搭载的并线辅助带有外后视镜摄像头,可以实时显示在中控屏中,后视镜的盲区也基本得到了解决。
说到这可能大家已经发现了,目前我们唯一无法真正解决的只有一个盲区——A柱盲区。
而关于A柱盲区各种解决办法的尝试,也正是咱们这篇文章的主题。
关于A柱盲区的几种解决办法
所谓“A柱盲区”,顾名思义,就是车辆在转弯或者进入弯道前驾驶者的视野会被A柱遮挡住一部分,造成短暂的视野不可见。
由于事故一般都是发生在一瞬间,所以视野哪怕只有0.1秒的盲区,理论上就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而问题的关键在于,A柱由于承担了车辆重要的结构安全,所以不能做的太细小,这就导致A柱的“横截面积”和“视野盲区”之间是相互矛盾、却又不得不同时存在的关系。
▲现在大部分汽车的A柱大概就是这样
一般情况下,驾驶者通过A柱处的视线,双目重叠角为5~6度。如果按照驾驶者的舒适角度出发,这个重叠角越小越好,A柱越薄越好。但在工程师眼里就必须要平衡两者的关系,保证A柱的高刚度,以提升车辆的安全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A柱又不是越小越好。
虽然我们不确定第一起因为“A柱盲区”而引发的交通事故起源于何时,但显然主机厂很早之前就发现A柱盲区的问题了,这十年来也有不少主机厂相继给出了解决办法。
No.1雪铁龙
雪铁龙处理A柱盲区的办法属于“曲线救国”,它在A柱之间开了一个小三角窗,以便观察两侧。这样的方法确实让视野宽度提升了不少,车内看上去也更加透亮。
▲雪铁龙毕加索
但问题在于,它缺乏实质上的改变。这就像是把A柱劈成了两半、拆了东墙补了西墙,结果仍然是还有一部分的盲区。另外,由于设计*,车身的造型很难做出多样变化,大都以圆润、可爱的风格为主,比如雪铁龙毕加索。
No.2沃尔沃
作为汽车安全的主导厂商,沃尔沃的解决方式显然是备受瞩目的。早在2001年,沃尔沃就推出一款SCC概念车。这辆车创新地采用了“镂空A柱”,相当于在一侧A柱凿开了6个三角窗,大大降低了视觉盲区。理论上讲,这就是“透明A柱”最早的雏形。
▲沃尔沃SCC概念车
沃尔沃的概念虽然很好,但并未被各大主机厂所采纳,即便是沃尔沃自己也没应用到量产车上。显然,这种A柱的结构强度不够好,恐怕根本通不过NCAP的碰撞测试。也许过几年等材料的强度提升上来,这种A柱还会“重出江湖”。
No.3捷豹路虎、哪吒
2014年,捷豹路虎推出了真正的“透明A柱”。这项技术的原理也比较简单,就是在A柱内部放一块显示屏,外部安置一颗摄像头,通过将摄像头画面传输到A柱内部,以现实增强技术(AR)的方式展示给驾驶员,最终实现了A柱的部分“透明”化。
▲捷豹在2014年公布的透明A柱概念
这项称之为360°虚拟城市风挡(360 Virtual Urban Windscreen System)的技术,不只有A柱是透明的,连B柱、C柱也有。不过最终仍然没逃掉和沃尔沃一样的命运,就是概念很好,却没人愿意采纳。没有量产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成本和制造难度恐怕占大头。
然而这种技术并没有就此销声匿迹。就在最近,刚刚上市的哪吒第二款量产车型哪吒U就推出了“透明A柱”这个选装配置,原理基本和捷豹路虎的360°虚拟城市风挡如出一辙,或者说是它的Pro版。
▲哪吒U配备了最新的“透明A柱”
它通过一块12英寸的AMOLED柔性屏安装在A柱内侧,连接内饰,配合自主研发的智能软件算法和外部高清摄像头,让A柱变成“透明”,屏幕分辨率为1080x4320,对比度为10000:1,同时还可根据驾驶员的头部移动来自行调整画面视角。
从数据上看,这已经是一台智能手机屏幕的标准了,成熟度应该不用担心。但毕竟A柱属于汽车上比较特殊的位置,所以我们还是从优势、劣势两方面去解析它。
“透明A柱”的优势
毫无疑问,“透明A柱”最初的研发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盲区,所以盲区能够减少到什么地步,也就决定了这项配置的上限。由于车辆外面有一颗广角摄像头,车内基本就不存在视野盲区了,甚至还能显示的更广。
另一方面,由于电子元器件的加入,“透明A柱”理论上可以和自动刹车、并线辅助等安全配置搭配使用,这样也避免了自动刹车突然制动,带来的体验上的不好。
总而言之,“透明A柱”应该算真正意义上最接近透明的A柱。它的实际效果确实会比雪铁龙、沃尔沃等厂商的方案更合理,更因为科技而变得更加人性化。
“透明A柱”的副作用
既然有优势,那自然就会带来副作用。首先,显示器的效果再怎么好也无法媲美人眼的视觉感受。如果车辆的驾驶环境处于大雾、大雨、大雪等天气,也许显示器上的效果还不如驾驶员伸头左右观察的效果。此外,极端环境下的摄像头可靠性也是关键问题,电子元器件爱坏的风险是需要每个人承担的。
▲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透明A柱”的可靠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除此之外,夜晚、强光等环境下,屏幕的显示精度还能不能达到日光效果的水平也是一个问题。考虑到国内的路况,夜晚有人开着远光灯跑来跑去是太正常的事,这对于屏幕表面的防眩光涂层也有着很高的要求。这里面一旦有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反而会给驾驶员的视线起到反作用。
“透明A柱”会影响结构安全吗?
这恐怕是最重要的问题,“透明A柱”本质上是想帮驾驶员提高安全性,但如果因为“透明A柱”导致车辆的结构安全受到影响,那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好消息是,从现有技术来看,“透明A柱”不会直接影响到车辆的结构安全。“透明”A柱能够解决汽车最后一个盲区吗?
▲一般汽车的车身架构
首先,A柱的本体并不是一个“铁疙瘩”,而是呈片状的钢材。只要它的强度不受到影响,里面塞什么电子产品都不会有问题。试想一下,是不是有很多车把高音音响放在A柱上了呢?所以“透明A柱”也是一个道理,电子显示器并不会妨碍到结构安全。
▲汽车A柱上的高音音响
不过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就是A柱原来的织物材质(车内)变成了屏幕,如果车辆碰撞时玻璃碎裂,会不会有划伤驾驶员的风险。当然,这可以通过塑料材质的屏幕解决。
另一方面,有些车型的A柱里是带有安全气囊的,一旦电子产品加入,安全气囊的稳定性会不会受到影响。这方面由于我们并非专家,暂时不得而知。但总体而言,“透明A柱”的实用性显然是大大超过了危险性。如果未来成本、技术都达到了量产水平,也许它真的能改变世界。
写在最后
我之前在文章中说过,未来很多的光学镜可能很会就被电子镜取代了。在电子后视镜之后,“透明A柱”的概念又一次深入进了我们的生活里。不过随着车内屏幕越来越多,我反而引发了一个思考:“如果电子后视镜和透明A柱共存,那我们平时在车内得看多少块屏幕?这会不会真的对驾驶员造成影响?”
当一切没实现之前,这都只是可能性。也许等到这些光学镜、电子镜都不存在的时候,就是自动驾驶真正普及的时候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