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水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9:29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4 14:28
一下糟粕的一部分,精华有好多啊。
作为一种文化,有些是祖先传下来的,也有的是当代人自作聪明新发明的,通过地区间相互借鉴相互影响而渐成燎原之势。中国的吃喝文化总是很发达,以至酒文化变得如此丰富,影响如此广泛,这不仅说明“吃喝无小事”,还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与吃喝联系起来,更有生命力,更能发扬光大。只可惜的是,酒能伤肝,酒能乱性,有时是本真意义上的“祸水”,“是酒皆有度,但饮者常无度”,这就注定了酒文化中会有诸多糟粕。我想中国酒文化中大致有八大超级糟粕,需得国人冷静审视。
一是喝得干脆就是讲义气。《水浒传》写武松代哥们儿施恩出头,怒打蒋门神,每遇一酒店必饮三大碗,喝得乱醉,还把蒋门神打得稀里哗啦,真是英雄。《儒林外史》中也写一书生遇一黑大汉,能喝,讲义气。一晚,黑大汉从屋顶下来,提个血糊糊的包袱,说是杀了仇家取了首级,要借银两外逃避风,书生当然也得义气一回,便爽快地掏出了自己的全部家当。走时,黑大汉说把仇家的首级先在书生处寄放几晚。来取时就还书生银两。黑大汉走后数日不见音讯,书生打开包袱一看,原来是一猪头,方知被人黑了。喝得酒与是否英雄本无关。酒精有兴奋剂作用,喝了酒能跑世界第一,但通不过兴奋剂捡测。这样看来,有些人喝得酒只能是“狗熊”。哈。
二是喝到位事情才能办到位。中国人办事,都得请人吃喝,如果是具有长期利用价值,还得经常吃喝在一起。因为许多人都知道“拿了人的手短,吃了人的嘴软”的意思。所以,被请吃喝的人,也得在处理事情上照顾别人。甚至请人吃喝似乎就成了办事的礼节,是属于潜规则的范畴。按有些人的说法叫“开知识”,我想许多*绝不仅仅是止于吃喝,而是以吃喝开路。一些公务员认为“红包”是拿不得的,但吃吃喝喝总是不犯法的,但往往吃开胃了,喝上劲了,再贪人钱财就不是不可能的了。
三是喝好就是喝倒。许多应酬场合,实际上也有关系协调的目的。请客者讲一定要喝好。但往往拉上一些不要命的,能喝的,一起来陪酒,喝好的含义就变成喝倒了。中国酒文化最大的不好,就是伤人也自伤。别看那些人,一顿能喝一两斤高度白酒,好像没事儿。但对身体的伤害却已经形成了。再能喝终有一天不能喝了。现在有许多人,都死在这酗酒这上,一生就好这口的人,当某天不能喝的时候,也许保命就成问题了。酒场上喝酒劝酒无度者,当场做了冤死鬼的也并不少见,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喝好了吗?
四是一口清就是感情深。“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朋友久别重逢,或是朋友要远走,自然要用酒表达欣喜之情或依依惜别之意。“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好像遇到知己这酒就不能少喝。感情深就喝得多,反推就是喝得多就是感情深。诗歌的特殊性就成了酒桌上的说辞了,也就有人要拿多喝酒来表达感情了,仅管这喝得多与少、快与慢往往与感情不相干,只是喝酒潜藏的功利目的性让人要这么做。没有真感情的人,才需要用多喝酒来掩盖的,自欺也欺人,所以往往出现酒桌上扯得天翻地覆,酒桌之下谁也不认得谁的事儿。
五是喝酒不劝就是怠慢人。主不请客不饮,喝酒就得劝,并且劝得凶就喝得多。这种以喝得多为目的的劝酒仅管大家都会觉得无聊。但再无聊的事一经酒精的兴奋刺激,就变得乐此不疲了。所以,在酒桌上,有赌咒发誓的,有脏话连篇的,有给人往嘴里灌的,特别是在饭店中,有的闹得根本不让其他的客人安心吃饭,喝到兴奋处,说到*时,就好像“老子天下第一”,很不文明。中国人的赌酒扯皮,真的该省着点了。
六是不喝就是看不起人。我真不知道,这喝不喝酒什么时候跟给不给面子,看不看得起人搭上界了。权大一级、位高一等,就完全可以强人所难,这就是封建官僚*下的必然产物。所以,这酒桌上敬与被敬,都是有讲究的,往往能够看出谁的面子大谁的面子小,谁有求于谁,谁巴结谁。所以,不喝就是看不起人的话,在酒桌上很流行。如果别人强求你喝酒,拿出这句话来,还真让你不得不喝,只要是喝了不得死人,都得喝。如果这敬酒的人还是比你地位高、资历深的人,你就更无处可逃了。否则,得罪了人你就等着吧!
七是*吃喝也是工作需要。曾经有人开玩笑说:吃喝就是生产力。我想现在求人办事得喝、求上级支持钱物得喝、申报先进单位得喝、陪上级来人检查工作更得喝。谈生意得喝,与人周旋关系也得喝。现在许多单位办公室不就专设了陪酒的美女和能喝的干将吗?那些越是贫困越是边远的地方,在接待上越是喝得厉害,我想就是这个原因。有时,也是办事和工作机制在接待工作上的反映。当然,许多情况下,喝得不好,喝坏了风气,喝垮了干部。我想在一定程度和一些特定场合禁酒已是势在必行了。
八是喝美酒还得美女陪。酒色一家,喝酒得有美人陪,这三陪中有一陪就是“陪酒”,陪了酒,往往就发展到下一步“陪睡”了。有些贪官本来光喝点酒还麻不到他,但这“酒不醉人人自醉”,被美女弄得神魂颠倒后,自然就把持不住了,手中的笔签字时就会走样了,收钱时也不发抖了。那些栽到在酒色之中的贪官,还少吗?宋江酒醉了可以题反诗,贪官酒醉了可以玩女人,还可以乱许愿乱收钱。人麻醉了,自己都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呢!许多人被人设了套子陷害,也是在被人灌醉之后。看过《三国演义》,你会明白兵法中的“三十六计”,许多都得用酒做“引子”的。适度饮酒可以舒筋活血,但过量了,喝得不是地方,酒也是杀人不见血的穿肠的“毒药”。
转帖
收藏 分享 评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4 14:28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其中也衍生出了酒政制度。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因此一切*、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
中国名酒
茅台酒、汾酒、泸州老窖、五粮液、沱牌曲酒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431899.htm http://ke.baidu.com/view/150386.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4 14:28
搜狐问答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 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很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饮酒时不遵守酒礼,深感长辈有责任,于是从古代的书籍中?采集了大量的资料,专门写了一篇《觞政》。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 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的五十六个民族中, 除了信奉*教的回族一般不饮酒外,其它民族都是饮酒的。饮酒的习俗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