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白族人过年的时候,有哪些庆祝活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4:3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2 07:14
白族的民风民俗: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也就是祝人们步步高升了。
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 大理喜州、海东一带有的民居建筑还有泥塑,造塑多为龙凤、古瓶、花卉。照壁即瓦顶飞檐的粉墙,是建筑中艺术装点最集中的地方,多用凸花青砖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各组中心再作粉画,或镶嵌自然山水图案的大理石。
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
本主崇拜是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在白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不仅节庆、重大事件都要到本主庙去献祭,举凡婚丧喜庆、疾病灾害、出门远行等,也要到本主庙祭祀,以祈求本主神的保佑。
白族的服饰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在其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
白族农历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举行火把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2 07:15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要门当户对。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后,因受汉族的影响而改为土葬。丧葬仪式一般比较隆重。
平坝地区白族人民主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2 07:15
[建筑特色]
位于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喜洲,是白族居民建筑的精萃所在。 喜洲的民居建筑均为独立封闭式的住宅,有点象北京的四合院。一座端庄的民居院落主要由院墙、大门、照壁、正房、左右耳房组成。一般的建筑形式是:“两房一耳”;“三房一照壁”,少数富户住“四合五天井”,即四方高房,四方耳房,一眼大开井,四眼小天井。此外,还有两院相连的“六合同春”;楼上楼下由走廊全部贯通的“走马转阁楼”等等,真是五花八门,犹似迷宫。不过这种古老而又造价昂贵华丽的住宅已不被当地白族人采用了。现在多是一家一户自成院落的二层楼房。但雕刻、彩绘仍不减当年,而且有所发展。 白族民居往往注重门楼、照壁建筑和门窗雕刻以及正墙的彩绘装饰。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门楼建筑艺术水平的高低,可以确实其主人的经济地位,也是一种光宗耀祖的标志。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大理石屏、石刻、彩绘、凸花砖和青砖等材料组成一座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的综合性艺术建筑。白族门楼建筑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技巧上也独具风格。有的地方整个门楼不用一颗铁钉或其它铁件,而联结却十分牢固,几十年风雨如故,再装上两扇较有厚度的铁黑色木大门,甚是庄重威严。 白族居民门窗木雕,无处不闪现着剑川木匠高超的手艺。一般均用剔透和浮雕手法,层层刻出带有神话色彩和吉祥幸福的白鹤青松、鹭鸶荷花、老鹰菊花、孔雀玉兰,以及几何图案。门窗的表面上还涂有褚红色的油漆,显得光滑明亮,古朴典雅。 室内清洁、整齐,左右为卧室,当中为客厅,放有嵌镶彩花大理石的红木桌椅和画屏。 照壁是白族居民建筑不可缺少的部分,院内有照壁,大门外有照壁,村前也有照壁,可见照壁的作用和重要性。照壁均用泥瓦砖石砌成。正面写有“福星高照”、“紫气东来”、“虎卧雄岗”等吉祥辞句。照壁前设有大型花坛,花坛造型各异,花木品种繁多,一年四季,花香四溢。
[服饰特色]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在云南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 等字样。绣荷包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 女子服饰则各地不一,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妇女梳独辫子盘于头顶,并以鲜艳的红头绳绕在白色的头巾上,红白相衬,相得益彰。腰系绣花短围腰,更显得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已婚妇女改为挽髻。洱海东岸妇女则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住,或绾以簪子,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白族妇女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居住在大理洱源县的白族妇女喜欢的一种头饰叫“登机”,它是姑娘心灵手巧的标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2 07:16
[建筑特色]
位于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喜洲,是白族居民建筑的精萃所在。 喜洲的民居建筑均为独立封闭式的住宅,有点象北京的四合院。一座端庄的民居院落主要由院墙、大门、照壁、正房、左右耳房组成。一般的建筑形式是:“两房一耳”;“三房一照壁”,少数富户住“四合五天井”,即四方高房,四方耳房,一眼大开井,四眼小天井。此外,还有两院相连的“六合同春”;楼上楼下由走廊全部贯通的“走马转阁楼”等等,真是五花八门,犹似迷宫。不过这种古老而又造价昂贵华丽的住宅已不被当地白族人采用了。现在多是一家一户自成院落的二层楼房。但雕刻、彩绘仍不减当年,而且有所发展。 白族民居往往注重门楼、照壁建筑和门窗雕刻以及正墙的彩绘装饰。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门楼建筑艺术水平的高低,可以确实其主人的经济地位,也是一种光宗耀祖的标志。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大理石屏、石刻、彩绘、凸花砖和青砖等材料组成一座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的综合性艺术建筑。白族门楼建筑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技巧上也独具风格。有的地方整个门楼不用一颗铁钉或其它铁件,而联结却十分牢固,几十年风雨如故,再装上两扇较有厚度的铁黑色木大门,甚是庄重威严。 白族居民门窗木雕,无处不闪现着剑川木匠高超的手艺。一般均用剔透和浮雕手法,层层刻出带有神话色彩和吉祥幸福的白鹤青松、鹭鸶荷花、老鹰菊花、孔雀玉兰,以及几何图案。门窗的表面上还涂有褚红色的油漆,显得光滑明亮,古朴典雅。 室内清洁、整齐,左右为卧室,当中为客厅,放有嵌镶彩花大理石的红木桌椅和画屏。 照壁是白族居民建筑不可缺少的部分,院内有照壁,大门外有照壁,村前也有照壁,可见照壁的作用和重要性。照壁均用泥瓦砖石砌成。正面写有“福星高照”、“紫气东来”、“虎卧雄岗”等吉祥辞句。照壁前设有大型花坛,花坛造型各异,花木品种繁多,一年四季,花香四溢。
[服饰特色]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在云南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 等字样。绣荷包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 女子服饰则各地不一,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妇女梳独辫子盘于头顶,并以鲜艳的红头绳绕在白色的头巾上,红白相衬,相得益彰。腰系绣花短围腰,更显得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已婚妇女改为挽髻。洱海东岸妇女则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住,或绾以簪子,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白族妇女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居住在大理洱源县的白族妇女喜欢的一种头饰叫“登机”,它是姑娘心灵手巧的标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2 07:16
白族介绍
有人口1594827 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少部分散居在四川、贵州、湖南等地。由于白族风俗尚白,历史上曾有"白人"、"白王"、"白史"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大多数白族通晓汉语,并作为与其他民族的交际工具。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在天文、历法、气象、医学、文学等领域都有许多发明创造和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