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6:56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8-26 14:23
露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化而来,属于液化现象。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现微小的水滴,称为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7 14:34
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随之降温,当其温度降到*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如果此时的*温度在0℃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现微小的水滴,称为露。
扩展资料
露大都出现于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同时,易有露形成的物体,也往往是表面积相对地大的、表面粗糙的、导热性不良的物体。有时,在上半夜形成了露,下半夜温度继续降低,使物体上的露珠冻结起来,这叫做冻露。有人把它归入霜的一类,但是它的形成过程是与霜不同的。
露一般在夜间形成,日出以后,温度升高,露就蒸发消失了。在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里,常有露出现。它对农业生产是有益的。在我国北方的夏季,蒸发很快,遇到缺雨干旱时,农作物的叶子有时白天被晒得卷缩发干,但是夜间有露,叶子就又恢复了原状。人们常把“雨露”并称,就是这个道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7 14:35
在温暖季节的清晨,经常在草地上看到露珠,路边的树叶和庄稼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结露的原因和过程与结霜相同,只是结露温度在0℃以上。在0℃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蒸气饱和的温度称为“*温度”。
在温暖的季节,当地面物体在夜间被强辐射冷却时,接触物体表面的空气温度下降,在下降到“*”后,释放出多余的水蒸气。因为此时温度高于0℃,多余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并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水。
扩展资料:
降水量:
露的降水量很少。在温带地区夜间露的降水量约相当于0.1—0.3mm 的降水层,但在许多热带地区却很可观,多露之夜可有相当于3mm 的降水量,平均约1mm 左右。
露的量虽有限,但对植物很有利,尤其在干燥地区和干热天气,夜间的露常有维持植物生命的功用。例如,在埃及和阿拉伯沙漠中,虽数月无雨,植物还可以依赖露水生长发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7 14:35
露的形成过程以及包含的物理物态现象: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7 14:36
在温暖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强烈辐射冷却的时候,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在它降到*以后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 因为这时温度在0°C以上,这些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7 14:36
晚上,草、木、石块等物体由于向外辐射热量,它们的温度要降低,当温度降至*时,地面物体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便达到饱和。若*高于摄氏度0摄氏度,水蒸气可在地面物体的表面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