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的来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6:5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01 16:45
拼音lù
繁体:路
部首:足 部首笔划:7 字意五行:火
简体笔划:13 台湾笔划:13 康熙笔划:13
拼音输入:lu 五笔输入:KHTK 吉凶寓意:吉
笔顺:竖折横竖横竖横撇折捺竖折横
康熙字典
形声。从足,各声。
【酉集中】【足字部】 路
--------------------------------------------------------------------------------
【唐韵】洛故切【集韵】【韵会】【正韵】鲁故切,𠀤音赂。【说文】道也。【注】徐铉曰:道路,人各有适也。【释名】路,露也。人所践蹈而露见也。【周礼·夏官·合方氏】掌达天下之道路。【尔雅·释宫】路,旅途也。【注】途卽道也。【又】一达谓之道路。【注】长道。 又【尔雅·释诂】路,大也。【诗·大雅】厥声载路。【笺】是时声音则已大矣。 又车也。【诗·魏风】殊异乎公路。【传】路,车也。【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五路。【注】王在焉曰路。【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大路,玉路,祀天车也。【疏】路训大也。君之所在,以大为号,门曰路门,寝曰路寝,车曰路车。 又鼓也。【周礼·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注】路鼓,四面鼓也。 又弓也。【史记·孝武纪】路弓乗失。 又倾𡉏貌。【荀子·富国篇】田畴秽,都邑路。【注】路谓无城郭墙垣也。又与辂同。【礼·月令】乗鸾路。【释文】路本又作辂。 又姓。【急就篇注】路,水名也。又因为县,在涿郡,居者氏焉。汉有大夫路温舒。 又【集韵】历各切,音洛。【前汉·扬雄传】尔廼虎路三嵏以为司马。【注】晋灼曰: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师古曰:落,累也。以绳周遶之也。
(一)本义:道路。 [road] 《说文》:“路,道也。”《尔雅》:“路,途也。”
【例】《周礼·地官》:“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屈原《离*》:“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郑风·遵大路》:“遵彼大路兮。”|《易·说卦》:“艮为径路。”|陶潜《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人)|路次(路途,途中)|路村(因道路而形成的村落)|路票(通行证)|路货(在运输途中的货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走远路,才知道马力的强弱;结交朋友长久,才知道人心的善恶。)
(二)路程;行程。 [distance travelled;journey]
【例】三里路|陶潜《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三)引申为思想或行动的途径。 [way;means]
【例】思路|门路|生路|清·周容《芋老人传》:“登仕路。”|诸葛亮《出师表》:“忠谏之路。”|《史记·魏公子列传》:“顾未有路。”|鲁迅《故乡》:“其实,世上本没有路,人走多了,也便成了路。”
(四)通“辂”。车。 [carriage;chariot]
【例】《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杜预注:“筚路,柴车。”|《荀子·正论》:“乘大路趋越席以养安。”
路车:古代诸侯乘坐的车子。
路马:古代天子、诸侯所乘路车的马。
(五)君王居住的地方。 [court]
【例】路门(古代天子宫中最内的门)|路寝(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路殿(天子诸侯的正殿)。
(六)地区;方面。 [area;respect]
【例】外路人|各路人马|《三国演义》:“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
(七)路线;线路。[line]
【例】三路电车|电路。
(八)纹理。
【例】纹路。
(九)比喻权位。 [power and authority]
【例】《孟子·公孙丑上》:“夫子(指孟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十)种类;等次。 [kind;type]
【例】一路人|两路货|二三路角色。
(十一)宋、金、元时行政区域名。
【例】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都督诸路军马。”|宋·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烽火扬州路。”
路分:宋元时路制的区域范围。
(十二)大。
【例】《诗·大雅·生民》:“厥声载路。”毛传:“路,大也。”|《史记·武帝本纪》:“路弓乘矢。”裴yin集解:“路,大也,四驷为乘。”
(十三)通“露”。败。
【例】《管子·四时》:“国家乃路。”
(十四)姓。
路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五十一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
寻根溯源
路姓来源有六:
1、出自姬姓,为黄帝后裔。据《唐太原令路公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曾孙帝喾之孙曰玄元,因功封于路中,历虞夏称侯,子孙以国为氏。
2、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封炎帝庶子于潞地(今山西长治一带),春秋时有潞子婴儿,其后以封地为氏,后去三点水为路姓。
3、出自女云姓,为陆终后裔(其实亦为黄帝后裔)。据《困学纪闻》与《姓考》所载,黄帝裔孙陆终,第四子名求言(一名郐子),受封于路,子孙以路为姓。
4、以县名得姓。据《姓氏急就篇注》所载,路,原作潞,初为水名,后为县名(故城在今北京通县东八里),居者有以县名为氏者。
5、出自隗姓,炎帝之裔。黄帝封炎帝之裔于路,即春秋时赤狄潞子(今山西潞城一带),后灭于晋,子孙以国为氏(疑与②同源)。
6、出自他族。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没路真氏后改为路姓;今满、侗、景颇等民族亦有此姓。
得姓始祖
玄元。黄帝子名玄嚣,玄嚣生子帝喾,即高辛氏。帝喾有子挚,挚生子玄元,在唐尧时为部落首领,后玄元因功被封为路中侯,历经虞舜时期和夏朝,一直为侯爵,其子孙以国为氏,称路姓。并尊玄元为路姓的得姓始祖。
在图论中,若链vi1,vi2,vi3……中的顶点都不同则称这条链为一条连接的路。
--------------------------------------------------------------------------------
通“略、落、露、潞”
略、落、路、露、潞----露即败义。《逸周书·皇门》:“自露厥家。”意谓:自败厥家。《管子·四时》:“国家乃路。”《吕氏春秋·不屈》:“土民罢潞。”《庄子·天地》:“无落吾事!”路、潞、落三字都同“露”,训败,即它们音义都相同。又《说文》:“略,经;略,经略土地也。”《小尔雅》:“略,界也。”相承以落为之,诸有界域皆日落。所谓村落、篱落、部落,皆古今通用语。两物之间亦日落,辽东人谓两山之间为山落子。故古书中落、略、路、露、潞五字,音义转辗相通。(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70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