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鱼有小刺,有些鱼没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7:26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05:49

鱼类的小刺其实就是为了支撑住鱼的肌肉,在鱼类活动的时候可以保证它的肌肉不会变形。而且这些小刺可以给鱼类提供一些支撑的力量,同时在鱼类遇到危险的情况下,可以更加准确的控制肌肉,并且更加精准和灵敏的游走,可以起到辅助鱼类活动的作用。

有的鱼有小刺有的鱼没有小刺其实这就是遗传和进化造成的,并且在鱼类生存的环境中,为了可以更好的生存慢慢形成的。其实鱼类在刚开始的时候都是有小刺的,到那时后来在发展的过程中,鱼类的肌肉的系统已经发展得非常的完善了,根本不需要鱼的小刺再来控制肌肉了,于是小刺就慢慢的退化了。

而且地球上面的鱼类实在太多了,在不同的区域鱼类的进化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地区的鱼类进化的速度比较快,而有的地区的鱼类的进化程度比较慢,所以就形成了有些鱼的小刺依然还存在,但是有的鱼类的小刺就已经退化了。

大海的环境是比较恶劣的,鱼类如果想要更好的生存就需要加快进化的速度,所以其实可以发现大部分的海鱼的刺都会更少,没有那些小刺,只有一根主刺。这就是因为海鱼的进化速度比较快,在海鱼的体内已经进化成非常完善的肌肉系统了,这些小刺的存在只会影响到鱼类的运动,所以慢慢的就退化了。

但是淡水鱼的小刺就比较多,因为在淡水中鱼类面临的挑战和威胁更少,这些鱼的进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大部分的淡水鱼的鱼刺都非常的多,需要很多的小刺来辅助它们的运动。当然这并不代表海鱼的刺就一定更少,还是要结合不同种类的鱼来分辨的。总之这就是进化程度不同造成的差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05:50

为什么有的鱼有很多特别小的小刺?鱼为什么要有肌间骨,这个问题目前在研究上还没有定论。但是通过不断地分析比较,科学家发现了一些规律:在真骨鱼类里,随着鱼类由简单向复杂的演化,肌间骨也发生了变化,其数量先增多,然后逐渐减少,直到进化的某一阶段而完全消失。比如真骨鱼类中较早近的海鳗(鳗形目),它的肌间骨是所有鱼类中最多的;到了比较晚近的鲤鱼、鲢鱼(鲤形目),数量已经有所下降;到了更晚近的鲶鱼(鲇形目),已经几乎完全没有肌间骨。可以说:肌间骨的出现与消失,是真骨鱼类演化过程中的某一特定阶段的产物,其背后是基因变异和环境选择的共同影响。由于肌间骨与鱼类的演化过程关系如此密切,一些科学家推测它在鱼类的适应环境、逃避天敌等过程中,很可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其背后真正的机制,目前科学界仍没有确定的解答。有学者认为,肌间骨的主要作用应是支撑肌肉,肉质比较疏松的鱼类不仅肌间骨数目相对较多,肌间骨上的分枝也较多,如鲢、鳙,甚至出现复杂的树状分枝。同时肌间骨可能与肌肉力量的传导有关,研究表明,肌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鱼类,其肌肉力量的传导可能更多地靠肌纤维,而借助肌间骨进行肌肉力量传导的要求比其它鱼低,因而其肌间骨的数目也较少。也有研究者发现:肌间骨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植食性鱼类的力量。也许肌间骨在演化的历史长河中,曾帮助这些小鱼逃脱大鱼之口。但这些也只是推测。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