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有关资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1:0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07:23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年,南阳人士。三国时期杰出的*家、军事家、外交家。他留给后人了“智慧”、“节操高尚“的光辉形象,是东亚地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留下了不少流传千古的故事和脍炙人口的名言。这里,就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谈一下自己的管窥之见。
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亡于蜀汉后主建立十二年(公元234年),享年54岁。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是年27岁,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大势,提出鼎足三分,联孙抗曹,进而统一天下之路,即著名的“隆中对”:
“自董卓造逆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 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 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 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含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里引用“隆中对”,主要为本文作证。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诸葛亮为什么会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原本“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据查资料,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之襄阳后,叔父去世后,与公元197年至公元207年,已经隐居十年了。已是毫无出仕之心了,徐庶走马荐诸葛时,诸葛亮闻言,做色道“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呼”,因刘备“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随许先帝以驰骋”。可见,诸葛亮原本不愿入仕,因被刘备三顾赤诚感动而出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三回请,两行泪,一张嘴,赚的诸葛把命赔”。
刘备一个势单力薄的寒族人士,先后投靠公孙赞、陶谦、袁绍、曹操、刘表,居无定所,到处流浪,惶惶如丧家之犬,自得到诸葛亮后,依靠红宝书“隆中对”的*,方才建国。查三国史料,蜀汉在当时三国之中,面积最小,国力最弱,地薄民少。蜀汉地处荒蛮,只有四川平原和江汉平因是粮仓,可资国力。蜀汉需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蜀汉要想统一天下,必须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可见,诸葛亮的计划是两路兵马,克复中原。
依照诸葛亮的计划第一步占有益州、荆州,进而建国。然后蜀汉需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可惜这一计划被关羽的大意失荆州打破,由此,诸葛亮只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刘备夺取刘璋的益州没有夺取韩中,却东出与东吴争江南三郡,与孙权发生矛盾,后又头脑发热,令关羽北伐,结果关羽守土,贪而弃义,刚愎自用,小看东吴,又逞匹夫之勇,终于败走麦城。使刘备为一时之意气而与孙权交恶。失去荆州,失去与东吴的联盟关系。与东吴交恶,就陷入两线作战,腹背受敌之地;失去荆州,就失去了一个粮仓,失去东线力克中原之途。结果,兵疲民乏,元气大伤,蜀汉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实力。
诸葛亮这时当退归桑,梓颐养终年。然,刘备白帝城临终托孤,可怜汪汪,又提出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可自为成都之主。刘备明知刘禅师昏庸浑恶之徒,假惺惺的先提出来,赚的诸葛亮尽忠。结果,诸葛亮听后,寒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呼”,刘禅昏弱*,以当世的情况,只能是退守川中,以求自保,但诸葛亮即以答应刘备一定要统一中原,就只好不断的北伐、北伐。
诸葛亮深知“补缀天地,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然感先帝知遇之恩,托孤之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深知自己往后刘禅必亡国,自己在一日就尽一日的忠,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况且,与其坐以待毙,不若拼死一搏,或有一线生机。只好蚕食魏境,可起到挑起事端,瓦解敌人阵线的作用。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表现在临终杀魏延上。有的人说,魏延又大才,诸葛亮杀之无理,莫须有。我觉得诸葛亮是宁可错杀,也不漏杀。魏延又大才不假,但是他太有大志,诸葛亮死后必然会威胁到昏庸的刘禅的统治地位,为刘禅好,诸葛亮只好借口杀了魏延完事。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人人都说关羽是古今中外“义”的化身,我看诸葛亮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义”的化身,诸葛孔明流芳千古,永垂不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07:23
诸葛亮,小说塑造的人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07:24
He is my one favorate person in China history!!!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07:25
-_-!
了不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2 07:25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南)人。三国蜀汉*家、军事家。系汉司录校尉(郡以上之督察官)诸葛丰后代。东汉末年,北方大乱,诸葛亮姐弟四人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辗转至襄阳,因"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此时是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诸葛亮年十四。
四年前,即公元190年,刘表将荆州治所迁至襄阳后,即"起立学校,博求儒术"。诸葛亮到襄阳后即求学于城南的"学业堂"。在学堂先后结识了徐元直、石广元和孟公威等人,"为友甚密",经常在一起讨论天下大事,立志改革*。由于诸葛玄和刘表的关系,诸葛亮又先后认识了襄阳名士庞德公、黄承彦和中庐县的司马徽、蒯良、蒯越等人,这样就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为未来事业打下了基础。
后刘表上书,荐诸葛玄为豫章太守。约一年,"西城民反,杀玄"。诸葛亮没有了依靠,不得不独立生活,于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与弟等到隆中"躬耕陇亩"。直至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后,才离开。在隆中,并非"苟全性命","未有须臾忘天下事"。他勤读书,广交游,自比管仲、乐毅,以便将来干一番事业。
由于司马徽、徐庶的推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占据荆州、益州(今四川大部和湖北一部),谋取西南各民族的支持,联合孙吴,对抗曹魏而后统一天下的建议,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对"。后来,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联孙攻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占领了荆、益。曹丕代汉称帝后,诸葛亮说服了刘备,建立蜀国称帝,被任为丞相。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受遗诏辅后主",封武乡侯,领益州牧,主持军国大事。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抑制豪强,任人唯贤,推行屯田*,改善民族关系,东和孙权,南平孟获,六出祁山以攻魏,力图收复中原。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与魏将司马懿争战于渭南,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眉县西南)军中,葬于定军山(今陕西省勉县东南)。年五十四。谥忠武。
诸葛亮一生谨慎,"长于巧思",他革新了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制造的"木牛流马",利于山地运输。著作有《诸葛亮集》。
诸葛亮死后,晋统一三国。镇南将军刘弘作《诸葛武侯宅铭》,在隆中设祠立庙。明代成化年间,已形成了隆中十景。一千多年来不知为多少游人所向往,王安石、苏轼、曾巩、唐寅等都留下了宝贵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