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的方法和工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0:0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1 13:35

精益管理特点
精益生产又称准时生产。
精益改善的基础是全员积极参与改善(如TQM、TPM、一个流、5S等)。
由此可见,精益生产有两大特征;
1.、生产组织;准时生产。
2、生产管理;能“保障全员积极参与改善”。
即;精益管理是“能保障全员积极参与改善”的管理方式。
日式精益管理
60年代,大野耐一发明了改善效率、品质,降低成本的方法,后人称之为《精益改善工具》。
在推动员工改善方面,靠“自上而下强压式”推动。
时间一久,员工抗拒改善、应付改善,改善量小、持续性差,效果很不理想。
70年代,改善思想之父、精益之父今井正明发明了《建议系统》。
《建议系统》通过改变员工的行为习惯,使员工“不断提建议”。
然后,相关部门评估、实施建议,从而获得大量改善。
因此,改善量大幅提升,且大量改善自动持续进行。[2]
欧美式精益管理
80年代,《建议系统》带来的效益已举世闻名,欧美企业开始学习。
最终发现,无论怎样努力,《建议系统》在欧美企业无法落地。
92年,哈佛大学发明了BSC,用BSC代替《建议系统》,有异曲同工之妙。
BSC通过改变管理者的行为习惯,使管理者成为持续改善者,从而提高改善速度、持续性。[3]
中国式精益管理
以前,中国没有精益管理技术,靠“加强管理”推动员工改善。
因此改善量小、持续性差,管理成本大。
2018年,今井正明弟子、天成精益杨美莲博士发明了SCI,解决了这一问题。
SCI融合了《BSC》、《建议系统》原理、技术,既可在中国企业轻易落地,又同时具备《BSC》、《建议系统》功能。
一方面,SCI中的BSC改变管理者的行为,使所有管理者立即成为持续改善者。
另一方面,管理者按行为矩阵模型(建议系统技术)改变员工的行为习惯,使员工不断变快、变准、变严谨,或者有某个改善行为。
因此,员工改善量大幅提升,且大量改善自动持续产生。
精益管理部分案例
日式精益管理
爱信华纳
导入《建议系统》前;员工改善量为数千/年。
导入《建议系统》后;员工改善量激增至20万/年,并且大量改善自动持续产生。[2]
欧美精益管理
线模公司
导入准时生产后;交货期从30天降至5天。
导入《BSC》4年后;交货期降至6小时。[2]
中国式精益管理
某日用瓷器生产商
导入SCI后;
1、所有工位直通率每十多天增长一次,一直持续。
2、改善自动持续进行。
3、三个月后,一级品率、利润率跃升至同行第一。
精益管理不是什么
精益管理是能简单、快速、持续地提高效率、品质,缩短交货期,减少浪费的方法。
不满足上述条件的,就不是精益管理。
精益管理不是现有方式的加强版
1、通常管理方式(制度、管控、考核)的功能是“维护工作次序”,没有持续改善的功能。
2、日本、欧美、中国企业经验证明;靠加强管理可以进步,但速度慢、持续性差、管理成本大。
精益管理不是一种理念
精益的理念是精益求精。
精益管理是“更快、更简单、更持续地精益求精”的措施。
精益管理不是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实质还是一种管控,没有持续改善的功能,不满足精益管理条件。
管控系统与持续改善系统是不同的两套系统,各负其责。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