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来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2:11
我来回答
共10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1:04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
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唐以后逐渐改为尉迟恭、秦叔宝。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兄弟,*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当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此后因魏徵梦斩泾河老龙,每夜好像听见寝官外有鬼往屋里扔砖瓦,奇呼怪叫。唐太宗无奈,把这件事告诉了群臣。唐开国功臣大将秦叔宝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口守夜驱鬼,另一位开国功巨大将尉迟恭也愿意陪伴守夜。当晚两人全身披戴盔甲,手执武器,在寝宫门口守了一夜。唐太宗果然睡了个好觉,接连几天,唐太宗身体逐渐康复,不忍心再让两位大将持续守夜,于是便命人将两位大将的威武形象画下来,把画像贴在门上。此事传播开来,尉迟恭和秦叔宝渐渐被奉为门神。
由桃符演变成春联,据说是在五代时候,五代十国中的后蜀国主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版上写两句吉语献岁,他不中意辛学士的作品,以其词不工,就自己提笔写下: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此后,文人学士把题春联视为雅事,题春联风气便逐渐流传开来。到了宋代,春节贴春联已成为一种士族习俗。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可说明这一点,在宋人笔记中,也记载了文人喜欢书写春联的风气。如张邦基《墨庄漫录》述苏东坡在黄州,于近岁除时,访王文甫,见其方治桃符,遂戏书一联于其上云:“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元代初年,著名书画家赵松雪一次过扬州迎月楼,主人求赵松雪为其春联,赵松雪题曰:“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春联的内容与酒楼非发,主*喜,以紫金壶奉酬。像赵松雪写的这种春联已被当作交际的礼品来看待了。
据说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用红纸书,而成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后的事。在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记》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匆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出春联,表示一番新气象。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各家的春联,以为娱乐。在巡游了一段路后,他忽然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便遗侍从去查问究竟。原来那家主人是阉猪的,既不识字,也不会写,年前事忙,尚未请人代笔。太祖听后,叫人取来文房四宝,欣然挥毫道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信手拈来,语气不凡。侍从捧着对联,交给了阉猪人家。后来阉猪主人获悉是皇上御笔亲制的对联,便装裱起来,挂在中堂,视为家宝,每日烧香敬奉。据说,春联两字的正式命名,就始于明太祖朱元璋。从那时起,春联在广大农村乡镇广泛流行,并在后芤一直盛行不衰。一般人家最常用的春联有“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等等,家家户户年前贴春联,把春节点缀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
参考资料:http://xflxx.eqe.net.cn/home/bbs/printpage.asp?BoardID=21&ID=1396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2:22
关于春联的起源,最早应追溯到周朝的“桃符”,所谓桃符,其实就是两块桃木板。上面分别写上“神荼”和“郁垒”这两位神的名字,钉在门的左右两侧以保佑家庭平安。后来人们为了省事,渐渐地不用桃木而是干脆用两片纸写上神茶郁垒这两位神的名字,贴在门的左右两边。
据说这种挂桃符的风俗,延续并发展到五代时期,西蜀的宫廷里开始在桃符上题写吉祥语,用来表达某种意愿。公元964年除夕,后蜀皇帝孟昶命学士辛寅逊题写联语,嫌其不工巧,于是自己提笔写了一副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明文记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贴春联已成风俗,红色的对联贴在大门上,房子顿时生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3:57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
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唐以后逐渐改为尉迟恭、秦叔宝。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兄弟,*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当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此后因魏徵梦斩泾河老龙,每夜好像听见寝官外有鬼往屋里扔砖瓦,奇呼怪叫。唐太宗无奈,把这件事告诉了群臣。唐开国功臣大将秦叔宝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口守夜驱鬼,另一位开国功巨大将尉迟恭也愿意陪伴守夜。当晚两人全身披戴盔甲,手执武器,在寝宫门口守了一夜。唐太宗果然睡了个好觉,接连几天,唐太宗身体逐渐康复,不忍心再让两位大将持续守夜,于是便命人将两位大将的威武形象画下来,把画像贴在门上。此事传播开来,尉迟恭和秦叔宝渐渐被奉为门神。
由桃符演变成春联,据说是在五代时候,五代十国中的后蜀国主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版上写两句吉语献岁,他不中意辛学士的作品,以其词不工,就自己提笔写下: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此后,文人学士把题春联视为雅事,题春联风气便逐渐流传开来。到了宋代,春节贴春联已成为一种士族习俗。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可说明这一点,在宋人笔记中,也记载了文人喜欢书写春联的风气。如张邦基《墨庄漫录》述苏东坡在黄州,于近岁除时,访王文甫,见其方治桃符,遂戏书一联于其上云:“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元代初年,著名书画家赵松雪一次过扬州迎月楼,主人求赵松雪为其春联,赵松雪题曰:“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春联的内容与酒楼非发,主*喜,以紫金壶奉酬。像赵松雪写的这种春联已被当作交际的礼品来看待了。
据说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用红纸书,而成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后的事。在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记》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匆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出春联,表示一番新气象。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各家的春联,以为娱乐。在巡游了一段路后,他忽然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便遗侍从去查问究竟。原来那家主人是阉猪的,既不识字,也不会写,年前事忙,尚未请人代笔。太祖听后,叫人取来文房四宝,欣然挥毫道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信手拈来,语气不凡。侍从捧着对联,交给了阉猪人家。后来阉猪主人获悉是皇上御笔亲制的对联,便装裱起来,挂在中堂,视为家宝,每日烧香敬奉。据说,春联两字的正式命名,就始于明太祖朱元璋。从那时起,春联在广大农村乡镇广泛流行,并在后芤一直盛行不衰。一般人家最常用的春联有“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等等,家家户户年前贴春联,把春节点缀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5:48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
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唐以后逐渐改为尉迟恭、秦叔宝。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兄弟,*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当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此后因魏徵梦斩泾河老龙,每夜好像听见寝官外有鬼往屋里扔砖瓦,奇呼怪叫。唐太宗无奈,把这件事告诉了群臣。唐开国功臣大将秦叔宝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口守夜驱鬼,另一位开国功巨大将尉迟恭也愿意陪伴守夜。当晚两人全身披戴盔甲,手执武器,在寝宫门口守了一夜。唐太宗果然睡了个好觉,接连几天,唐太宗身体逐渐康复,不忍心再让两位大将持续守夜,于是便命人将两位大将的威武形象画下来,把画像贴在门上。此事传播开来,尉迟恭和秦叔宝渐渐被奉为门神。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7:56
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0:37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3:52
春联又叫门对,春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7:57
圣历二年(699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22:18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农历中一年的开始。每到这时,家人团聚,热烈庆祝,称为“过年”。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写春联,贴春联,用吉祥的语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期盼,因此,春联就成为了我国节日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
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tú;)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辟邪,以求吉利。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有位君主叫孟昶(chǎng)。一年除夕时,他心情很好,便让身边的翰林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庆话,想挂在自己卧房的门口。当辛寅逊写完后,孟昶看了不中意,于是提起笔来,亲自写了10个字:“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字虽不多,但这两句话非常吉利。“余庆”就是余福。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气。第二句是美好的节日叫做春节,意味着温暖的春天永驻人间。这10个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节”4个字巧妙地嵌在了里边。所以当孟昶写完,身边的大臣们都叫好,孟昶自然也很高兴。
从这以后,桃符就逐渐演变成对联,后来桃木又被红纸所代替。一到春节,家家门上贴着鲜红耀眼的对联,喜庆的气氛自然更浓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2:56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