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的基本要求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2:2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9 11:04
事实上,这是一个共识,无论你是看书还是刷抖音,都是在从信息中获取价值,只不过前者旨在知识,后者旨在愉悦。
虽有正确目的,但能实现目的,获取丰厚信息回报的人却甚少。换言之,多数人的信息处理方式存在问题。举两个典型的例子:
你是否在知乎上收藏了上百篇精华文章、高赞回答,想着某天抽出时间温习回顾,但却患上松鼠症,如松鼠般疯狂囤积粮食但难以消化。准确地说,几乎从不消化。
从各大内容平台订阅了知识干货,想着日积月累,洞见必定有所提升。但长达数月的坚持下自己似乎也就懂了几个名词概念而已,其中深邃,一概不知。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简单的名词也将忘得一干二净。
前者只顾收藏不顾消化,信息永远不会被处理,囤积再多的10万+也只是摆设;后者虽有消化却未内化,所谓的学过、理解过,其实都只是看过、浏览过。要么让信息束之高阁,充当摆设;要么以极低的ROI摄入信息,进步缓慢。
解决方案—让信息「会」被处理,让信息「能」被内化
Scheled
目的:让信息「会」被处理
我在初学GTD时收藏了一句醍醐灌顶的话:
If it’s not scheled,it will never be done
它解释了大多数「不做」、「拖延症」问题的本质原因,强调了为任务赋予具体的时间属性的重要性。而放到信息处理这个环节上来讲,即是要把处理信息也当做任务,定好时间,安排在自己的todolist或是日程表上,这样它们才有被处理的可能。
想想你在知乎微博上收藏的文章,备忘录里记下的灵感想法,你为它们所赋予的时间属性往往是「某一天」,但结果一般是「没那天」,试试改为「这一天」,但最好的选择是「今天」。
So,具体怎么做?
搭建一套稳定的信息处理机制:信息统一存储,以日为周期清空,周末兜底
要点如下:
设置一个名为收件箱的文件夹,为其下一个定义:凡是待处理的信息,全部保存在这里。从今以后,你每日的信息处理工作都在此完成。例如你可以在印象笔记中设置名为「收件箱」的默认笔记本,通过印象笔记将每日新增的信息转发至「收件箱」中。
收件箱组
为信息增添时间属性,跟自己达成「Inbox zero every week」的约定。今日新收集的文章尽量在当天或是第二天把它处理完。但如果因为一些突发状况,例如加班导致没有时间处理,也不要慌乱,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兜底。Anyway,下周一之前,收件箱一定要是空的。(插个题外话,兜底方案之于系统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习惯系统容易崩溃的原因往往就在于制定者不为未知的变数预留解决方案,导致目标难以实现,导致系统崩溃。)
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处理收件箱中的信息。例如地铁通勤就是消化的好时机,你可以利用手机阅读,做一些简单的批注、评价。而若遇到了需要精读的内容,要求你搜集资料、详尽批注或是总结概要,则可以把它加入日程表,分配一个固定的时段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