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个水从哪来的短文,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5:50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3 16:33

从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里明白了:学习知识应该是不断发展和更新,只有不断的吸收积累新知识,不断的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进步,永葆先进和活力的状态。这句话出自与南宋朱熹的《活水亭观书有感·其一》。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并写下《福山》一。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

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又应南城县上塘*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

还在该村写下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的著名诗句。朱熹离村后,村民便将*窝村改为源头村,*时曾设活水乡(今属上塘镇)以纪念朱熹。

在南丰曾巩读书岩石壁上刻有朱熹手书“书岩”二字,在岩穴下小池壁上刻有朱熹手书“墨池”二字。

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

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问渠那得清如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3 16:34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道理: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3 16:34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明白的道理是:知识是不断积累而得的,只有积累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不是谁生下来都会的,想获得更多的知识重要在于积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3 16:35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3 16:35

要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