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冬至吃饺子是习俗还是风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4:54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9 00:22

冬至吃饺子是汉族风俗。

流行于北方大部地区,指冬至节吃饺子或馄饨的习俗。潘荣陛(清)《帝京岁时纪胜》:“预日为冬夜,祀祖羹饭之外,以细肉馅包角儿奉献。谚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之遗意也。”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祖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这天都要吃水饺或者馄饨。有的还要喝酒,据说喝酒是为了暖身子,吃饺子是怕冻掉耳朵。那如何在冬至日吃饺子既达到御寒又保健的功效呢?这要从饺子的不同配馅来说。

冬至,俗称“冬节”,它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在这一天由于太阳直射点直射南回归线,因此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而过了冬至,北半球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在古代,国人就有“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的说法,在《清嘉录》中,还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足以见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而在中华大地上,更是流传下来丰富多彩的冬至饮食习俗。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吃饭宜少量多餐。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胡萝卜羊肉馅

胡萝卜性温,历来就有“小人参”之称,《本草纲目》记载可调补中焦、和肠胃、安五脏,现代研究又发现它能提供抵抗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营养成分,还可以帮助肝脏代谢酒精。而羊肉补气养血,温中暖肾。这款水饺适合气血不足、腰膝酸软、尿频的老年人;对于脾胃虚冷的人,以及女孩子经寒痛经的更适合。另外,因为胡萝卜还可以软化皮肤,增强皮肤抵抗力,有美容作用,因此也是名副其实的美容抗衰老美食。

洋葱牛肉馅

 “冬日抑郁”这个说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另外,在冬季还有不少女性常常感觉手脚冰凉,脸上也多了些不红不肿的小痘痘。如果您有出现这些情况,可以快来试试洋葱牛肉馅水饺。因为洋葱可以健胃消食、平肝、润肠、利尿、发汗。牛肉性温,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可以使人精神振奋。

白萝卜猪肉黑木耳馅

白萝卜顺气健脾、消食化痰。猪肉性平,补虚增气力,《本草纲目》言其可补肾气衰竭。黑木耳性平,可补气血、益肾、通便,现代研究发现能降低胆固醇和血黏度。这款水饺,对于平素有肾虚的人非常适合;而对于健康人来说,则符合冬季养藏补肾的养生法。另外,对有高胆固醇、高血压的患者,或是怕长胖不敢吃猪肉的人,可以吃白萝卜猪肉黑木耳馅的水饺解馋。如果家里有学生或高强度脑力劳动者,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些黑芝麻,这样既可补肾健脑,又可防油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9 00:22

百度知道
在你的家乡,冬至都有哪些特别的过冬习俗?...展开
人文漫步者
矿业工程师
咨询成为第586位粉丝
我的家乡在北方冬至过节吃饺子,这种方式很普通寓意深刻有理想。古语有云,冬至大如年从这句俗语中就可以看出冬至的重要性,又因为各个地区的差异性就导致各个地方冬至的时候的习俗大不相同。
饺子在早期的时候被叫做“娇耳”发明人是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在张仲景告老还乡,回到自己的家乡白河的时候看到岸边有很多百姓由于贫穷饥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冻坏了。因此张仲景决定要救治这些穷苦的百姓,在张仲景研究之后煮出了祛寒娇耳汤用辣椒以及一些驱寒的药物煮制羊肉,煮好之后把里面的食材捞出切碎之后包上面皮形状就像耳朵。所以又被叫做“娇耳”,煮熟之后分给那些病人,每个人分两个再加一碗汤,吃完之后浑身暖和,血液通肠,一段时间之后,冻坏的耳朵也就好了,而这个分娇耳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了大年三十而人们为了庆祝痊愈,所以就决定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的时候吃饺子。
饺子是一种中国传统食物,这个食物本身有利于身体健康而饺子的烹饪方式小编这里比较推荐蒸煮蒸煮的方式比较健康,也可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寓意的。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