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全部年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4:36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10-04 21:46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字国瑞,太祖,洪武1368年至1398年。朱允炆,惠宗,建文1399年至1402年。朱棣,太宗,永乐1403年至1424年。朱高炽,仁宗,洪熙1424年至1425年。朱瞻基,宣宗,宣德1426年至1435年。朱祁镇,英宗,正统1436年至1449年,天顺1457年至1464年。注:1449年三月被俘退位,1457年一月复位。朱祁钰,代宗,景泰1450年至1457年。朱见深,宪宗,成化1465年至1487年。朱祐樘,孝宗,弘治1488年至1505年。朱厚照,武宗,正德1506年至1521年。朱厚熜,世宗,嘉靖1522年至1566年。朱载垕,穆宗,隆庆1567年至1572年。朱翊钧,神宗,万历1573年至1620年,朱常洛,光宗,泰昌1620年,实际在位一个月。朱由校,熹宗,天启1621年至1627年。朱由检,毅宗,原为思宗,崇祯1628年至1644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6 21:38

明朝年号按时间顺序依次为: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弘光、隆武、绍武、永历 。

朱元璋,(洪武,1368年——1398年) ;

朱允炆, (建文,1399年——1402年);

朱棣,(永乐,1403年——1424年);

朱高炽, (洪熙,1424年——1425年);

朱瞻基,(宣德,1426年——1435年);

朱祁镇,(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天顺,1457年——1464年);

朱祁钰,(景泰,1450年——1457年) ; 

朱见深,(成化,1465年——1487年); 

朱祐樘,(弘治,1488年——1505年) ;

朱厚照, (正德,1506年——1521年) ; 

朱厚熜, (嘉靖,1522年——1566年) ;

朱载垕, (隆庆,1567年——1572年) ; 

朱翊钧, (万历,1573年——1620年) ;

朱常洛, (泰昌,1620年);

朱由校, (天启,1621年——1627年) ; 

朱由检, (崇祯,1628年——1644年) ;

朱由崧, (弘光,1644年——1645年) ; 

朱聿键, (隆武,1645年——1646年) ;

朱聿鐭, (绍武,1646年) ; 

朱由榔, (永历,1646年——1662年) 。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开始,多为一帝一号。故自明朝时,便习惯以年号来称呼皇帝。虽然明英宗例外,拥有两个年号正统、天顺,人们也仍以其年号而称之。正统皇帝和天顺皇帝便指的都是是英宗朱祁镇。

扩展资料: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

年号制度发端于中国,后来朝鲜新罗在6世纪、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古代越南、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曾使用过年号。

年号,作为五千年的中华帝国时代中国皇帝的专有产物,伴随着现今文明社会,早已成为历史,但年号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是中国历史中的精神文化遗产。

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国*、香港、澳门、以及韩国、越南因为已经废除君主制已经全面废止年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年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6 21:38

明朝年号按时间顺序依次为: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弘光、隆武、(绍武)、永历。

1.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在位31年,死于1398年,时年71岁。在位期间,废除行省制,打击贪官。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2.明惠帝朱允炆

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在位5年,年号“建文”。

3.明成祖朱棣

四年六月攻入南京,杀方孝孺等人,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由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

4.明仁宗朱高炽

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为仁宣之治的繁荣打下基础。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5.明宣宗朱瞻基

洪熙元年即位,年号宣德,成为明朝第五位皇帝。

6.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明宣宗长子。9岁即位。初大事权归皇太后张氏,以累朝元老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政务 ,继续推行仁宣朝的各项*,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八年,武清侯石亨等乘景帝病重发动兵变,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

7.明景帝朱祁钰

庙号代宗,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8.明宪宗朱见深

初年为于谦平冤昭雪,恢复景帝帝号,又能体谅民情,励精图治。在位末年,好方术,终日沉溺于后宫与比他大19岁的宫女万贵妃享乐,并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朝纲败坏。庙号宪宗,谥曰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於明十三陵之茂陵。

9.明孝宗朱佑樘

年号“弘治”,宪宗皇帝第三子。史称“弘治中兴”, 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在位19年,享年36岁。

10.明武宗朱厚照

年号“正德”,父亲明孝宗朱祐樘,母亲张皇后,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明武宗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庙号“武宗”,死后葬于北京十三陵之康陵,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11.明世宗朱厚璁

1521年即位,年号“嘉靖”,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在位46年,时年60岁。

12.明穆宗朱载垕

1566年即位,年号“隆庆”。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庙号穆宗,后被谥为庄皇帝,葬于北京昌平昭陵。

13.明神宗朱翊钧

年号“万历”,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在位48年,死于1620年,时年58岁,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14.明光宗朱常洛

年号泰昌,明代第14位皇帝。

15.明熹宗朱由校

明末皇帝,光宗长子,年号“天启”。天启帝有三男二女,无一长成。终无子,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皇帝,即后来的明思宗。

16.明思宗朱由检

1627年即位,年号“崇祯”。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扩展资料:

明朝大事件:

1.明初改革

朱元璋削平群雄,统一中国后,就立即开始着手治理百废待兴的国家。经过多年的战乱,全国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经济萧条,社会生产一度停滞不前。朱元璋实行休养生息的*,他奖励开垦荒地在全国大力推广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利于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他又下令清丈土地,编制户籍将农民无形地束缚在土地上,使得其国家的赋税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2.严肃法纪,整顿纲纪

为加强*集权,维护来之不易的大明江山,朱元璋还改革了行政机构。在*,朱元璋废除了自秦汉以来存在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官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朱元璋废除了元朝的行省制度,改设布政司,按照皇帝的意思管理地方政务。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集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明朝年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6 21:39

明朝皇帝(16位)  

姓名庙号谥号年号  

朱元璋太祖高皇帝洪武(1368年——1398年)  

朱允炆惠宗让皇帝建文(1399年——1402年)  

朱棣成祖文皇帝永乐(1403年——1424年)  

朱高炽仁宗昭皇帝洪熙(1424年——1425年)  

朱瞻基宣宗章皇帝宣德(1426年——1435年)景陵  

朱祁镇英宗睿皇帝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  

朱祁钰代宗景皇帝景泰(1450年——1457年)  

朱见深宪宗纯皇帝成化(1465年——1487年)  

朱佑樘孝宗敬皇帝弘治(1488年——1505年)  

朱厚照武宗毅皇帝正德(1506年——1521年)  

朱厚熜世宗肃皇帝嘉靖(1522年——1566年)  

朱载垕穆宗庄皇帝隆庆(1567年——1572年)  

朱翊钧神宗显皇帝万历(1573年——1620年)  

朱常洛光宗贞皇帝泰昌(1620年)  

朱由校熹宗悊皇帝天启(1621年——1627年)  

朱由检思宗烈皇帝崇祯(1628年——1644年)  

南明皇帝(4位)  

朱由崧安宗简皇帝弘光(1644年——1645年)  

朱聿键绍宗襄皇帝隆武(1645年——1646年)  

朱聿鐭文宗节皇帝绍武(1646年)绍武陵  

朱由榔昭宗匡皇帝永历(1646年——1662年)

扩展资料:

年号使用规则

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以多次改元。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数都改元两次以上,一个皇帝的年号也可以有多个。例如汉武帝有11个年号,武则天在位21年有18个年号。也有皇帝在即位时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号,例如五代时期后梁的“乾化”年号、后晋的“天福”年号、后周的“显德”年号。明朝以后采用一世一元制,扣除复辟政变者(如明英宗),大致上都是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嘉靖皇帝、崇祯皇帝、康熙皇帝等。

中国年号的使用情况非常复杂。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各有年号。还有的政权一年之中数次改元,几个年号重叠使用。也有政权自己不建年号,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权的年号。例如后晋的天福年号用至九年,改为开运元年。

3年后,后汉刘知远称帝,不自建年号,也不沿用开运年号,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还有许多年号在不同时期重复使用。例如建元就有5个时期在使用。还有因为避讳或者其他原因,一个年号有不同写法,例如唐殇帝的唐隆年号,又写作唐元、唐安、唐兴。

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藩属国,通常会延用天朝年号,如朝鲜、琉球为中国藩属时,亦用中国帝王年号,是一种对天朝效忠的表现。以古代朝鲜为例,明朝亡之后,除与清朝文书往来,内部官方文书俱用明朝年号,改用中国干支或国王在位纪元,至于民间仍有坚持采用崇祯年号者,甚有直到崇祯三百余年者,与郑氏一直采用明朝永历年号,极为相似。

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的标志之一。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中国*的时期。五代十国时,闽国、楚国使用后梁、后唐年号,吴越国使用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年号。也因此,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少数民族政权,以及人民起义也常常自立年号纪年。

年号的字数一般为两字。有少数三字、四字乃至六字者。比如王莽的“始建国”,武则天的“万岁通天”,西夏景宗的“天授礼法延祚”。中国历史上的年号,据统计数目在数百以上。梁启超的统计是316个;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历史纪年表》的统计是500多个。 

有些年号是根据两个前代年号合并而成,如贞元取自贞观开元,隆兴取自建隆绍兴,淳熙取自淳化雍熙,绍熙取自绍兴淳熙,庆元取法庆历元祐、开禧取自开宝天禧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6 21:39

明朝皇帝(16位)

姓名 庙号 谥号 年号 

朱元璋 太祖 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朱允炆  惠宗 让皇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朱棣 成祖 文皇帝 永乐(1403年——1424年)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景陵 

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 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 

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朱佑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朱厚熜 世宗 肃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朱载垕 穆宗 庄皇帝 隆庆(1567年——1572年) 

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 万历(1573年——1620年) 

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 泰昌(1620年)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启(1621年——1627年) 

朱由检 思宗 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南明皇帝(4位)

朱由崧 安宗 简皇帝  弘光(1644年——1645年) 

朱聿键 绍宗 襄皇帝 隆武(1645年——1646年) 

朱聿鐭 文宗 节皇帝  绍武(1646年) 绍武陵 

朱由榔 昭宗 匡皇帝 永历(1646年——1662年)

扩展资料:

其他年号:

1.义兴

吴三桂打算拥立崇祯帝太子朱慈烺为皇帝时预定的年号,但因朱慈烺下落不明而作罢。

2.东武

怀王朱常清之年号。据《续明纪事本末》记载,桂王朱由榔于1646年继任帝位,但郑成功却在1648年春在南澳岛拥立他为监国。后朱由榔的使节在至1649年到南澳,郑成功奉朔,淮王取消监国及年号,同年去世。

3.定武

韩王朱本鉝之年号。此年号史书多不载,始见于查继佐之《罪惟录》。据孟森考证,应为朱亶塉,系太祖第十九子韩宪王之后。不过大多数史学家认为,朱本鉝本人及定武年号并不存在。

4.靖江王朱亨嘉在1645年自立,将除了朱元璋以外其他所有明朝皇帝的帝号、庙号、年号全部废除,称洪武278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6 21:40

明朝皇帝(16位)

名讳        庙号       谥号            年号 

朱元璋    太祖     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朱允炆    惠宗     让皇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朱棣       成祖     文皇帝        永乐(1403年——1424年)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        正统(1436年——1449年)

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朱佑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朱厚熜    世宗     肃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朱载垕    穆宗     庄皇帝        隆庆(1567年——1572年) 

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        万历(1573年——1620年) 

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        泰昌(1620年)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启(1621年——1627年) 

朱由检    思宗     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南明皇帝(4位)

朱由崧    安宗     简皇帝          弘光(1644年——1645年) 

朱聿键    绍宗     襄皇帝          隆武(1645年——1646年)  

朱聿鐭    文宗     节皇帝          绍武(1646年) 

朱由榔    昭宗     匡皇帝          永历(1646年——1662年)

扩展资料

明朝(1368年 ―1644年)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民不聊生,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 ,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 ,*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覆灭。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 ,明初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 。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朝康熙皇帝对明太祖评价为“治隆唐宋”,《明史》评价明成祖为“远迈汉唐” 。

朝贡体系

明初逐步恢复了唐宋时期的朝贡制度,到明成祖时期开创万国来朝的外交局面,进一步完善了中华朝贡体系。

1、七下西洋

为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朱棣派郑和出使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航海,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

2、出使西域

同时又派遣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出使撒马儿罕、吐鲁番、火州等西域十八国,并著述《西域番国志》、《西域行程记》等。加强了明朝同世界各国的经济*上的往来,为中国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3、海禁*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扰中国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 为防倭寇,朱元璋颁布了海禁*。明朝中期,朝廷误以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合法的私人海外贸易,受到严厉*。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奸商,与倭寇相勾结,共同走私、抢掠分赃,倭患愈演愈烈。

4、东南倭乱

明朝派戚继光到浙东抗倭。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  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东,与另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连续重创倭寇。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剿清。

倭寇平息后,朝廷有鉴于对外贸易对沿海居民的重要性,逐步解除海禁,使民间走私贸易逐步正当化,国际贸易使中国进入了逐渐成形的世界贸易体系之中。 

5、万历援朝

丰臣秀吉统一全日本后,意欲占领李氏朝鲜。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进攻朝鲜,朝鲜国王逃到义州并派使节向明朝求救。最终明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中日进行和谈。但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后,日本再次进攻朝鲜。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日军士气受挫,决定撤退本土,然遭中朝联军拦截,于露梁海战全歼来援日军,但邓子龙、李舜臣不幸战死殉国。万历朝鲜战争是明朝最后的辉煌,奠定了之后三百年的东亚格局。 

6、中西交流

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人于1511年占领了马六甲,愈甚渴望对中国的往来。1513年,葡萄牙国王派出一支对华使团前往中国,并在广州登陆,希望与明*建交。后来经过几次海战,葡萄牙战败,明武宗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门开设洋行,修建洋房,并允许他们每年来广州“越冬”。这是西方国家第一次正式性的登陆中国并接触中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