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2:3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3 17:15
《七步诗》只有一首,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
原文: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白话译文: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迫得那么狠呢?
扩展资料
这首诗包含着一个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故事:曹丕即位,是为魏文帝,对其弟曹植非常嫉恨,竟*迫他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不然就“行*”(杀头)。曹植一步一吟,七步完成。
这首诗的真实性至今争论不休。从当时至今,曹植的诗文集中都没有收录这首诗。这个故事最早见于《世说新语・文学》,这是一本“志人小说“,成书时间又是在曹丕称帝(220年)后两百多年的宋元嘉九年至元嘉二十一年间(432-444)了,自然不一定可靠了。
不过曹植后人又接受《七步诗》的真实性。北齐皇建二年,曹植的十一世孙曹永洛奏请朝廷,在鱼山(山东东阿)为曹植建庙,以供子孙祭祀,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立碑,此即《曹植庙碑》。
从历史的背景看,曹操最属意的自然是那位善于称象的曹冲,可惜13岁便夭折了。后来曹操似乎有意在继室卞氏所生的曹丕、曹彰、曹植中寻找*人,还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
曹丕会有怎样的心思,也就不难明白了;他掌权后,曹彰在黄初四年来京述职期间,不明不白地“暴薨”;和曹植颇有交往的丁仪、丁廙被杀甚至绝了后。因而人们宁可相信这《七步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3 17:16
《七步诗》只有一首,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原文: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白话译文: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迫得那么狠呢?
这首诗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之中有提醒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手足的残忍。
这首诗之妙,在于巧妙设喻,寓意明畅。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却把锅内的豆煮得翻转“哭泣”,以此来比喻兄弟相残,十分贴切感人。
这首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步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3 17:16
《七步诗》只有一首,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
原文: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白话译文: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迫得那么狠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太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这首诗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之中有提醒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手足的残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3 17:17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3 17:18
一分钟了解七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