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厂房电气设计需要什么规范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3:34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14:55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01

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3-2002

3、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化                                             GB 50310-2002

4、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9-2003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6-2007

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98

拓展资料:

建筑电气设计中,厂房电气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

配电间:门需乙级防火门(双向,弹簧锁),敷设尽量以电缆沟为主,变压器可考虑采用干变(或箱变)低压铜排侧出线,如盘柜较多需双排布置需考虑足够间隔(面对面:2手车+900)

室内电缆敷设:按固定设备的布置情况可考虑延厂房四周设一圈桥架或电缆沟,至设备处采用埋管敷设,重载设备(输送机,水泵,行车等)选用元件及电缆需大一号考虑。

照明:厂房照明以80W防水防尘壁挂等为主(一柱一个),顶棚大灯可考虑400W汞灯,电线以BV-05 2.5/4为主,重要设备可立杆单独照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14:55

厂房设计标准规范:

一、工业厂房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符合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二、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扩建的工业厂房设计,但不适用于以细菌为控制对象的生物洁净室。本规范有关防火和疏散、消防设施章节的规定,不适用于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高层工业厂房和地下工业厂房的设计。  

三、条在利用原有建筑进行洁净技术改造时,工业厂房设计必须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充分利用已有的技术设施。  

四、工业厂房设计应为施工安装、维护管理、测试和安全运行创造必要的条件。 

拓展资料:

建筑电气设计中,厂房电气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

配电间:门需乙级防火门(双向,弹簧锁),敷设尽量以电缆沟为主,变压器可考虑采用干变(或箱变)低压铜排侧出线,如盘柜较多需双排布置需考虑足够间隔(面对面:2手车+900)

室内电缆敷设:按固定设备的布置情况可考虑延厂房四周设一圈桥架或电缆沟,至设备处采用埋管敷设,重载设备(输送机,水泵,行车等)选用元件及电缆需大一号考虑

照明:厂房照明以80W防水防尘壁挂等为主(一柱一个),顶棚大灯可考虑400W汞灯,电线以BV-05 2.5/4为主,重要设备可立杆单独照明。

防雷接地:厂房四周室内需设地埋等电位带,单独设备需设单独设备接地,以25*4镀锌扁钢为主,屋顶可以钢筋或钢结构柱子为避雷引下线,厂房四周应设接地网,各配电箱应设浪涌保护器。

参考资料:

电气设计师_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14:56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01
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3-2002
3、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化 GB 50310-2002
4、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9-2003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6-2007
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98
7、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93
8、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6
9、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3-2004
10、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3-94
11、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219-95
12、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 50073-2001
13、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1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058-92
1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5-93
16、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国家电网公司2003年十月八日发布)
1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95
18、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 53-15-2004
1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2009
2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 GB 50057-94
2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 46-2005
2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 50194-93
2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 59-99
2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
2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 7588-2003
26、建筑物消防设施安装质量检验规程(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067-1998
2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84-2001
28、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验收规范 GB 50116-2005
29、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621-1997
30、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DL/T664-1999
3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3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 GB 50045-95
3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化 GB 50169-2006
3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 50150-2006
3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2007
3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2009)<建设部发布>
3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411-2007
38、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11-2007
39、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 50312-2007
40、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 308—2001
41、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 JGJ 153-2007
42、民用建筑能耗数据采集标准 JGJ/T 154-2007
43、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GB 50293-1999
44、涉密信息设备使用现场的电磁泄漏发射保护要求 BMB5
45、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要求 BMZ1
46、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评测指南 BMZ3
47、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 45-2006
48、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1月30日*第279号令发布)
49、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文档管理规范 CJJ/T 117-2007
50、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2008
5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462-2008
52、微电子生产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467-2008
53、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4-2007
5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05
55、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56、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GB 50070-2009
57、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89-2001
58、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L/T 5429-2009
69、建筑照明设计设计标准 GB 50034-2004
60、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GB 50502-2009
61、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T 50062-2008
62、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GB/T 50063-2008
6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3-92
64、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T 163-2008
65、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T 50328-2001
66、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 50061-2010
67、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CB 50227-2008
68、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CB 50233-2005
69、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 CB 50059-92
70、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CB 50060-2008
71、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技术规范 JGJ 176-2009
72、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JGJ 196-2010
73、居民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 132-2009
74、电热设备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CB 50056-93
75、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4-2007
76、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2007
7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6-2007
78、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注:2009年4月再版时改章节排版32开 DL 408-91
79、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注:2009年4月再版时改章节排版3 DL 409-91
80、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GB 50371-2006
81、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GB/T 50356-2005
82、厅堂音质模型试验规范 GB/T 50412-2007
83、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 21431-2008
8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GBJ 76-84
85、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JGJ 185-2009
86、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
87、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GB 12158-2006
88、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 GB 14050-2008
89、导体的颜色或数字标识 GB 7947-1997
90、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GB 19517-2009
91、游泳池和类似场所用灯具安全要求 GB 700001.8-1997
92、用电安全导则 GB/T 13869-2008
93、阻燃和耐火电缆通则 GB/T 19666-2005
94、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GB/T 15576-2008
95、演出场馆设备技术术语 舞台机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 WH/T 35-2009
100、舞台机械 操作与维修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 WH/T 37-2009
101、舞台机械 台上设备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 WH/T 28-2007
102、舞台机械 台下设备安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 WH/T 36-2009
103、舞台机械 验收检测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 WH/T 27-2007
10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217-2007
105、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GB 50575-2010
106、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GB 10060-1993
10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0-2006
10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2-92
109、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 GB 50417-2007
110、输电线路以无线电台影响防护设计规范 DL/T 5040-2006
111、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 50312-2007
1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8-2006
113、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
114、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3-2007
11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 50289-98
116、电气绝缘的耐热性评定和分级 GB 11021-1989
117、标准电压 GB 156-2007
118、电气安全名词术语 GB 4776-1984
119、导(防)静电地面设计规范 GB 50515-2010
120、室外作业场地照明设计标准 GB 50582-2010
12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1-92
122、体育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GB JGJ/T 179-2009
123、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GB 50440-2007
124、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GB 50252-94
12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 50289-98
126、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T 12325-2008
12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4208-2008
128、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 GB 13955-2005
129、安全电压 GB 3805-1983
130、用电安全导则 GBT 13869-2008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14:56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GBJ 54-83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试行日期:1984年6月1日

第一章 总 则1
第二章 电器和导体的选择1
第一节 电器的选择1
第二节 导体的选择2
第三章 配电装置的布置3
第一节 一般规定3
第二节 对建筑物的要求4
第四章 配电线路的保护4
第五章 配电线路的敷设5
第一节 绝缘导线布线5
第二节 裸导体布线7
第三节 插接式母线安装8
第四节 电缆敷设8

第一章 总 则
第1.0.1条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并应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
第1.0.2条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的设计,应做到安装维护方便。
第1.0.3条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的设计,应节约有色金属,并应认真贯彻以铝代铜的技术*。
第1.0.4条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工程的1000伏以下的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
第1.0.5条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电器和导体的选择
第一节 电器的选择
第2.1.1条 选择低压电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工作电压、电流、频率、准确等级和使用环境的要求;
二、配电电器应尽量满足在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和热稳定;
三、断开短路电流用的电器,应尽量满足在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
第2.1.2条 验算电器在短路时的通断能力,应采用短路电流的周期分量有效值,并应考虑电动机的反馈影响。
第2.1.3条 确定短路电流时所采用的计算接线方式,应为可能发生最大短路电流的正常接线方式。同时,可只计及高压系统阻抗、变压器阻抗和低压线路阻抗,且考虑短路时低压侧短路电流不衰减。
第二节 导体的选择
第2.2.1条 绝缘导体和电缆的型号,应按工作电压和使用环境等要求选择。
第2.2.2条 选择导体截面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导体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线路的负荷计算电流;
二、从变压器低压侧母线至用电设备受电端的线路电压损失,一般不超过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5%;
三、绝缘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应符合本规范第2.2.7条的规定。
第2.2.3条 三相四线制中零线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线路中最大的不平衡负荷电流,同时还应符合本规范第4.0.3、4.0.4条的规定。用于接零保护的零线,其电导不应小于该线路中相线电导的50%。
第2.2.4条 导体的允许载流量,应根据敷设处的环境温度进行校正。温度校正系数应按下式确定:
(2.2.4)
式中 ---温度校正系数;
---导体最高工作温度(℃);
---敷设处的实际环境温度(℃);
---载流量数据中采用的环境温度(℃)。
此外,还应根据导体并列敷设根数进行校正。
第2.2.5条 导体敷设处的环境温度,应采用下列温度值:
一、直接敷设在土壤中的电缆,采用敷设处历年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
二、敷设在空气中的裸导线,屋外采用敷设地区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屋内采用敷设地点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均取十年或以上的总平均值)。
第2.2.6条 沿不同冷却条件的路径敷设绝缘导线和电缆时,如冷却条件最坏段的长度超过5米(穿过道路时可为10米),则应按该段条件选择绝缘导线和电缆的截面。但也可只对该段采用大截面的绝缘导线和电缆。
第2.2.7条 根据机械强度的要求,绝缘导线线芯的截面不应小于表2.2.7所列数值。
表2.2.7 绝缘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
序号用途线芯的最小截面(mm2)
铜芯软线铜线铝线

1
2
3一、照明用灯头引下线:
民用建筑,屋内
工业建筑,屋内
屋外
0.4
0.5
1.0
0.5
0.8
1.0
1.5
2.5
2.5

4
5二、移动式用电设备:
生活用
生产用
0.2
1.0

6
7
8
9
10
11三、架设在绝缘支撑上的绝缘导线:
支撑点间距1米以下屋内
支撑点间距1米以下屋外
支撑点间距2米及以下屋内
支撑点间距2米及以下屋外
支撑点间距6米及以下
支撑点间距12米及以下
1.0
1.5
1.0
1.5
2.5
2.5
1.5
2.5
2.5
2.5
4.0
6.0
12四、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1.01.02.5
注: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屋内照明灯具,如采用吊链或吊管悬挂,其灯头引下线为铜芯软线时,可适当减小截面。
第三章 配电装置的布置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3.1.1条 配电装置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必须与接地装置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成列的配电屏应在两端与接地线或零线连接。
第3.1.2条 配电装置室内,不应通过与配电装置无关的管道。
第3.1.3条 安装落地式电力配电箱时,宜使其底部高出地面。当安装在屋外时,应高出地面0.2米以上。
第3.1.4条 当高压及低压配电装置装设在同一房间时,应符合《工业与民用10千伏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3.1.5条 配电装置室内通道的宽度,一般不小于下列数值:
一、当配电屏为单列布置时,屏前通道为1.5米;
二、当配电屏为双列布置时,屏前通道为2米;
三、屏后通道为1米,有困难时,可减小为0.8米。
第3.1.6条 配电装置室内裸导电部分与各部分的净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屏后通道内,裸导电部分的高度低于2.3米时,应加遮护,遮护后通道高度不应低于1.9米;遮护后的通道宽度应符合本规范第3.1.5条的要求。
二、跨越屏前通道的裸导电部分,其高度不应低于2.5米。
第3.1.7条 配电装置的长度大于6米时,其屏后应设两个通向本室或其它房间的出口,如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15米时尚应增加出口。
由同一配电装置室供给一级负荷电时,母线分段处应有防火隔板或隔墙,供给一级负荷电的电缆不应通过同一电缆沟。
第3.1.8条 当裸导电部分用遮栏遮护时,遮栏与裸导电部分的净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用网眼不大于20×20毫米的遮栏遮护时,不应小于100毫米;
二、用板状遮栏遮护时,不应小于50毫米。
第3.1.9条 安装在生产车间或公共场所内的配电装置,宜采用保护式配电装置。
当配电装置为开启式,且其未遮护裸导电部分的高度低于2.3米时,则应设置围栏。围栏至裸导电部分的净距不应小于0.8米,围栏高度不应低于1.2米。围栏内配电装置的屏前、屏后通道应符合本规范第3.1.5条的规定。
注:围栏系指栅栏,网状遮栏或板状遮栏。
第二节 对建筑物的要求
第3.2.1条 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
第3.2.2条 长度为8米以上的配电装置室,应设两个出口,并应尽量布置在配电装置室的两端。当楼上、楼下均为配电装置室时,位于楼上的配电装置室至少应设一个出口通向室外。除通往高压电气设备的房间外,门应向外开。
第3.2.3条 配电装置室的天棚应刷白,墙面宜抹灰刷白。地面一般采用水泥抹面并压光。电缆沟应采取防水措施。
第3.2.4条 有人值班的配电装置室,应尽量采用自然采光。寒冷地区应设采暖装置,在炎热地区并应采取隔热等措施。
第四章 配电线路的保护
第4.0.1条 配电线路应装设短路保护。配电系统的各级保护之间宜有选择性地配合。当不能符合此要求时,应尽量使低压侧第一级保护有选择性动作。
第4.0.2条 熔断器的熔体额定电流或自动开关过电流脱扣器的整定电流,应尽量接近但不小于被保护线路的负荷计算电流,同时应保证在出现正常的短时过负荷时(如线路中电动机的起动或自起动等),保护装置不致将被保护线路断开。
第4.0.3条 配电线路采用熔断器作短路保护时,熔体或导体截面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熔断器熔体的额定电流,不应大于电缆或穿管绝缘导线允许载流量的2.5倍,或明敷绝缘导线允许载流量的1.5倍。
二、在被保护线路的末端发生下列短路时,其短路电流值不应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4倍。
1. 中性点直接接地网络中的单相接地短路;
2. 中性点不接地网络中的两相短路。
第4.0.4条 配电线路采用自动开关作短路保护时,整定电流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当采用只带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自动开关时,脱扣器的整定电流,应躲过短时过负荷电流,整定电流与导体允许载流量的比例不作规定。
二、当采用带有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和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自动开关时,其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整定电流,应根据返回电流以值的要求,一般不大于绝缘导线或电缆允许载流量的1.1倍,其动作时间应躲过短时过负荷电流的持续时间。
三、在被保护线路的末端发生下列短路时,其短路电流不应小于自动开关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5倍。
1. 中性点直接接地网络中的单相接地短路;
2. 中性点不接地网络中的两相短路。
第4.0.5条 用自动开关保护的线路,当末端单相短路电流难以达到本规范第4.0.4条要求时,可采用零序保护或采用带有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自动开关。如选用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时,在短路电流作用下其动作时间不应大于15秒。
第4.0.6条 下列线路应装设过负荷保护:
一、居住建筑、重要的仓库以及公共建筑中的照明线路;
二、有可能长时间过负荷的电力线路(不包括裸导体);
三、在燃烧体或难燃烧体的建筑物结构上,采用有延燃性外层的绝缘导线的明敷线路。
第4.0.7条 装设过负荷保护的配电线路,其绝缘导线、电缆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1.25倍或自动开关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25倍。
第4.0.8条 在配电线路的导体截面减小处、配电线路分支处或保护须有选择性的地方,均应装设保护电器。但符合本规范第4.0.9条规定者除外。
保护电器应装设在被保护线路与电源线路的连接处。有困难时,可装设在距离连接点3米以内便于操作和维护的地方。
当从高处的干线向下引接分支线路时,可将保护电器装设在距离分支点30米以内便于操作和维护的地方。但应保证在该段分支线末端发生单相(或两相)短路时,离短路点最近的保护电器能够动作,且该段分支线应有不延然性外层或穿管敷设。
第4.0.9条 下列情况的配电线路中,在导体截面减小处或配电线路分支处可不装设保护电器:
一、上一段线路的保护电器已能保护截面减小的那一段线路或分支线;
二、采用20安及以下的保护电器所保护的线路;
三、配电装置内部从母线上接到保护电器的分支线;
四、室外架空配电线路。
第4.0.10条 用熔断器保护配电线路时,熔断器应装设在不接地的各相或各极上。用于接零保护的零线上不应装设熔断器。
第4.0.11条 用自动开关保护配电线路时,其过电流脱扣器应装设在不接地的各相或各极上。中性点不接地网络的配电线路中,可在三相三线制的二相上装设过电流脱扣器。在直流两线制中,可在一极上装设过电流脱扣器。此时,由同一电源供电的配电线路中,过电流脱扣器应装设在相同的相或极上。
第五章 配电线路的敷设
第一节 绝缘导线布线
第5.1.1条 直敷布线一般适用于正常环境的屋内场所。直敷布线宜采用护套绝缘导线,其截面不宜大于10平方毫米,布线的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200毫米。
第5.1.2条 瓷(塑料)夹布线一般适用于正常环境的屋内场所和挑檐下的屋外场所。鼓形绝缘子、针式绝缘子布线一般适用于屋内、外场所。
第5.1.3条 采用瓷(塑料)夹,鼓形绝缘子、针式绝缘子在屋内外布线时,绝缘导线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表5.1.3所列数值。

第5.1.4条采用鼓形绝缘子、针式绝缘子在屋内外布线时,绝缘导线的间距,不应小于表5.1.4所列数值。

第5.1.5条 绝缘导线明敷在高温辐射或对绝缘导线有腐蚀的场所时,导线线间及导线至建筑物表面最小间距,不应小于本规范第5.2.4条表5.2.4所列数值。
第5.1.6条 屋外布线的绝缘导线至建筑物的间距,不应小于表5.1.6所列数值。

第5.1.7条 金属管布线一般适用于屋内、外场所,但对金属管有严重腐蚀的场所不宜采用。在建筑物的顶棚内,宜采用金属管布线。
第5.1.8条 明敷于潮湿场所或埋地敷设的金属管布线,应采用水、煤气钢管。明敷或暗敷于干燥场所的金属管布线、车间地坪内金属管布线,可采用电线钢管。
第5.1.9条 电线管路与热水管、蒸汽管同侧敷设时,应敷设在热水管、蒸汽管的下面,有困难时,可敷设在其上面,相互间的净距一般不小于下列数值:
一、当管路敷设在热水管下面时为0.2米,上面时为0.3米;
二、当管路敷设在蒸汽管下面时为0.5米,上面时为1米。
当不能符合上述要求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对有保温措施的蒸汽管。上下净距均可减至0.2米。
电线管路与其它管道(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燃、可燃液体管道)的平行净距不应小于0.1米。当与水管同侧敷设时,宜敷设在水管的上面。
第5.1.10条 硬质塑料管布线一般适用于屋内场所、有酸碱腐蚀介质的场所,但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不宜采用。
第5.1.11条 硬质塑料管暗敷或埋地敷设时,引出地(楼)面的一段管路,应采取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
第5.1.12条 金属管布线和硬质塑料管布线的管路较长或有弯时,宜适当加装拉线盒,使两个拉线点之间的距离符合以下要求:
一、对无弯管路,不超过45米;
二、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一个弯时,不超过30米;
三、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两个弯时,不超过20米;
四、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三个弯时,不超过12米。
第5.1.13条 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和电缆,其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500伏。
第5.1.14条 穿管绝缘导线(两根除外)或电缆的总截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
第5.1.15条 穿金属管的交流线路,当负荷电流大于25安时,为避免涡流效应,应将同一回路的所有绝缘导线穿于同一根金属管内。
第5.1.16条 不同回路的线路不应穿于同一根管内,但下列情况可除外:
一、电压为65伏及以下的回路;
二、同一设备或同一流水作业线设备的电力线路和无防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
三、照明花灯的所有回路;
四、同类照明的几个回路,但管内绝缘导线总数不多于8根。
第5.1.17条 钢索布线一般适用于屋内、内外场所,在对钢索有腐蚀的场所,应采取防腐蚀措施。
第5.1.18条 钢索布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屋内的钢索布线,用绝缘导线明敷时,应采用瓷(塑料)夹或鼓形绝缘子,针式绝缘子固定:用护套绝缘导线、电缆、金属管或硬质塑料管布线时,可直接固定于钢索上。
二、屋外的钢索布线,用绝缘导线明敷时,应采用鼓形绝缘子或针绝缘子固定:用电缆、金属管或硬塑料管布线时,可直接固定于钢索上。
第二节 裸导体布线
第5.2.1条 裸导体布线一般适用于工业企业厂房内。
第5.2.2条 无遮护的裸导体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3.5米;采用网孔遮栏时,不应小于2.5米。遮栏与裸导体的间距,应采用本规范第3.1.8条所规定的数值。
第5.2.3条 裸导体与需经常维护的管道同侧敷设时,裸导体应敷设在管道的上面。裸导体与需经常维护的管道(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燃、可燃液体管道)净距不应小于1米,与生产设备净距不应小于1.5米。如不能符合上述要求,应加遮栏。
第5.2.4条 裸导体的级间及裸导体至建筑物表面的净距(不包括固定点),不应小于表5.2.4所列数值。
硬导体固定点的间距,应符合在通过最大短路电流时的动稳定要求。

第5.2.5条 起重机上方的裸导体至起重机铺板的净距不应小于2.2米。否则在起重机上或裸导体下方应装设遮栏。
除滑触线本身的辅助导线外,裸导体不宜与起重机滑触线敷设在同一支架上。
第三节 插接式母线安装
第5.3.1条 插接式母线一般适用于干燥、无腐蚀气体的屋内场所。
第5.3.2条 插接式母线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2米。插接式母线终端无引出、引入线时,端头应封闭。
第四节 电缆敷设
第5.4.1条 电缆在屋内敷设时,应尽量明敷。电缆穿墙或穿楼板时,应穿管或采取其它保护措施。电缆在室内埋地敷设时应穿管,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第5.4.2条 无铠装的电缆在室内明敷时,水平敷设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5米;垂直敷设不应小于1.8米;否则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但明敷在电气专用房间(如配电室、电机房等)内时除外。
第5.4.3条 电缆支架间或固定点间的间距,不应大于表5.4.3所列数值。

第5.4.4条 电缆水平悬挂在钢索上时,电力电缆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应为0.75米;控制电缆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应为0.6米。
第5.4.5条 相同电压的电缆并列明敷时,电缆间的净距不应小于35毫米,但在线槽内敷设时除外。1000伏以下电力及控制电缆与1000伏及以上电力电缆一般分开敷设。当并列明敷时,其净距不应小于150毫米。
第5.4.6条 架空明敷电缆与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1米,否则应采取隔热措施。电缆与非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0.5米,否则应在与管道接近的电缆段上,以及由该段两端向外延伸0.5米处采取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
第5.4.7条 电缆在电缆沟、遂道内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电缆在电缆沟内,隧道内敷设时,不应有黄麻或其他可延燃的外被层。
二、在支架上敷设时,电力电缆应放在控制电缆的上层,但1000伏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可并列敷设。
三、在电缆沟、隧道内,当两侧均有电缆支架时,1000伏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应尽量与1000伏及以上的电力电缆分别敷设于不同支架上。
四、电缆隧道的高度一般为1.9米;有困难时,在局部地段可适当降低。
五、电缆支架的长度,在电缆沟内不应大于350毫米;在隧道内不应大于500毫米。
六、电缆在电缆沟、隧道内敷设时的净距,不应小于表5.4.7所列数值。
第5.4.8条 在有可燃气体或易燃、可燃液体管道的隧道或沟道内不应敷设电缆。
第5.4.9条 在有可能流入熔化金属液体或有损害电缆外护层和护套的物质的地段,不应设置电缆沟和人孔。
第5.4.10条 电缆隧道长度大于7米时,两端应设有出口(包括人孔)如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75米时尚应增加出口,人孔的直径不应小于0.7米。
第5.4.11条 电缆隧道和电缆沟应设置防水、排水设施。
第5.4.12条 电缆隧道内应设照明,其电压不宜超过36伏。
第5.4.13条 电缆在屋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0.7米,电缆在屋外直接埋地敷设,在电缆上应铺砖或类似的保护层。

第5.4.14条 直接埋地敷设时,电缆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的净距,不应小于表5.4.14所列数值。
第5.4.15条 电缆在屋外明敷时,应尽量避免日光直晒。
第5.4.16条 电缆敷设的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不应小于表5.4.16所列数值。

注:①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的散水外。
②当电缆与热力管沟之间装有隔热层时,平行净距可减为0.5米。
③当电缆穿管后或电缆在交叉点前后1米范围内穿管时(或用隔板隔开),其交叉净距可减为0.25米。
④电缆与热力管沟交叉时,如电缆穿石棉水泥管保护,其长度应伸出热力管沟两侧2米,采用隔热层保护时,应超过热力管沟和电缆两侧各1米。
⑤电缆与水管,压缩空气管平行时,电缆与管道标高差不大于0.5米时,平行净距可减小为0.5米。
⑥电缆与道路,铁路交叉时,应穿管保护,保护管应伸出路基1米。

注:①表中未说明者,包括铠装和无铠装电缆;
②电力电缆中包括油浸纸绝缘电缆(不滴流电缆在内)和橡塑绝缘电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