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25 06:57
共9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25 11:19
端午节吃粽子和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是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形成的一种端午习俗,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
战国末期,楚国沦陷,屈原在被流放的途中内心非常悲愤,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怀抱大石投入了汨罗江,江边百姓听到这一消息后纷纷划船追赶,想要将屈原的尸体打捞起来,但并没有打捞上来,于是人们为了不让鱼虾伤害屈原的躯体,用竹筒装入糯米投入江中,后来慢慢发展,吃粽子就成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一大习俗。
总结:
吃粽子是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形成的一种端午习俗,相传在五月初五那天爱国诗人屈原怀抱大石投入了汨罗江,人们为了不让鱼虾伤害屈原的躯体,纷纷用竹筒装入糯米投入江中,所以吃粽子就成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一大习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5 08:27
是的,过端午要吃粽子,这是端午节习俗。可是,为什么端午要吃粽子呢?
祭祀屈原?说对了一半,的确是为了祭祀,但不是祭祀屈原。至少,在魏晋之前,粽子不是为了纪念屈原。
黍崇拜到以黍祭祀
早在先秦乃至更早的时候,人们的主食有黍、稷、稻和麦等。这些主食中,黍不仅可以做饭,还能酿酒,做糕点等。在当时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此也产生了农作物崇拜,即用祭黍和用黍祭祀先祖、鬼神等。
先秦文献中,多次提到过用黍祭祀的事情。
《礼记·月令》载:仲夏之月,农乃登黍,月也,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
这段话怎么翻译,有争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天子祭祀先祖的时候,用到了黍。这里的黍自然不是生黍,肯定是煮熟后的。
角黍为何是牛角状?
煮熟后的黍饭,要用菰叶或者其他叶子裹成牛角形状,称之为"角黍"。为什么要做成牛角形状的呢?
原来,古代天子祭祀的时候,要用牛羊猪三种动物。这三种动物在准备祭祀前,要放在牢中养着,所以也称之为"牢"。但是天子和诸侯的牢,有区别。诸侯只能用猪羊,称为少牢;天子用牛羊猪,称为太牢。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牛在古代一直都用于耕地,如果杀牛太多,那么用来耕地的牛就会少了。而中国又一直是农耕国家,耕地种地太重要,为了保护牛这种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历代皇帝都禁止杀牛,如果偷偷杀牛或者吃牛肉还会被惩罚。
又不能杀牛祭祀,又必须用牛,怎么办?
古代聪明啊!他们用代替物,比如牛角状的东西来代替牛,这样既能表达祭祀之礼,又没有真的杀牛,一举两得,完美!
于是,黍就被做成了牛角状。
南北朝时期,随着南北方饮食交流,角黍和南方筒饭的结合,形成了粽子。
为何要在端午吃粽子纪念屈原?
最初的时候,是夏至日吃粽子,这个在《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当时和屈原还没有关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5 10:35
要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屈原有着远大的志向,但是因为一些原因,他的志向抱负没有实现,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人,所以会在端午节吃粽子来纪念他。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5 12:59
因为要纪念屈原,这是一个传统的习俗,当时屈原有着远大的志向,但是志向并没有实现,又因为种种因素最后跳江,于是人们就会用吃粽子来纪念他,也有划龙舟比赛。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5 15:41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跳江后,人们害怕江里的鱼把屈原的尸首吃了,所以把米撒到江里,后来演变成粽子。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5 18:39
传说中屈原就是在端午节投江的,人们为了不让屈原的尸体被鱼吃就扔一些粽子下去给鱼吃,慢慢的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5 21:53
之所以端午节要吃粽子了,其实也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习俗文化,还有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份更好的食品。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6 01:25
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跳江而死,当地的百姓为了不让鱼食屈原的尸体,就做些粽子之类的吃的扔到河里给鱼吃,最后传统就演变为了吃粽子。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6 05:13
说到我国的端午节为何要包粽子吃呢?其实我们的祖先很早学会用火熟食,以大叶植物叶片包裹食物放在火中煨熟或是扔进沸水中煮熟剥叶而食,曾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食俗,它通常发生在大叶植物分布普遍的南方,同在新砍的竹筒中贮米加水,置火上烧烤成熟食一样,属于南方稻作民族制作食物的古老方法,还有就是五月节也称“夏至节日食粽,周处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粽”。北方角黍已与南方筒粽统称为粽,它们曾都是端午节的祭祀用品,南北朝时被用来纪念屈原。及至唐代,北方的黍渐渐为糯米代替,一直流传到现在的端午节吃粽子的民俗文化了。这也是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的风俗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