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沙镇历史沿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2:4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5分钟前

在16世纪中叶,阜南、大有(浮墟沙)、牛角(牛角沙)、上南沙(大南沙)这一带已逐渐形成沙洲,作为“东海十六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到了明末清初,人们开始在此地耕作,然而真正的聚居则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时期。那时,明、清时期,这一区域隶属于黄旗都,浮虚山及其周边沙洲和水域最初被称为“浮墟泛”,随后又演变为“浮墟汛”。


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至抗日战争胜利期间,该地区划归第九区,称为“浮墟段”。1946年至1952年夏季,设立了“建国乡”(乡政府设在浮墟阜南路)。


1952年秋季,阜南村与抱沙村合并,成立了阜沙乡,从此有了“阜沙”这一地名。在1957年撤区时,阜沙乡独立存在。随后,1958年并入黄圃公社,1963年归属黄圃区,成为阜沙公社。


1966年,阜沙公社自立为单独的行政单位。1983年,阜沙区的名称正式确立。最后,在1986年12月,阜沙镇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成为今日的行政区划。


扩展资料

阜沙镇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境北部,阜港公路、东阜公路纵贯全境,小榄水道、鸡鸦水道环抱全镇。总面积37.01平方公里,辖卫民、牛角、阜东、罗松、阜沙、大有、丰联、上南8个村民委员会和阜圩社区居民委会。户籍人口3.55万人,非户籍人口2.2万人。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