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2: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5分钟前
价格的本质是市场交换中所付出的代价,即市价。在经济理论中,马歇尔的“剪刀”理论指出,均衡价格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叉点所对应的价格。价格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调整。例如,如果甲已经有十个苹果,再卖给他一个,他可能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会低于他只有一个苹果时的出价,这是因为效用递减规律在起作用。
在无市场交易的环境中,如农村自家打井取水,这个过程所付出的代价不能称为价格,因为没有交易发生。价格是相对的,它反映的是物品之间的价值交换,例如,以货币表示甲物品的价格,意味着它能换取的其他物品数量。价格本质上是个人的边际效用体现,当市场价低于边际效用时,消费者盈余增加,需求量随之上升,直到供需平衡,这就是选择理论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均衡价格理论上是需求量等于供应量时的价格,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难以实现,更多是经济学家的理想化设想。这种理想状态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艺术性和理论多样性,它反映了经济生活中寻求供需平衡、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在各种条件下接近这种理想状态,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需求定理反映商品本身价格和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对于正常商品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曲线与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反方向的变动关系,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相反,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这就是需求定理。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