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辫线袍、质孙服、宝里与贴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2:2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21:11

辫线袍,蒙元时期流行窄袖束腰、上紧下松的袍裙式服装,对明清服饰影响深远。蒙元时期,大量财富和文化汇聚,为手工艺制造业发展和时代风格形成奠定基础。辫线袍,别称辫线袄子、腰线袄子,金代产生,元代大规模使用,最初为低卑侍从与仪卫服饰,后广泛流行。

辫线袍结构保留便于骑射、保暖的民族特色,腰间以折褶或缝缀工艺形成辫线。有研究认为,缝缀丝线捻成辫线的为辫线袍,用帛做腰线的为腰线袍。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有元代辫线袍残件,腰部与袍下部有224个褶裥,右衽处有5条紫色罗系带,面料为纳石失织金锦。

元代暗花绫辫线袍实物中,腰部腰线中部钉有纽扣,河南省出土的元代舞蹈俑中也有相似表现。腰线或辫线颜色丰富,有红紫帛、鸦青、鸭绿、柳青等。辫线袍上身紧窄,下摆宽松,腰间密褶,整体外观松紧有致,与游牧民族生活和谐统一,便于骑乘和活动。

质孙服是元代的一种礼服,要求衣、帽、腰带配套穿戴,饰有珠翠宝石。元代统治者每年大朝会时,帝王、大臣、亲信穿同一颜色的质孙衣,气氛热烈壮观。质孙服分为冬夏两种,天子和百官的质孙服各有不同款式。

宝里是袍服的有襕者,元世祖画像中可见膝上有襕的红色辫线袍。袍襕装饰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深衣,唐代出于复古心理使用断缝结构。元代龙纹开始成为帝后服饰主要装饰,膝襕主要以龙纹为主。

贴里是腰部折褶内衬的辫线袍,先将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剪,裳腰部叠褶,后缝合。贴里实物有韩国元代出土的实物。元代辫线袍不仅没有随着服制变易被淘汰,反而对后世服装式样产生深远影响,如旋子、程子衣等。清代皇帝朝服中也能看到辫线袍的结构与符号元素。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