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赓明史文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9:2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4分钟前

朱赓,字少钦,浙江山阴人,其父朱公节曾任泰州知州,兄朱应为刑部主事。朱赓在隆庆二年考中进士,后改为庶吉士,授职编修。万历六年,他以侍读的身份担任日讲官,期间针对宫中大兴土木的现象,他在讲解宋史时,深入阐述了“花石纲”对国家的危害,引起皇帝的深思。他历任礼部左、右侍郎,对于皇帝在大峪山修建寿宫,他反对仿造永陵规模,认为昭陵已足够,不宜超越。后来,他晋升为礼部尚书,因继母去世而离职。

二十九年秋,赵志皋去世后,沈一贯独揽朝政,建议增设阁臣。皇帝考虑大臣结党问题,决定启用闲居及废弃已久的官员,朱赓被召回并以原官身份兼任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他两次拒绝,但未被接受。次年四月,他赴京并捐出一年俸禄资助殿宇建设。秋天,他极力陈述矿税的危害,但未被采纳。随后,他与沈一贯、沈鲤共同上书,提出守成、遣使、权宜三论,主要针对矿税问题,朱赓是主要撰稿人。他在家中发现妖书,指控他动摇国本,他立即上疏自辩,并请求离职,得到皇帝的安慰和宽慰。沈一贯继续追查,朱赓在休假中再次致信沈一贯,要求迅速结案,避免株连,事态得以缓解。

三十三年,朱赓坚决反对留任被考察的官员,并指出这将破坏两百多年的朝廷大典。他还反对皇帝对温纯和沈鲤的处理,认为大臣离职必须基于公论。在这一年,他力阻工部计划的三殿修建,并建议延后。尽管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但最终并未实施。三十四年,沈一贯、沈鲤离职后,朱赓独自掌权,已七十多岁,但他发现朝政日益松弛,内外关系瓦解。他频繁上疏,但十份奏疏中只有一两份被采纳。御史宋寿和汪若霖等人相继对朱赓提出直言建议,他借此机会请求皇帝革新政务,尤其是增补阁臣、填补高级官员和拓宽言路。尽管皇帝颁布了优厚的诏书,但并未执行。朱赓甚至穿着素服到文华门恳求,但未获回应。他因年老多次请病假,内阁无人主持。

随着姜士昌和焘被贬,言官们认为这是朱赓的授意,对此愈发不满。礼部主事郑振先列出朱赓的十二大罪,并指控他与一贯、锡爵是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三种状态。皇帝愤怒,对郑振先进行了降职处罚。不久,言官们为朱赓辩护,他再次被降职。在考核科道官员时,朱赓催促了很长时间,直到三十六年秋天,任命才下达。然而,因为给事中汪若霖的罢免,以及与朱赓的旧怨,导致言官们对朱赓展开攻击,他最终在十一月病逝于任上,临终奏疏中表达了对时政的深深忧虑。朱赓生前被加封为少保兼太子太保,后晋升为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死后赠太保,谥号文懿。尽管他被指责与陈治则、姚文蔚等亲近,但总体上,他以醇厚谨慎著称,没有大的过失。

朱赓的儿子朱敬循官至礼部郎中,后改任稽勋,他是首位由正郎改任吏部官员的人,最终官至右通政。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