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胡特如何解读俄狄浦斯情结的形成及其健康与病态的区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9:40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14:13

拉康,这位法国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对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提出了独特的诠释。他强调,与其从生理层面批判,不如象征性地理解其作用。他认为,父亲的角色在此过程中至关重要,它促使孩子与母亲、理想自我和潜在的阉割者进行必要的分离,使阉割焦虑带上了象征性的意味,而非生理恐惧。


在理解象征意义时,我们必须以孩子的视角出发,他们的信念至关重要。尽管有些事对*来说可能荒谬,但对孩子来说,这些信念会形成内心世界的投影。孩子可能会经历嫉妒、羡慕、报复和恐惧等复杂情感,如果这些情感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将对孩子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语言发展之前的情感形成尤为重要,而在语言形成后,如何融合想象世界和语言则是一个挑战,拉康对此有深入研究。


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对俄狄浦斯情结的解释有所不同,他将这个阶段定在三到五岁的性蕾期,关注的是父母、孩子和父亲母亲的三角关系。他并非简单地将俄狄浦斯情结视为病态的起源,而是认为它本是人类种系延续的健康喜悦。问题在于,当父母无法以无敌意的坚决和深情理解孩子的这种喜悦,过度放纵或造成创伤,才导致病态的俄狄浦斯情结。科胡特强调,一个健康的心理结构源于父母的无敌意回应和理解孩子情感的能力。


科胡特的理论视角更符合现代社会和相关学科的研究趋势,这使他在社会认同和发展上具有优势。他的工作关注点在于提供一个理解并参与孩子精神生活的人性环境,这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扩展资料

俄狄浦斯情结:恋母和弑父都是俄狄浦斯,他不认识自己的父母,在一场比赛中失手杀死了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后来知道*了,承受不了心中痛苦,就自杀了。心理学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