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教起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1:08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21:51

从人类认知的程度是释迦牟尼佛创建的佛教
其实呢,不是
过去无数劫有无数佛现世说法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21:58

佛教起源
我们的先人把古印度称天竺,那时那里的社会等级森严,按种姓划分人的社会等级。一个人的种姓决定了这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他可能得到的一切。
职业宗教者婆罗门地位最高,是第一种姓,他们以祭祀,诵经,传教为业,享有种种特权,是精神的统治者。刹帝利为第二种姓,他们是武士贵族,田主之类的人,是世俗的统治者。吠舍是第三种姓,是农牧民,工商业者。第四种姓是首陀罗,是战俘和奴隶。在这四个种姓外,还有被称为达利特人的,又叫不可接触的贱民,他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只能干着清理粪便等一些最脏最累的活。达利特人不能和其他种姓的人同住一个村庄,不能同饮一个井的水,不能同拜一座庙宇,甚至达利特人的影子也不能落在高种姓人的身上。
严格的种姓制度,压抑着广大低种姓者,人们内心苦闷无比,都想寻求解脱之法。 公元前五世纪(我国春秋战国之交),古印度尼波罗南境的一个城主,释迦族净饭王的儿子悉达多出家求道,想求得解脱他心中的苦恼(苦相)之法,这时他 29 岁。悉达多是名,意思是最好的牛,他姓乔答摩,乔答摩是终成正果的意思。
悉达多先和一苦行外道修苦行六年,无获。苦行外道是职业宗教者,俗称苦行僧。僧,原泛指一切以宗教为职业的人,后来专指佛教徒。
苦行僧修行的方法很独特,专门作贱自己身体以求解脱心中苦痛。方法有:自饿、投渊、赴火、自坠、寂默(长时间不语),鸡戒外道(一足立行),狗戒外道(食人粪)等。
悉达多· 乔答摩没有从这个苦行僧那里得到解脱自己困苦之法,就离开了他,在菩提树下打坐数十日,忽生顿觉,感自己悟出真谛,得无上正觉,成佛了(梵语中佛即觉悟之意)。
佛祖得道后,首先找到他父亲派来侍侯他,又被他打发走的桥陈如等五个侍从,给他们讲自己前不久得到的认识,这几人被感悟,表示愿为门徒。这是悉达多的第一批弟子,称五比丘。这时佛教的三宝佛法僧全了,佛教正式创立。佛是悉达多本人;法是悉达多觉悟到的道理,后指佛经;僧是弟子,这里指桥陈如等五比丘,五个传道的人。
人们尊悉达多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或佛陀,觉悟了真理的智者。
据说释迦牟尼活到 90 岁,他有十个大弟子,摩可迦叶、舍利弗、目建连、阿那律、须菩提、富楼罗、迦旃延、伏波离、罗侯牟尼和阿难。摩可迦叶是传法大弟子,摩可是大的意思,所以摩可迦叶又叫大迦叶。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主佛释迦牟尼左右侍立两尊,就是阿难和迦叶。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21:52

汉传佛教(大乘佛教)

传入中国汉族地区的佛教,经过长期的经典传译、讲习、融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民族特点的各种学派和宗派;并外传朝鲜、日本和越南。
佛教传入中国汉地年代,学术界尚无定论。古代汉文史籍中,有秦始皇时沙门室利防等18人到中国的记载。据《善见律毗婆沙》记述,在阿育王时代,佛教第三次结集后,曾派大德摩诃勒弃多至臾那世界(原注:汉地);派末世摩至雪山边国。西藏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称达摩阿育王时,高僧善见至大支那弘法。南璺佛教史书则称派末世摩至支那。以上这些布教活动因无译述遗迹传世,无法证实。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数)。10世纪后半期形成。13世纪中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至今,蒙古、土、裕固等民族,仍多信奉藏传佛教。
佛教何时传入西藏,说法不一,但正式传入西藏,应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执政时期。此时,西藏正式被统一,并且创立了统一的藏文字,为了加强和稳固统一的政权,松赞干布对佛教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及支持,先后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唐朝文成公主。二位公主皆来自佛教盛行的国家,她们在进藏的同时,带来了大批的佛经和佛像。期间从内地及西域陆续来了一批佛教僧人传播佛法。

南传佛教(小乘佛教)

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佛教,属巴利语系,亦即南传的上座部佛教,它和北传的小乘佛教在教义、学说上都有不同的发展而各具特色。中国汉文大藏经中关于北传小乘的经律、论三藏都有比较完备的译本。高僧法显曾到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抄写经律,但所携回译出的《杂阿含经》原本是否为巴利语已不可考。南朝齐永明七年(489)译出的《善见律毗婆沙》和梁天监十四年(515)译出的《解脱道论》则出于南传。中国律宗奉行的法藏部《四分律》也和南传同一系统。律宗解释律义即常引《善见律毗婆沙》之说。中国出家尼众的得戒最初也由师子国比丘尼铁萨罗等十余人前来传授。故汉地戒律与南传有很深渊源。在教义方面也有很多共同的内容。在南传三藏中《小部》的《本行藏》即集录各种波罗蜜行的事亦,承认佛道不与声闻道共,为大乘理论之先河。尤其主张 “心性本净,为客尘染”的思想,也符合南天竺一乘宗的“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的初期禅宗根本思想。近代研究发现,达摩的壁观,可能与南传定学从地遍处入手应用地色曼茶罗有关。由此可见,南传巴利语系佛教与汉传大乘佛教具有深厚错综的关系。
南传巴利语系上座部佛教有史料可征的约在7世纪中由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最初未立塔寺,经典亦只口耳相传。约在11世纪前后,因战事波及,人员逃散,佛教也随之消失。战事平息后,佛教由勐润(今泰国清边一带)经缅甸景栋传西双版纳,并随之传入泰润文书写的佛经。这就是现在傣族地区的润派佛教。此外,另有缅甸摆庄派佛教传入德宏州等地。至南宋景炎二年(1277)傣文创制后始有刻写贝叶经文。明隆庆三年(1569),缅甸金莲公主嫁与第十九代宣慰使刀应勐时,缅甸国王派僧团携三藏典籍及佛像随来传教。最初在景洪地区兴建大批塔寺,不低度缅僧双将佛教传至德宏、耿马、孟连等地,尔后上座部佛教就盛行于这些地区的傣族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21:52

信仰佛教的人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人数较少,只有2.5亿多人,分布在东亚与东南亚地区。该教分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
(1)佛教的兴起与衰落。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其创始人为悉达多·乔达摩。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其意是"释迦族的圣人"。
公元6世纪中叶至前4世纪中叶为佛教的初创时期,这一时期释迦牟尼创教并向弟子传承教说。大约公元前4世纪中叶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与戒律认识产生分歧,分为许多教团,进入部派佛教时期。公元1世纪前后大乘教盛行,并分为中观学派和瑜迦学派。7世纪以后一部分教派与婆罗门教结合形成密教。13世纪初佛教在印度本土基本消失,直至19世纪才稍有复兴。
(2)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佛教中的主要派别有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大乘与小乘的区别不仅在教义理论方面,也反映在宗教实践方面。 对佛祖的看法上,小乘把释迦牟尼当作教主,而大乘则把他当作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神。在修持方法和结果上,小乘追求个人的解脱,大乘则认为应以普度众生,成佛度世为最高目标。从哲学的宇宙观来看,小乘主张"我空法有",而大乘则认为"法我皆空"。大乘佛教流行于中国、蒙古、朝鲜、日本、越南。因其是从印度向北传播的佛教,又称北传佛教。小乘佛教流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因其是由印度向南传播的佛教,亦称南传佛教。在我国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区成为喇嘛教的形式,属于中国佛教的一支,称藏传佛教。它于7世纪吐蕃占普松赞干布开始信奉佛教,至13世纪初,经宗喀巴改革而逐渐强大。藏传佛教有其独具的许多教派,严密的寺院组织和学习制度。
佛教的节日有佛诞节(夏历四月初八)、涅盘节(夏历二月十五日,指佛祖逝世日),佛成道日(夏历十二月初八)。佛成道日亦称腊八,这天已成我国民间的节日,届时吃腊八粥。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