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温里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1:1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5:08

温里药

定义: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常用中药

肉桂 吴茱萸 丁香

常用方剂

理中汤、参附汤、四逆汤

性味:温热、味辛

功效: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

里寒证

➢ 定义:为寒邪直中脏腑经络、阴寒内盛或阳气虚衰所表现的证候;

➢ 分类:脏寒证、亡阳证

➢ 现代研究: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急慢性结缔组织炎症等相关。

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 依据:所致疾病的病因及病理生理过程来设计相关的实验指标,进而考察药效。

(一)强心作用

(二)抗心肌缺血缺氧作用

(三) 抗休克作用

(四)影响胃肠功能的作用

(五)抗炎镇痛作用

1. 强心作用

➢ 强心:正性肌力、正性频率和正性传导

➢ 采用心力衰竭模型进行观察,测定心肌收缩力、心率和心排血量等;

➢ 体外培养心肌细胞,观察心肌兴奋性、不应性和自动节律等;

2. 抗心肌缺血缺氧

➢ 模型:心肌缺血模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和心肌缺血缺氧模型等;

➢ 测定指标:心脏功能、心肌损伤程度、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心肌耗氧量、

血小板活性和微循环的变化、氧自由基等。

3. 抗休克

➢ 模型:冠状动脉阻塞法(结扎、栓塞等)

➢ 测定指标:使用仪器,如血压测定仪或生理记录仪等,观察动物正常血压及低

血压状态的血压;休克发生时所伴随的血流动力学、微循环、细胞超微结构及代

谢、体液因子和毒素等方面的改变。

4. 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 观察胃肠运动、消化及小肠吸收情况,分析胃液等。

5. 抗炎镇痛作用

➢ 模型:非特异性炎症模型及免疫性炎症模型;

➢ 测定指标:炎症急性期的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等;晚期炎症阶段的

组织纤维化情况;炎性细胞因子及相关信号通路的活化等;镇痛研究主要通过

观察药物对物理、化学等疼痛刺激模型的影响。

药理作用

(一)针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强心-正性肌力、正性频率和正性传导;

➢附子-强心作用依赖于消旋去甲乌药碱,为β受体部分激动剂;

➢肉桂-强心作用与其促进交感神经末梢儿茶酚胺释放有关;

➢附子及其制剂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排血量,增加心肌

耗氧量,也可增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及振幅。

✓ 扩张血管、改善循环作用:

➢挥发油或辛辣成分--导致体表血管、内脏血管扩张,改善循环,从而使

得以全身产生温热感;

➢附子、肉桂等可扩张心、脑血管,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

温里药的抗休克的作用机制主要与其强心、扩张血管及改善微循环

等作用相关

(二)针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 增强胃肠功能,健胃驱风;

✓ 刺激黏膜引起局部血液循环改善;

✓ 促进胆汁分泌;

✓ 抑制呕吐;

✓ 抗胃溃疡。

(三)针对下丘脑-垂体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 附子、肉桂、干姜可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 附子可兴奋下丘脑,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释放增加。

(四)促进机体代谢,使产热增加

(五)影响机体糖、脂类和氨基酸等物质的代谢

药效物质基础

➢ 挥发油部位:肉桂、干姜、丁香、小茴香

➢ 生物碱成分:附子、吴茱萸

温里药小结

代表药:

附子

基源: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加工品。

性味:辛、甘,大热,有毒。

归经:心、肾、脾。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化学成分

➢生物碱类,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

➢多糖类成分,如乌头多糖A,B,C,D等;

➢附子经过炮制后,生物碱含量降低,毒性降低。

药理作用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强心,保护心肌细胞,调节血压和抗心率失常、

心率衰竭、休克、心肌缺血等;

2. 抑制凝血和血栓的形成;

3. 兴奋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轴;

4. 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5. 改善能量代谢

药代动力学

临床应用

1. 附子:

➢ 休克;

➢ 心血管疾病;

➢ 消化系统疾病;

➢ 风湿性疾病。

2. 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休克

不良反应

➢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 口舌、四肢及全身发麻、畏寒

➢ 瞳孔放大、视觉模糊、呼吸困难、手足抽搐、躁动、

大小便失禁

毒性大

➢ 乌头碱0.2 mg中毒,3-4 mg致死

➢ 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主要为乌头属类生物碱

➢ 附子药效剂量便可造成心肌毒性,“量-时-毒”关系。在病/证状态下,附子的毒性呈降低趋势。

【炮制配伍可减毒】

代表方

四逆汤

附子15克、干姜6克、甘草6克

温中散寒、回阳救逆

药理作用

➢ 强 心、抗休克

➢ 保护心肌细胞,

➢ 调节血压

➢ 抗肿瘤

➢ 抗动脉粥样硬化

➢ 调节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轴

药效物质基础

生物碱、黄酮、皂苷、姜辣素类化合物

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甘草苷、甘草酸、6-姜酚、6-姜辣素

药代动力学

大鼠灌服四逆汤后,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tmax均为1小时左右,消除较快,t1/2约为2小时。

临床应用

1. 传统用于阴盛阳虚,四逆脉微;

2. 治疗各种休克、冠心病、心绞痛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