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1: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08:36
细菌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主要通过三种机制得以实现:
首先,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这是一种酶,能有效地分解青霉素,使其失去抗菌活性。这种机制极为常见且至关重要,因为青霉素的水溶性使其在体内的半衰期通常不超过两个小时,主要通过肾脏排泄,部分可以通过血液透析清除。
其次,细菌体内的青霉素结合蛋白2(PBPs)会发生改变。青霉素原本是通过与这些蛋白结合来阻止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当PBPs的结构发生变化,青霉素就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最后,细菌细胞壁对青霉素的渗透性降低,这意味着青霉素难以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菌内部,从而减少了其抗菌作用。
为了确保用药安全,我国卫生部规定,在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前,患者必须接受皮试。如果结果显示为阳性反应,患者应避免使用,因为这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这种严格的预防措施旨在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环己西林(氨环烷西林) ,抗菌谱及抗菌作用与氨苄西林相似。口服吸收迅速而充分。对产青霉素酶金葡菌的作用较氨苄西林强2倍;而对其它细菌的抗菌活性均较差。临床上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及皮肤感染,不良反应较氨苄西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