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血管病需要介入诊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1:3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09:22

血管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以往的难治疾病。近年来,介入治疗为血管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手段,使得血管病的诊治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血管病的诊治水平。介入治疗是微创治疗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见效快的特色。但是具体那些疾病需要介入治疗,知道的人不多,特别是血管病,患者往往先到其他科室就诊,再由其他科室介绍到介入科治疗,很少第一时间就到介入科就诊的,常常延误了最佳诊治时机。因此,笔者就浅谈一下那些疾病需要到介入科诊治。

1、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血栓造成下肢血液回流受阻,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表静脉显露,或下肢青紫或发红。大多见于老年、肥胖,血凝异常,恶性肿瘤、下肢外伤或手术、长期卧床等。基层医院的医师和社区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常常误诊。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一个潜在的危险的并发症,就是肺动脉栓塞,原因就是下肢静脉内的栓子脱落顺血流通过心脏栓塞于肺动脉内,大的栓子可导致患者在几分钟内死亡。所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介入科治疗主要两个方面,一是在下腔静脉内放置滤器,以拦截血流中较大血栓,避免随血流进入肺动脉,造成致死性肺栓塞。二是将导管插入到静脉血栓内,进行局部溶栓,可以达到用药少、见效快的目的。可以减少使用溶栓药的副作用。目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首选介入治疗。

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该病也是社区医生、基层医院容易误诊的疾病,甚至有些三级医院骨科和康复科医师也会误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见于老年人、动脉硬化、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表现为腿部肌肉疼痛难受,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无力或疼痛,导致不能行走或跛行)等。下肢动脉闭塞症造成下肢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使肢体供血不足或严重缺血,严重者造成下肢(足)溃烂、坏疽,需要截肢。对于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高血脂、糖尿病等家族史的人,或本人患有类似病症,如经常出现腿疼,发凉,夜间腿部痉挛抽筋、走路艰难等症状,应及时到介入科就诊。在介入科通过血管造影可以明确下肢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介入治疗方法有动脉支架、动脉球囊扩张、动脉溶栓等。通过介入治疗,以其达到控制症状,缓解疼痛,改善间歇性跛行,防止病变继续发展导致的下肢缺血坏死。

3、肢体动脉栓塞:下肢动脉栓塞常见,凡有器质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有心房纤颤或有动脉栓塞史的病人,如突然出现下肢疼痛伴急性动脉缺血表现(皮肤苍白、肢冷,肢体麻木、疼痛)和相应动脉搏动消失,急性动脉栓塞的诊断基本成立,应急诊到介入科治疗。急性动脉栓塞应早诊断、早治疗,延误治疗会有截肢的危险。如果患者及时就诊,在介入科可以通过血管造影明确动脉栓塞的部位、程度,然后将导管插到血栓内进行局部溶栓,一般在1-2天内就能使得血管恢复通畅。

4、主动脉夹层:患者常以急性剧烈的撕裂样胸痛来院就诊,死亡率很高,常见原因为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外伤等。表现为主动脉壁分裂为二层,其间积有血液和血块,该处主动脉明显扩大,呈梭形或囊状。病变可从主动脉根部向远处扩延,最远可达髂动脉及股动脉。如不及时治疗,动脉外层破裂就会出现大出血而死亡。DeBakey将主动脉夹层分为3型,其中Ⅲ型夹层起自降主动脉并向远端延伸,是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治疗方法是在主动脉夹层的破口处放置覆膜支架,将破口封闭,使得血液不再进入到夹层中去,保持动脉通畅消除破裂的可能。

5、主动脉瘤:常见的是腹主动脉瘤,常在腹部扪及搏动性肿块后发现,并能听到血管杂音,超声、CT或磁共振可以诊断,主动脉造影可以确诊。主动脉瘤一旦破裂可以引起致命性大出血而短期内死亡,对于肾动脉水平以下的腹主动脉瘤,可以进行介入治疗,而不用腹部手术。这种介入手术也叫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就是在动脉瘤腔内的上下端连接一覆膜支架,让血流在支架内通过,隔绝了血流对动脉瘤壁的压力,防止动脉瘤破裂的可能。

6、血管狭窄性疾病: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等。

7、血管畸形:各部位的血管畸形及血管瘤大部分可通过介入治疗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8、外伤所致的血管病变:如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09:18

血管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以往的难治疾病。近年来,介入治疗为血管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手段,使得血管病的诊治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血管病的诊治水平。介入治疗是微创治疗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见效快的特色。但是具体那些疾病需要介入治疗,知道的人不多,特别是血管病,患者往往先到其他科室就诊,再由其他科室介绍到介入科治疗,很少第一时间就到介入科就诊的,常常延误了最佳诊治时机。因此,笔者就浅谈一下那些疾病需要到介入科诊治。

1、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血栓造成下肢血液回流受阻,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表静脉显露,或下肢青紫或发红。大多见于老年、肥胖,血凝异常,恶性肿瘤、下肢外伤或手术、长期卧床等。基层医院的医师和社区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常常误诊。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一个潜在的危险的并发症,就是肺动脉栓塞,原因就是下肢静脉内的栓子脱落顺血流通过心脏栓塞于肺动脉内,大的栓子可导致患者在几分钟内死亡。所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介入科治疗主要两个方面,一是在下腔静脉内放置滤器,以拦截血流中较大血栓,避免随血流进入肺动脉,造成致死性肺栓塞。二是将导管插入到静脉血栓内,进行局部溶栓,可以达到用药少、见效快的目的。可以减少使用溶栓药的副作用。目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首选介入治疗。

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该病也是社区医生、基层医院容易误诊的疾病,甚至有些三级医院骨科和康复科医师也会误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见于老年人、动脉硬化、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表现为腿部肌肉疼痛难受,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无力或疼痛,导致不能行走或跛行)等。下肢动脉闭塞症造成下肢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使肢体供血不足或严重缺血,严重者造成下肢(足)溃烂、坏疽,需要截肢。对于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高血脂、糖尿病等家族史的人,或本人患有类似病症,如经常出现腿疼,发凉,夜间腿部痉挛抽筋、走路艰难等症状,应及时到介入科就诊。在介入科通过血管造影可以明确下肢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介入治疗方法有动脉支架、动脉球囊扩张、动脉溶栓等。通过介入治疗,以其达到控制症状,缓解疼痛,改善间歇性跛行,防止病变继续发展导致的下肢缺血坏死。

3、肢体动脉栓塞:下肢动脉栓塞常见,凡有器质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有心房纤颤或有动脉栓塞史的病人,如突然出现下肢疼痛伴急性动脉缺血表现(皮肤苍白、肢冷,肢体麻木、疼痛)和相应动脉搏动消失,急性动脉栓塞的诊断基本成立,应急诊到介入科治疗。急性动脉栓塞应早诊断、早治疗,延误治疗会有截肢的危险。如果患者及时就诊,在介入科可以通过血管造影明确动脉栓塞的部位、程度,然后将导管插到血栓内进行局部溶栓,一般在1-2天内就能使得血管恢复通畅。

4、主动脉夹层:患者常以急性剧烈的撕裂样胸痛来院就诊,死亡率很高,常见原因为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外伤等。表现为主动脉壁分裂为二层,其间积有血液和血块,该处主动脉明显扩大,呈梭形或囊状。病变可从主动脉根部向远处扩延,最远可达髂动脉及股动脉。如不及时治疗,动脉外层破裂就会出现大出血而死亡。DeBakey将主动脉夹层分为3型,其中Ⅲ型夹层起自降主动脉并向远端延伸,是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治疗方法是在主动脉夹层的破口处放置覆膜支架,将破口封闭,使得血液不再进入到夹层中去,保持动脉通畅消除破裂的可能。

5、主动脉瘤:常见的是腹主动脉瘤,常在腹部扪及搏动性肿块后发现,并能听到血管杂音,超声、CT或磁共振可以诊断,主动脉造影可以确诊。主动脉瘤一旦破裂可以引起致命性大出血而短期内死亡,对于肾动脉水平以下的腹主动脉瘤,可以进行介入治疗,而不用腹部手术。这种介入手术也叫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就是在动脉瘤腔内的上下端连接一覆膜支架,让血流在支架内通过,隔绝了血流对动脉瘤壁的压力,防止动脉瘤破裂的可能。

6、血管狭窄性疾病: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等。

7、血管畸形:各部位的血管畸形及血管瘤大部分可通过介入治疗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8、外伤所致的血管病变:如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