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1: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21:26
鞭虫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源于鞭虫成虫的侵入过程。它们通过其前端插入肠道粘膜,甚至深入至粘膜下层,通过组织内和血液中获取营养。这一行为会对肠道壁产生刺激,导致轻度炎症或点状出血,同时上皮细胞会出现变性和坏死。部分患者由于肠道壁的炎症反应增强,细胞增生和肠壁增厚,形成肉芽肿。有研究利用51Cr追踪发现,每条鞭虫每日使宿主大约失血0.005毫升,因此,一般情况下,这种微小的失血并未引发明显的贫血症状。
然而,当鞭虫感染严重,寄生虫数量超过800条时,长期的慢性失血会累积,进而引发缺铁性贫血。此外,免疫学研究揭示,人体在遭受鞭虫感染后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动物实验表明,鞭虫的杆状体是诱发免疫反应的关键抗原来源,这为理解鞭虫病的免疫调控提供了线索。
鞭虫病(trichuriasis)是肠道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常与蛔虫的分布相一致,但多见于气候温湿地区。世界卫生组织曾统计鞭虫的感染人数全世界为500~1000百万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