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的采桑子上片隔帘女子的形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1:4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12:32
全词如下:
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歌罢微颦。恨隔重帘看未真。 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倦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
上片回忆当年西楼月下初见歌女的情景。词人首先写道:“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歌罢微颦。” “西楼”在古诗词中,往往是用来表达相思哀怨的凄美意象。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匀”即匀粉,把脸上的粉搽匀。“泪粉偷匀”意思是偷偷地抹去脸上的泪痕。这就是说,在月光之下的西楼,我见到了你,你偷偷地抹去脸上的泪痕,唱完了歌,微微地点头。这里,词人通过对出歌女的动作与神态细腻地描绘,表现出了歌女的处境与无奈。特别要注意的是,歌女因为动情而伤悲,眼泪把把脸上擦粉都弄乱了。其中,“偷”字用得很妙,不但表现出词人的对歌女的爱意与细心的关注,而且在“偷匀”的背后,暗含着歌女无尽的辛酸与痛苦。所以,词人接着写道:“歌罢还颦。”“颦”表示皱眉。如,唐代李白《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其中的“颦”就是皱眉的意思,是内心忧愁的外在表情,属于神态描写。你看,这位歌女,她匀脸后还要继续唱歌,唱完了歌却又皱着眉头。歌女的卑微地位以及无可奈何的感受我们就可以从这动作与神态中感受得到。词人接着写道:“恨隔重帘看未真。”“恨”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歌女的不幸与酸辛的痛楚怎样?仅仅从“偷匀”和“颦”能看出来吗?这里,词人用了因“隔重帘”而“看未真”。是的,歌女的酸辛与内心的痛楚还真的难以完全知道。“重帘”一是实写,就是隔着的帘子,二是虚写,就是人心相隔,有一段心理距离而无从相知。总之,词人在上片用了“泪”字与“颦”字,揭示了歌女的凄凉与痛苦的心情,同时,也表现出了词人对她的同情和爱慕。
下片写别后相思。词人写道:“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 “垂杨”在古代诗词中,折杨柳或者表赠别以示不舍,或因杨花柳絮,飘飏无定而象征游子飘泊无依的处境等等。这里特别要注意,为什么词人不用“垂杨(柳)条”而用了“垂杨缕”字?可以说,一个“缕”字,不但具有轻飘的意态,给人一种柔美之感,更主要是暗示了情感的丝丝缕缕,萦绕于心。所以,词人说:“几换青春。”“青春”指春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欧阳修的《朝中措》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青春”,都是表示“大好春光”或者“春天”的意思。是啊,自从分别过后,想那楼外垂杨,又该更换了几次枝叶。这里,“几换青春”,首先,形象地表现了时间过去几年了,以一春表示一年时光,即借代修辞手法,以部分带全体。同时,“几换青春”中“青春”“喻少也”,即指少年、青年人的年龄。宋苏轼的《曾元恕游龙山吕穆仲不至》诗:“青春不觉老朱颜,强半销磨簿领间。” 清代李渔《巧团圆·伤离》:“怎当的狂风怒波掀翻爱河,便是青春少年,少年也愁难过。”年岁过去了,人也老了。然而,词人却“倦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 “倦客”这里是作者自称。因长年在他乡飘零而疲倦,故之。“倦客红尘”,就是说红尘中之倦客。“红尘”在古代原意是指繁华的都市,后指人世间,纷纷攘攘的世俗生活,也用来喻名利之路。无论是怎样的,词人还是“长记楼中粉泪人”。“长记”即永远记住,表明了词人没有忘记这位心中的歌女。“粉泪人”照应了上文中的“泪粉偷匀”。可以说,这样的结尾,不但表现了词人对歌女的想念之情,也表现出词人对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在艺术上,这首词,首先,注重细节描写。比如,“泪粉偷匀,歌罢微颦”中的“偷匀”、“微颦”等。其次,意象的选择很有意蕴。如,“垂杨缕”的意蕴的深刻性。再次,前后照应,突出强调。比如,“长记楼中粉泪人”中的“粉泪人”照应了“泪粉偷匀等。最后,结构完整,意境开阔。上片写相见,下片写思念,也可以说,做到情景交融,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