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0: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8分钟前
圆寂,源于梵语Parinirvana,意译为“圆满涅槃”,旧称灭度或入灭,音译为般涅盘。这一词汇体现了佛陀在达到悟境时,已完成对诸德的圆满修炼,同时消除了所有恶念。佛陀的逝世,被视为从迷惑界进入觉悟界的转化,因此称为圆寂。这一术语后来也被用于指僧侣的离世,与涅槃、迁化、顺世、归真等词义相近。
圆寂的核心概念是舍弃凡尘中的欲望和杂染,回归无漏的寂静涅槃境界。它是对解脱生死苦痛的追求,象征着极高的精神成就。贤圣在结束生命时,如果实现了涅槃,即为达到了圆寂的状态。例如,《大宝积经》卷五十六记载:“我寻求圆寂,以消除欲望的污染。”而在《贤首心经略疏》中,涅槃被解释为“圆寂”,意味着德行完备,障碍尽除。
总的来说,圆寂不仅代表了精神上的解脱,也是对最高智慧和纯净境界的追求,是佛教中崇高的修行成就象征。
扩展资料
佛教用语。梵语的意译;音译作“般涅盘”或“涅盘”。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以此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故后称僧尼死为圆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