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7: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1 09:33
子宫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炎症、内分泌失调,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尤其是源自未成熟的子宫内膜,尤其基底部。最常见的息肉形态是局限性内膜肿物,突出于子宫腔内,单个或多个,呈现灰红色,表面光滑,直径通常在0.5至2厘米。小者仅1至2毫米,而大且多发的息肉可能充满整个宫腔。它们的蒂部粗细和长短各异,长的甚至可能突出到宫颈口外,而一些蒂短的息肉则呈弥漫性生长。
显微镜下的观察显示,子宫内膜息肉由子宫内膜构成,表面覆盖一层立方上皮或低柱状上皮。息肉中间有纤维性纵轴,其中包含血管。然而,由于蒂部血流供应有限,息肉容易发生变性,常见于血管内血栓形成,颜色变为深紫色,顶端开始坏死,最终可能脱落。
病理诊断中,子宫息肉恶变的确诊标准包括:需观察整个息肉的形态;恶变仅限于息肉内部;息肉周围的内膜必须无癌变。此外,要特别注意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息肉样生长相区别,这二者在临床表现上需要准确区分。
凡借细长的蒂附着于子宫腔内壁的肿块,临床上都可称为子宫息肉。根据息肉的大小、位置、形态及患者的年龄,采取不同的治法。对于较大而有蒂的息肉,可在子宫下段见到或摸到,此时可通过扩张宫颈将息肉摘除,然后进行宫颈及宫腔搔刮术,将其余息肉刮出并送病理检查。小型局灶型或弥漫型息肉行刮宫术,应注意全面搔刮,尤其是宫底及宫角处。宫腔手术后,应进行抗感染治疗。临床可给予抗生素类药物口服或静点。对出血症状明显,按上述方法治疗未能根除或经常复发者,应考虑行子宫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