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2: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3分钟前
一、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腹部外科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大多数病人能及时就医,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有时诊断相当困难,处理不当时可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到目前为止,急性阑尾炎仍有0.1~0.5%的死亡率,因此如何提高疗效,减少误诊,仍然值得重视。
发病原因:急性阑尾炎虽然常表现为阑尾壁受到不同程度的细菌侵袭所致的化脓性感染,但其发病机制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归纳起来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阑尾管腔的阻塞:阑尾的管腔狭小而细长,远端又封闭呈一首端,管腔发生阻塞是诱发急性阑尾炎的基础。正常情况下,阑尾腔的内容物来自盲肠,经阑尾壁的蠕动可以完全排出,如果不同因素使管腔发生阻塞后,这种正常排空的能力受阻。
据统计坏疽性阑尾炎的病理中,约70-80%可发现阑尾腔有梗阻的因素存在,梗阻的部位大多在阑尾的根部,当然也可在阑尾的中段和远段,梗阻的原因有:
1、淋巴沪泡的增生:阑尾粘膜下层有着丰富的淋巴组织,任何原因使这些组织肿胀,均可引起阑尾腔的狭窄。在青少年急性阑尾炎中,约有60%是由淋巴组织肿胀而诱发。有人曾观察到阑尾炎的发生与阑尾内淋巴沪泡的数目多少有密切关系。
2、粪石阻塞:约占35%,粪石是引起成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主要原因。粪石是阑尾腔内由粪便、细菌及分泌物混合、浓缩而成,大多为一个,约黄豆大小。当较大的粪石嵌顿于阑尾的狭窄部位时,即可发生梗阻。
3、其它异物:约占4%,如食物中的残渣,寄生虫的虫体和虫卵,均可引起阑尾腔阻塞。
4、阑尾本身:当腹腔内先天性因素或炎症性粘连可使阑尾发生扭曲、折迭,索带、肿物压迫可使阑尾腔狭窄。
5、盲肠和阑尾壁的病变:阑尾开口附近盲肠壁的炎症、肿瘤及阑尾本身息肉、套迭等均可导致阑尾腔的阻塞。
阑尾管腔发生阻塞后,大量粘液在腔内潴留,使腔内压力逐渐上升,过高压力可压迫粘膜,使其出现坏死及溃疡,为细菌侵入创造了条件。如腔内压持续增高,阑尾壁也受压,首先静脉回流受阻,静脉血栓形成,阑尾壁水肿及缺血,腔内细菌可渗透到腹腔。严重时动脉也受阻,使部分、甚至整个阑尾发生坏死。
(二)细菌感染:阑尾腔内存在大量细菌,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两大类,菌种与结肠内细菌一致,主要为大肠杆菌,肠球菌及脆弱类杆菌等。细菌侵入阑尾壁的方式有:
1、直接侵入:细菌由阑尾粘膜面的溃疡侵入,并逐渐向阑尾壁各层发展,引起化脓性感染。
2、血源性感染:细菌经血液循环到达阑尾,儿童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急性阑尾炎的发病可增高。
3、邻近感染的蔓延:阑尾周围脏器的急性炎症,直接蔓延波及到阑尾,可继发性引起阑尾炎,这种途径较为少见。
(三)神经反射:各种原因的胃和肠道功能紊乱,均可反射性引起阑尾环形肌和阑尾动脉的痉挛性收缩。前者可加重阑尾腔的阻塞,使引流更为不畅,后者可导致阑尾的缺血、坏死,加速了急性阑尾炎的发生和发展。
病理类型
(一)类型:急性阑尾炎在病理学上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代表着炎症发展的不同阶段。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轻度肿胀,浆膜充血,附有少量纤维蛋白性渗出。阑尾粘膜可能有小溃疡和出血点,腹腔内少量炎性渗出。阑尾壁各层均有水肿和中性白细胞浸润,以粘膜和粘膜下层最显著。阑尾周围脏器和组织炎症尚不明显。
2、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显著肿胀、增粗,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盖有脓性渗出。阑尾粘膜面溃疡增大,腔内积脓,壁内也有小脓肿形成。腹腔内有脓性渗出物,发炎的阑尾被大网膜和邻近的肠管包裹,限制了炎症的发展。
3、急性穿孔性(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壁的全部或一部分全层坏死,浆膜呈暗红色或黑紫色,局部可能已穿孔。穿孔的部位大多在血运较差的远端部分,也可在粪石直接压迫的局部,穿孔后或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或并发弥蔓性腹膜炎。此时,阑尾粘膜大部已溃烂,腔内脓液呈血性。
(二)结局:大致也可分成三种可能
1、炎症消散:单纯性阑尾炎经非手术治疗可以使炎症消散,且完全治愈,但少数病人可遗留疤痕,甚至可使管腔狭窄,成为再次发病的基础。化脓性阑尾炎部分病人经保守治疗后,可形成局部限性脓肿,经吸收后而愈。
2、感染局限:化脓性阑尾炎和穿孔性阑尾炎,感染可局限于阑尾周围,或以局限性炎性肿块出现,或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大多数病人经治疗后可完全吸收,但也有的病人脓肿逐渐增大,甚至可破溃,引起严重后果。
3、感染扩散:急性阑尾炎在尚未被网膜包裹之前发生穿孔时,可引起弥蔓性腹膜炎,治疗不当轻者可形成腹腔内的残余脓肿如膈下脓肿,重者可危及生命。极少病人细菌栓子可随血流进入门静脉引起炎症,更进一步可在肝内形成脓肿,病人出现严重的脓毒血症,伴有高热、黄疸、肝肿大等临床现象。
二、特殊类型的阑尾炎
1、小儿急性阑尾炎
(一)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发病率低于成年人。据综合医院统计,12岁以下的小儿急性阑尾炎约占急性阑尾炎总数的4-5%左右。
(二)与成年人比较,小儿急性阑尾炎发展快,病情重,穿孔率高,并发症多。一岁内婴儿的急性阑尾炎几乎100%发生穿孔,两岁以内为70-80%,五岁时为50%。小儿急性阑尾炎死亡率为2-3%,较成年人平均高10倍。
(三)小儿的大网膜发育不健全,对炎症的局限能力差,就诊时将近80%的病儿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化脓性腹膜炎。
(四)临床症状不典型,胃肠道反应比较突出,有时以频繁的呕吐为最初的首要症状。个别病儿起病时就伴有39-40℃高烧,也有以持续性腹泻为主要表现。
(五)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急性肠炎可能是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诱发因素,致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较多,容易误诊。
(六)小儿查体常不合作,腹部是否有压痛和压痛的范围、程度都不易确定。必须急取病儿和家属的合作,反复检查,仔细比较,以求获得较准确的结果。
(七)确诊后应立即手术切除阑尾,加强术前准备和术后的综合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老年急性阑尾炎
(一)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数有所增加,约占急性阑尾炎总数的10%,占40岁以上成年人的10%。
(二)老年人常患有各种主要脏器疾病如冠心病等,急性阑尾炎的死亡率较高,而且随年龄的渐增而增高。据统计急性阑尾炎年龄60-69岁组死亡率为17%,70岁以上组为40%,如发病在12小时内立即手术者死亡率为13.3%。
(三)老年人低抗力低,阑尾壁蒲,血管硬化,约30%病人就诊时阑尾已穿孔。另外,老年人大网膜已萎缩,穿孔后炎症不易局限,合并化脓性腹膜炎的机会较多。
(四)临床表现不典型,老年人反应能力低,腹痛不明显,常无转移性特点。由于腹肌已萎缩,即使阑尾已穿孔,腹膜刺激征也不明显。有时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后,右下腹已出现包块,但不伴有急性炎症表现,临床上很似回盲部恶性肿瘤。
(五)老年人常并存有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疾病,胃肠道疾病及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这些疾病的症状可能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相混淆,增加了诊断上的难度。
(六)高龄不是手术的禁忌症,除单纯性阑尾炎在严密的观察下,可保守治疗外,其它类型的阑尾炎必须手术治疗。但要加强术前的准备和术后的处理,保证手术的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一)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情况:国内产科医院统计妊娠期阑尾炎约占孕妇的0.1%,一般医院占阑尾炎总数的2%。大多发病于25-35岁之间,约80%是在妊娠的中、晚期。
(二)由于孕妇生理方面的变化,一旦发生阑尾炎其危险性较一般成人大。据统计妊娠期急性阑尾炎中妊妇的死亡率为2%,比一般病人高10倍,胎儿的死亡率约为20%。
(三)随子宫的增大,盲肠和阑尾的位置也随之改变,阑尾在向上移位的同时,其尖端还呈反时钟方向旋转。有时盲肠和阑尾向外和向后移位,部分为胀大了子宫所覆盖。(图6)
(四)妊娠期由于盆腔器官充血,炎症发展较快,阑尾发炎后穿孔的机会多。由于大风膜被推向一侧,不易限制炎症的发展,合并弥蔓性腹膜炎的机会也增多。
(五)妊娠早期阶段的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与一般阑尾炎相同,但妊娠中期和晚期,则腹痛和压痛的位置也随之升高,肌紧张不明显,临床上容易误诊。
(六)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原则上首先应从孕妇的安全出发,妊娠三个月内发病者,原则上与非妊娠期相同,急诊切除阑尾最佳,妊娠中期的急性阑尾炎,症状严重者仍以手术治疗为好;妊娠晚期阑尾炎,约50%孕妇可能早产,胎儿的死亡率也较高,手术时应尽量减少对子宫的刺激。预产期和临产期的急性阑尾炎,诊断和治疗均较复杂,应与产科医生共同研究处理。
4、异位急性阑尾炎
多数人出生时阑尾已下降到右髂窝内,如胚胎发育异常,阑尾可滞留于腹腔的任何部位。当异常位置的阑尾发生急性炎症时,诊断上有一定困难,临床上较多见的异位阑尾为盆腔位,肝下位和左侧位。
(一)低位(盆腔位)急性阑尾炎:由于盲肠下降过多或右半结肠游离而缺乏固定时,阑尾可位于髂棘线以下,甚至完全进入盆腔内,临床估计盆位急性阑尾炎发生率约为4.8~7.4%,表现为转移性腹痛,只是腹痛部位及压痛区均较低,肌紧张也较轻。病程中可能出现直肠刺激症状如便次增多,肛门坠胀;或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和尿急等。低位阑尾炎的治疗与一般阑尾炎相同,应急诊手术切除阑尾。手术过程中应仔细探明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分离炎性粘连,使阑尾完全游离后予以切除。
(二)高位(肝下位)急性阑尾炎:先天性肠道旋转下降不全时,盲肠和阑尾可停留于肝下;后天性阑尾过长,尖端也可延伸于肝外下。肝下位阑尾炎时,腹痛、压痛和肌紧张均局限于右上腹,临床上常误为急性胆囊炎。必要时行腹部B超检查,如证实胆囊大小正常,轮廓清晰,胆囊腔内也无异物回声时,高位阑尾炎应该考虑,一旦确诊,应急诊切除阑尾。
(三)左侧急性阑尾炎:由于先天性腹腔内脏异位,盲肠可位于左下腹部;后天性游离盲肠,也可移动并粘连固定于左下腹,阑尾也随之固定在左髂窝内。左侧位急性阑尾炎极少见,其病理类型和发病过程与右侧急性阑尾炎相同,有转移左下腹痛,压痛和肌紧张也局限于左髓窝。考虑到左侧急性阑尾炎的可能时,应仔细进行胸、腹部的体检和X线检查,确诊后可经左下腹斜切口切除阑尾。
最低点为妊娠二个月;最高点为妊娠八个月。
三、慢性阑尾炎
(一)概念
关于慢性阑尾炎的诊断,目前认识上尚不完全统一,临床上它能否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意见尚有分歧。实际工作中,病理学上的慢性阑尾炎和临床上的慢性阑尾炎两者之间,并不总是相符的。例如在附带切除平时无症状的阑尾送检时,相当部分阑尾在病理上有慢性炎症在。而有典型临床表现切除后阑尾病检虽为慢性阑尾炎,但病人术后效果不满意;而阑尾病检未证实有慢性炎症,手术后症状却完全缓解。当然大多数病人慢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和手术的效果三者完全一致的,因此应该承认慢性阑尾炎在临床上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二)分类
临床上将慢性阑尾炎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一)原发性慢性阑尾炎:其特点为起病隐匿,症状发展缓慢,病程持续较长,几个月到几年。病初无急性发作史,病程中也无反复急性发作的现象。
(二)继发性慢性阑尾炎:特点是首次急性阑尾炎发病后,经非手术治疗而愈或自行缓解,其后遗留有临床症状,久治不愈,病程中可再次或多次急性发作。
(三)治疗
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但在决定行阑尾切除术时应特别慎重。
(一)慢性阑尾炎确诊后,原则上应手术治疗,切除病理性阑尾,特别是有急性发作史的病人,更应及时手术。对诊断可疑的病人或有严重并存病的高龄病人,应暂行非手术治疗,在门诊追踪观察。
(二)手术中如发现阑尾外观基本正常,不能轻易只切除阑尾后关腹,应仔细检查阑尾附近的组织和器官如回盲部,回肠末段一米,小肠系膜及其淋巴结。女性病人还应仔细探查盆腔及附件,以防误诊和漏诊。
(三)手术后应对每一个病人进行一段时间的随访,以了解切除阑尾后的实际效果。慢性阑尾炎的最后诊断不是病理,而是手术后症状的完全解除。术后仍有症状的病人,应作全面的检查,找出真正的病因,不能轻易地按术后肠粘连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