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北宋党争,苏轼被贬 ...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9: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00:27
让苦难,随波而去
每一朵花都将经历风雨,一阵摇曳震荡之后,有的或许跌下枝头,与叹息一同归于尘土;有的或许仍旧笑傲枝头,将微笑留给果实。
同样,每一条人生之路,也将迂曲多阻,或遇虎豹当道,或遭骇浪当头。只是,当一些人抱着山石哭泣哀伤之时,另一些人,已经挺起胸膛,撇下苦难,向着更光明的方向迈进。
苦难是人生的分水岭,聪明人翻越而去,从不回头;只有傻蛋才抱膝长叹,迍邅不前。其实,其间不管多么巉峻多么艰险,只要翻过这些山峰,背面必有山路,或蜿蜒曲折或笔直如箫,通往天堂。
是的,山的那头,夕阳下,黄昏的天地金黄灿烂;就在天际,那青山与红霞相交处,正在演绎凤凰的涅盘,正在上映浴火的重生。
然而,就是这么一道道坎,伤透了多少人的心,它们的阴霾遮住了多少人的视线,有多少人没能挣出纠缠的曲线,又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抑郁彷徨!
福克纳在他的小说中说道:他们在苦熬。许多人确实在苦熬。他们幻想,假如架起柴火,把苦难放在瓮里煮烂,也许就会做出一道生命的好汤——可是,他们错了。他们用一生的心血熔化苦难,最终的结果是,苦难称心如意地将他们沦为钳奴,他们的生命,只不过是永不停歇地为苦难本身编织嫁衣。
走出苦难!
正像罗马一位诗人所说的:昨日之余,积于身,累于心。
既如此,何不抛开苦难,忘记心中的痛楚!
《红楼梦》是一个悲剧的世界,可是并非所有人都似黛玉那般娇弱不禁,在一片花丛当中,我们也找到了湘云这朵常开不败灿烂永恒的花儿。她的身世并不比黛玉好,不仅襁褓之中丧父母,还受青春守寡之磨难。然而,我们从她的风谈玩笑当中,丝毫看不到忧愁。湘云逝水楚云飞,芙蓉已成残荷,湘云却飘向晴天!
回眸历史,雨井烟垣,也许,我们真该让苦难随波而去。就像苏东坡吃面条时的慨叹:九三郎,你何必去咀嚼它呢?花落就落了吧,抛下苦难,放一声旷达的仰天长啸!
接受,是一种豁达
浩淼的大海接受了波涛的汹涌与厮杀,于是更显出包容与深邃;广袤的草原接受冬天的凛冽与肃杀,于是更显出坦然与祥和;同样,人只有接受了苦难的磨炼与洗礼,方能升华精神,平息灵魂。
接受,是一种豁达。
一粒沙,无意间进入了贝的体内。撕裂的剧痛和割心的难受,贝,没有拒绝。月升了,又落了;潮涨了,又退了。贝躺在软软的河床上,微微地翕张着,没有悔恨,没有怨言,只有一份淡定的接受。终于,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贝,吐纳了一个关于珍珠的故事。
一粒沙,便是一支关于苦难的心曲。一份从容的接受,便成了一段珍珠的传奇。
在这个世界上,成功与苦难总是并存的。人总是在一次次接受苦难的过程中成长的。
喜欢看史铁生的书,对他的印象定格在那一方地坛中。那一个喜欢摇着轮椅去地坛看树、听风、静默的年轻人,双腿残疾,他也曾失落,也曾感到不公和无助。
看了他的《设计命运》,才若有所悟。苦难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才会使人格和境界有一个质的跃升。
那个喜欢在海棠树下张望的男孩,那个曾经易怒而对母亲肆意发火的青年,那个摇着轮椅在北京城寻找逝去童年痕迹的史铁生,把苦难当作一剂良药,接受,咽下,于是活出了一份生命的豁达。
喜欢看雨洗后的青山。暴雨来临之际,乌云密布,天地昏暗,偶尔有归家燕子的剪影和低低的鸣叫。一阵乌云翻滚,暴雨霎时倾泻而下,紧一阵,疏一阵,拍打着青山。而青山的无言与坦然常常令我感动。风雨逝去,纵然折断了几根枝,吹落了一些叶,青山以接受之姿态,显示出了它的不惧与坚守。于是,山更青,树更绿……
人,要像这青山。
请接受生活吧!包括不快与痛苦。相信,它终将使你的人生更从容,更淡定,更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