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9: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14:21
文:北泉轩
泱泱大国,华夏人文。上下五千年,食货贯古今。凝视祖国版图,悠忽长缩之间,时也,势也。华夏民族聚群而居,黄河为界,南北习俗迥异。因生存、生产、生活、食货、经济、军事、*,而渐合分。昔汉唐盛世,万邦纳贡,疆域广阔,物产丰饶。而分封于诸侯,争斗多于和平。
研读古钱币书籍,颇有体会,也有感慨。“孤品”、“仅见”之说,则为常见。后学者则羡慕、崇拜、景仰之情溢于难表。然,今世之屡见奇品、异品、首见品,恰如天外飞来之物,惊异诸家于不解。如隶体宣和通宝一说,凡宝字皆隶书贝,偶遇八分贝则视为异物。其实八分贝往往是银质赏赐钱,区别于普品铜钱,而书谱并未涉猎。由是之,“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主观故意多判伪,折杀草根藏宝情。何也!南辕北辙,误区之故。
慨叹泉界争议若此,皆因缺乏文物管理标准、规范、细则。乃试析北方古钱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就教列位博友评议。
关于北方遗存古钱的来源
首先,掠夺财物和金钱为战利品,是贮存于北方后世的主要来源之一。
早在公元936年,契丹儿皇帝石敬瑭割去燕云十六州,年贡帛30万匹之外,每逢年节必向辽太宗耶律德光贡献大礼。之后,辽、金、夏、蒙元、清骑兵、马队袭扰中原不断,边衅战事连绵。契丹和金国对中原的无数次战争,也无不进行疯狂的掠夺。蒙元军队对南宋的进攻,其初始目标正是南宋的财富,发展到后来则是希望南宋政权向蒙古纳贡称臣。蒙古铁骑席卷荆襄之地,实行野蛮的“三光”*和屠城。
其次,北方贮存于后世的古钱是宋代纳贡的遗物。
甲,仅从宋真宗与辽圣宗1004年12月檀渊之盟算起,每年给辽国绢20万匹,银10万两。如果加上富弼允诺的20万,则达30万两白银。岁纳白银直至1126年靖康之变,北宋亡。120年间,北方辽国很可能得获不少于3万万两白银或者和其他货币。
乙,到了南宋时期,1139年(高宗绍兴九年)宋 金合约,称臣纳贡。年贡岁银25万两,绢25万匹,直至1164年。25年间,至少输入金国绢625万匹,白银及各类辅币625万两。1164年(南宋孝宗)起,《隆兴和议》岁贡负担有所减轻,纳绢减少到每年20万匹,白银20万两。大约执行到1208年。45年间至少向金国纳贡900万匹绢,900万两银。1208年为南宋宁宗嘉定之年,宋金关系调整为伯侄关系。签订《嘉定和议》除赔偿韩仛胄抗金军费损失300万两白银之外,每年岁贡金国绢30万匹,银30万两。执行到1214年七月,宋宁宗不再向金国纳“岁币”。约6年间共向金国纳贡绢180万匹,银180万两。累计南宋向金国至少纳贡绢、银1700万匹和1700万两。
据资料记载,北宋的中后期,大约在1068-1098年间神宗、哲宗阶段,一般年份的财政收入约为8000万贯至9000万贯(文),而到南宋时期经济发达,年财政收入一般水平可达10000万贯(文)。如果按北宋中后期至南宋末(1068-1278)210年相对平均值一两白银约折合1500文铜钱计算,那么,北宋檀渊之盟后至靖康消亡,大约120年间,输送辽国岁币约3亿两白银,可折合4亿5000万贯钱。而南宋在76年间共向金国岁贡1700万两白银,约折合25·5亿万贯钱。
一方面檀渊之盟后加重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为北方边疆经济条件的改善创造了条件,也无疑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其三,关外北方贮存于后世的古钱是清代掠夺和发行的遗存。
1616年后金建国,努尔哈赤开始铸币,直至1911年宣统逊位,近300年。如果按某学者提供的道光中期以前,每年至少平均铸币在11·5亿文的数字推算,那么,至少在3450亿文以上。姑且作为相对概念数。当然,清兵入关后,征战大江南北掠夺前朝之数还应另计。可以设想,清兵掠夺或珍藏珍惜钱币必沉淀于后世一隅。可以设想:凡北方四省(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均有古代钱币蕴藏出土的可能。
北方遗存珍稀古钱的构成类别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择优汰劣,收藏存珍。或为规律可循。千百年来,历代传承,称为传世;时代发展,开发建设,或可出土。赏析民间可见古钱,或金银赏赐,或宋朝财富地域转移积累库存,或历代铸币归档窖藏,皆后世痴迷钱币收藏人士金石为开,心血所致。至若,宋清铸币,多泛普品,则如港湾水草浮萍,知古首见也。r 类别之一,历代宫廷赏赐金银币。
,类别之二,宋代积累前朝历史遗存。类别之三,历代铸币归档窖藏母钱。
以上试举数例,管中窥豹,挂一漏万。
综上,关于祖国北方存世珍稀古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探析,或可充分说明,北方现已发现遗存在民间的部分古泉珍品,可能要比国家总体掌握的数据多得多。诚若是,则可能说明官僚主义作风的影响和危害,在我国文博界也是客观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