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使杨墨滥觞于前,释老推波于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8:3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8分钟前

在东周社会动荡的“周秦之变”中,儒家孟子以“辟杨墨”为己任,反击“个人主义”与“普爱主义”对周人传统价值观的冲击。孟子认为,杨朱的“为我”观念无君,墨翟的“兼爱”主张无父,二者若不被抑制,将导致社会混乱。现代语言哲学揭示,话语的意义并非固定,而是通过否定和比较来确定。儒家的“辟杨墨”与其激烈的论战,反映了他们捍卫仁义之道的决心。

儒家对杨墨的区分对待尤为关键,孟子提出“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表面上看是主张从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但实质上强调的是在比较中找到中道。然而,后世对孟子这一观点解读各异,有人认为墨高于杨,有人则认为无高下之分,甚至有人认为孟子并非调和,而是主张比较。例如,宋代理学家认为杨、墨虽出自儒门,但因偏颇导致极端,而孟子主张在两者间寻找平衡,而非一味调和。

尽管有各种解释,多数学者还是认同“杨近墨远”的观点,即杨朱的思想更接近儒家,而墨家则相对远离。然而,这种看法的依据并不单一,有人从儒道比较角度解释,有人则从儒家内部的“个人主义”解读。但不论如何,孟子的立场明确,他主张的是在杨墨之间找到正确的道路,而非简单地调和。因此,理解孟子的“辟杨墨”并非仅仅关注其激烈言辞,更需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哲学思考和价值取向。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