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要有关“立夏”时的民俗习惯,提供两例即可。一定要说出他们的名称及文化内涵~简洁明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26 07:2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6 08:56
中国传统的四时八节都与美食有关,立夏也是如此。立夏是个吃的节日,旧称为立夏尝新。立夏一般都在农历四月初,其时春去夏来,樱桃红透,新笋登场,新鲜的果蔬开始登场,人们又可一饱口福了,其实在江浙这一带,在立夏日民间还保留着祭神、尝新、馈节、称人、烹新茶这些习俗。立夏之日,南京人还喜食豌豆糕,并借以消夏。据*时期南京的民俗大家夏仁虎先生在《金陵岁时记》里称:“立夏叫小儿骑坐门槛,食豌豆糕,谓不疰夏。”就是因夏令炎热,人们大多不思饮食,想借此时令以“压”之。当然压是压不住的,不过多吃点蔬菜水果和清淡食品,从今天的保健医学的角度来看倒是有一定道理的。
老南京“三鲜”分水中、田里和树头
四月又是立夏时节,春光融融,蔬果鲜鱼应时而生,昔日苏南等地有“立夏尝三新”之俗。三新指樱桃、青梅、鲥鱼。“立夏尝三鲜”。南京人还习惯将三鲜分为水中、田里和树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农历四月初,春去夏来,天气日渐暖和,万物欣欣向荣;三麦油菜已经成熟,樱桃、青梅、枇杷等鲜果陆续上市,各种菜蔬也应时而生。立夏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当然以“尝鲜”为主,谚语曰:“立夏尝三鲜”。南京人习惯将三鲜分为水中、田里和树头,水中的三鲜是螺蛳、河虾、鲥鱼;地里出产的三鲜分别是苋菜、蚕豆、豌豆糕或乌米饭;树头上长的三鲜是樱桃、青梅、香椿头。
水里的三鲜,螺蛳和河虾是平常之物,童年常得食之;鲥鱼就难以见着了,每年春夏之交,该鱼从沿海水域洄游上溯到江中产卵;史载:“鲥鱼三月出扬子江中,味极甘美,然多骨而速腐。”是长江中名贵鱼类之一。田里的苋菜、蚕豆可以到自家的菜地里面去采摘,其食法也是多种多样,如苋菜烧豆腐、苋菜清炒、蚕豆炒蒜苗、豆瓣蛋汤、豆瓣炒腊肉、豆瓣咸菜。乌米饭曾经在回味童年的小吃食里面详细写到过,而豌豆糕儿时吃过,只记得是淡绿色,好像用糯米粉加豆粉发酵而做成,甜甜的、糯糯的;如今,乡间人家也不大做了,此种豌豆糕大约就这样失传了。
树头之三鲜,最喜欢的就数樱桃了。青梅,指未成熟的梅,味酸而脆,可与蜜糖相拌食用之,能稍解其酸;不敢多食,多食之,牙齿会酸得吃不动嫩豆腐。香椿头是我敬而远之的东西,对其吃法也就不怎么关心了。靠近南京的镇江有“立夏尝八新”的饮食风俗。其中鲥鱼最为名贵。头潮鲥鱼是送往朝延的贡物,寻常人家尝鲜吃鲥鱼已是三潮过后的鲥鱼了。苏州地方也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活人尝食之。
曹雪芹家曾给皇帝送樱桃和鲥鱼
樱桃一名含桃,性温,味甘微酸,能调中益脾,美人面颜,泄精水壳痢。深红色者叫朱樱;紫色有细点者叫紫樱,味美。古时用以祀宗庙,献皇亲,朝廷亦用以赐百官。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四月二十二日,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抵达江宁(今南京)时,江宁织造府郎中曹寅当夜进贡康熙的就是玄武湖樱洲所产的时令佳品樱桃。康熙一见,十分喜悦,即说:“先进皇太后,朕再用。”随即差官送樱桃限二十四个时辰(即48小时)到达北京。
鲥鱼,《雨航集录》上说:“鲥鱼者,夏以时至,故名。”鲥鱼明清两朝一直作为贡品。曹寅曾兼任过监督运送鲥鱼去北京皇宫的贡使。他曾写过一首《鲥鱼》诗:“手揽千丝一笑空,夜潮曾识上鱼风。涔涔江雨熟梅子,黯黯春山啼郭公。三月齑盐无次第,五湖虾菜例雷同。寻常家食随时节,多半含桃注颊红。”“含桃”即樱桃。曹寅虽以鲥鱼为题,诗中却囊括了樱桃、青梅等三新,亦见他对江南风俗民情了解之深切。
小儿吃豌豆糕又要称体重
《金陵岁时记》中有记载:“立夏叫小儿骑坐门槛,食豌豆糕,谓不疰夏。”这项风俗的由来,是因为夏令天气火热,人多不思饮食,让小孩吃豌豆糕可望于整个夏季不厌食。儿时,每年立夏父母都要做一些豌豆糕,特意让我和弟弟两个骑在门槛上吃;吃完豌豆糕后,还要给我们称一*重,谓之“称人”。
当时,除了觉得豌豆糕好吃外,只把“称人”当成一种游戏,心里还暗暗笑话父母之迂腐,当然不懂什么“疰夏”不“疰夏”之说。后来才知道,立夏日“尝新”、“称人”之习俗在清代就流传了,《吴门补乘》就写到“立夏日,家家以大秤权人轻重。”夏日受称之人可以不“疰夏”,“疰夏”也叫“苦夏”。中医上的疰夏是指夏季长期发烧的一种病,患者多为小儿,由排汗机能发生障碍引起。入夏以后身体不适、眠食不服,日渐消瘦,这是一种很普通的症状;如此看来,“称人”与“疰夏”并没有多大关系,只是人们借立夏之机称称孩子的体重,以示提醒,炎炎夏日来了,要多注意身体的健康。最好的办法,当然更要多吃点新上市的时鲜果蔬食物,这样也算是一种食疗保健之法也。
至于这一风俗的由来,民间相传与孟获和刘阿斗的故事有关。据说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之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托之日,正好是这年立夏,孟获当即去拜阿斗。从此以后,每年夏日,孟获都依诺来蜀拜望。过了数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丞相嘱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望斗,每次去则都要称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豌豆糯米饭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获进城称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称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这一传说,虽与史实有异,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称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免除疾病,所谓不怯夏也。立夏这一天,古也称春尽日,一般*人墨客,惜春心事难免多情,春愁付诸诗词,邀朋聚饮,留下很多传世佳作。虎啸湄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6 10:14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