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护工行业存在的问题,部分地区已经开展了试点工作。江西、安徽、广东等地注重护工管理的规范,北京、福建探索用经过统一培训的“护理员”来代替护工,湖南则对于“失独”老人的护工费用给予一定的保障和补贴。病后照护是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问题,究竟该如何满足人们需求?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推动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面对护工行业发展不规范的现状,专家认为加强管理,推动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是题中应有之义。
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执行院长刘远立:护工行业规范化发展需要长期建设。短期来看,可以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为契机,将医院护工纳入院感体系统一管理;中期来看,对于低床护比医院的护理力量不足问题,可以逐步从家政公司零散供给“蓝领”护工,升级为医院向专业化的医疗后勤服务公司购买护理服务。长期来看,可以设置5年至10年人才培养过渡期,将新型护理员的专业要求从家政学向初级医疗护理学转变,并基于新型护理员的供给水平、能力模型,分阶段向新型护理员开放医疗辅助人员的职业权限,最终将其融入责任医师团队予以管理。建议国家卫生行政、人社、民政等部门协同发力,在总结各地试点工作并借鉴国际有关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出台以明确责任、提升能力、整合服务、费用分摊为原则的指导性文件,全面加强医院护工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姚淮芳:要建立一支专业、稳定的陪护队伍,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建议依托医院组建护工队伍,护工需要通过培训、考核、发证后上岗;护工接受医院管理,医院护士对护工有管理、指导和培训的责任,护工出现问题,医院有处罚权,对不适合从事护工的人员,医院有解聘权。此外,护工应和其他工种一样确保有休息的时间,和医生护士一样由科室统一排班;根据护工的护理特长安排护理不同的病人,根据其工作能力和工作量设置不同的薪资,鼓励护工学习、掌握更多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也可以通过考核,晋升护工级别,增加护工工资待遇。
建立护士分级使用制度
针对护工需求旺盛背后的医院护理人员不足问题,专家建议通过护士分层和分级执业来解决。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岳:当下护工从业人员数量庞大,从建立一套系统的医疗辅助人员制度的角度出发,可以从中遴选出一批优秀人员,推动向助理护士方向发展。同时,将护士进行分级,根据不同服务内容赋予不同级别的护士相应权限,比如高级执业护师可以拥有部分处方权,助理护士则负责生活护理和帮助。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教授李明子: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可以考虑建立护士分级使用制度,明确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职责范围,由注册护士负责病人整体护理,新设“助理护士”负责病人生活护理、取代护工,同时拓宽护士职业发展空间,在注册护士之上增设高级执业护师等,既满足病情复杂患者对更深入专业护理的需求,又能提升护士的专业价值和成就感。取消护工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医院投入的落实,建立政策引导机制,对医院护理工作设立考核指标,发挥指挥棒作用,引导医院严格依照不同的科室特点、工作量、病人病情等,按照不同的床护比配备相应的护士资源,确保护理队伍稳定。
(本报记者 陈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