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呼吸道疾病扎堆儿流行,把“吃咳嗽药要不要喝水”的大讨论送上了新闻热搜。的确,有些止咳药服用后需暂缓喝水,不过,有一些祛痰药则需要多喝水以便稀释痰液、帮助排出。其实,用药喝水学问很大,药物不同,喝水多少有不同讲究。今天,药师就来帮大家盘点那些服用后需要少喝、缓喝水的药物,以及服用后需要多多喝水促进代谢的药物。
8类药服后缓喝少喝水
止咳类药物 如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川贝止咳露等;用药5分钟内不要喝水。止咳糖浆口感好、服用方便,有些人用药后觉得口中有味道便大量饮水,这样做不利于药物药效的发挥。
止咳糖浆较为黏稠,容易黏附在咽部,发挥消炎作用,喝水过多,会将咽部药物冲掉,浓度降低,不能充分发挥药效。建议服用后至少5分钟内不要喝水,之后不宜大量喝水,如果觉得口干,可在服药半小时后再喝水。如果糖浆太刺激咽部,引起不适,另当别论。
润喉含片 如西地碘含片、草珊瑚含片、咽炎含片、银黄含片、西瓜霜含片、度米芬含片及替硝唑含片等。药物含服后有效成分黏附在咽喉,直接作用于病灶,达到润喉、杀菌消炎的目的。含服时药片置于舌根部,尽量贴近咽喉,使药物保持较高局部浓度,建议含服后30分钟内尽量不要喝水。
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如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铝碳酸镁片等,主要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药物服用后,在胃中会形成不溶解的细微颗粒,覆盖在受损胃黏膜上隔绝胃酸,防止胃酸侵蚀。这样有利于新组织长出,修复受损溃疡面。而进食和喝水多则会稀释药物,把刚刚形成的保护膜冲掉,使保护膜变薄,受损胃黏膜再次暴露在腐蚀性的胃酸中,失去治疗作用。
因此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最好空腹服用或睡前服用,服药半小时内尽量不要喝水;需要嚼碎吞服胃药:如复方氢氧化铝,需要嚼碎极少量的水吞下,忌多饮水。如果想喝水,建议在服药半小时后,待达到药效后再适量喝水。
苦味健胃剂 如复方龙胆酊、龙胆大黄片、小儿散、健胃宝和胃炎胶囊等,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药物借助其苦味刺激舌头味蕾和末梢神经,促进唾液、胃液分泌,达到增进食欲、消化食物之目的,故应饭前服用,服用后不宜立即喝水,以免冲淡苦味而降低健胃效果。服药半个小时后喝少量水去除口腔异味,但不宜喝水太多。
止泻药 如蒙脱石散,具有较强吸附力,可均匀覆盖在肠腔表面,吸附致病微生物缓解腹泻,服用后喝水过多,影响药物对消化道内病毒病菌的固定和抑制。建议将药物倒入半杯温开水(约50毫升)冲服。
抗利尿药 如加压素、去氨加压素,服药期间应限制饮水,否则可能会引起水潴留或低钠血症及其并发症。
含漱剂 用于咽喉、口腔清洗,有去臭、防腐、收敛和消炎作用,是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辅助用药。该类药物含漱后不能吞下,不宜立即喝水,需在口腔内保持一定的浓度。
其他药物 某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如硝酸甘油、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硝苯地平片及卡托普利片(用于紧危降压时)等,服药时不可咽下,也不要吞服,更不能喝水。最好嚼碎后舌下含服,由舌下静脉直接吸收药物入血,发挥最大、最快的效果,用水送服,见效慢且易使药效大打折扣,起不到急救的目的。
这14类药服用后多喝水
感冒药 若出现感冒症状,首先要多喝水;症状严重需用药,常用如快克(复方氨酚烷胺)、日夜百服宁(氨酚伪麻美芬片/氨麻美敏片Ⅱ)、芬必得(布洛芬)等含退烧镇痛抗炎成分药物,不仅要用200毫升温水送服,用药期间也要多喝水,特别是长期大量用药,多喝水以加快药物和毒素排泄。
发烧时要比平时多喝水,促使排汗排尿,利于体温调节,促使体内细菌病毒迅速排泄,也可预防出汗过多引起脱水。
祛痰药 如溴己新、沐舒坦或羧甲司坦等,药物将黏稠的痰液溶解易于咳出。这些药物有辅助止咳的功效,服药后多喝水有助于稀释痰液,痰液排出,增加祛痰效果。
平喘药 氨茶碱、多索茶碱、二羟基茶碱(喘定)等,平喘同时可提高肾血溶量, 具有利尿作用, 使尿量增多而易致脱水, 出现口干、多尿或心悸, 同时哮喘者往往伴有血溶量较低, 宜适量补充体液,多喝白开水或橘汁。
通便药 服药时多喝水,增加肠道水分利于大便排出;服药后易造成体内脱水,需补充水分;服药期间, 每天至少喝2-3升水,尤其保证清晨饮水量。晨起最好空腹喝500ml-600ml温水,因为早晨是一天中最容易排便的时间,饮水多可明显加强大肠蠕动,促进大便排出。
驱肠虫药 小儿服用驱肠虫药后要注意多喝水,多吃含植物纤维素的食物,加强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及时把被药物杀死或麻痹的虫体连同粪便一起排出。
利胆药 如舒胆通(曲匹布通)、熊去氧胆酸,促进胆汁分泌和排出,冲洗胆道,有助于胆道内泥沙结石排出。有些利胆药可引起胆汁的过度分泌和腹泻,因此应尽量多喝水,以免腹泻造成脱水。
抗尿结石药 如中成药排石汤、五淋化石丸、排石冲剂、柳栎浸膏胶囊等,服用后,保持宜多喝水,1日尿量在2.5-3升,冲洗尿道,稀释尿液,并降低尿中盐类的浓度,减少尿盐沉淀的机会。
抗痛风药 如别嘌呤醇、丙磺舒、秋水仙碱、苯溴马隆等,应用排尿酸药治疗痛风时应大量饮水,保证每天饮水量不少于2升,同时应碱化尿液,以防止尿酸在排出过程中在泌尿道形成结石。
电解质 如口服补液盐要多喝水,每袋加500-1000毫升水溶解。口服补液盐Ⅱ由于渗透压有点高,给儿童服用稀释水量应为说明书上的1.5倍。
双磷酸盐 如阿仑瞵酸钠、帕屈膦酸钠、氯膦酸二钠等对食管有刺激性,须用200毫升水送服,同时在服药后不宜立即平卧,并保持上身直立30分钟。在治疗高钙血症时,可致电解质紊乱和水丢失,故应注意补充体液,使每日尿量两升以上。
注射疫苗 小朋友注射疫苗半小时内喝水量应比平时多1倍,半个小时后多给孩子喝温开水,少量多次,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疫苗打完3天内注意饮食清淡,不要吃辛辣、高蛋白食物,如海鲜、牛羊肉、鸡肉、鸡蛋等,以免引起过敏。
造影剂 做增强CT或血管造影检查时需注射造影剂,检查后要多喝水促进代谢,促使造影剂排出,以减少造影剂肾病发生。检查后还可多吃流食或清淡食物,多食五谷杂粮、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过敏体质患者,尤其是对海鲜过敏的人,检查前要向医生说明。
化疗药物 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每天应喝1-2升水;多喝些白开水或果汁、清汤,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水分及排出化疗药物毒素,降低恶心、呕吐等副反应;也可以促使残留药物排出,减少对肾脏和膀胱的副作用。
易引起泌尿系统损伤的药 如某些抗生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噁唑)、抗病毒药(阿昔洛韦、泛昔洛韦)、抗结核病药(如异烟肼、利福平)、抗肿瘤药物(甲氨喋呤、环磷酰胺等),这些药物或者代谢产物经肾排出,如饮水量不足,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损伤,出现结晶尿、血尿、尿痛等。因此,多喝水使尿液中药物的浓度降低,增加尿量加速药物排泄,避免损害肾脏,应保持24小时排尿量在1200毫升以上。
喝水多少 这样计算
通常服药时喝60-100毫升水比较合适。有些药物需要多饮水,一般在200-300毫升。对食管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应喝200毫升以上的水。服用胶囊类药物,应喝足量的水,约100-300毫升。服药时多饮水,起推动润滑作用,帮助药物顺利下咽,保护食道黏膜。胶囊剂易粘附在胃壁上,药物不能均匀散开,集中于胃某一部位易导致局部浓度过高,刺激胃黏膜,增加饮水量可加速胶囊溶解,药物吸收和发挥药效。服药后要多喝水,可以促进药物在胃内快速崩解和溶解,加速胃排空,有利药物吸收。
最后提醒,如果病人患有慢性肾炎、高血压、水肿等疾病需要控制水的摄入量时,则服药时喝水量要听取医生意见。
送服药物一般建议用温水(40至50℃),但有些药物的水温则要低于40℃,如维生素类和助消化的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等,以及一些含活性菌类的药物等。总之,服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不清楚的可以寻求专业药师的指导。
文/李芳(北京清华长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