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问答1
问答101
问答201
问答301
问答401
问答501
问答601
问答701
问答801
问答901
问答1001
问答1101
问答1201
问答1301
问答1401
问答1501
问答1601
问答1701
问答1801
问答1901
文章1
文章101
文章201
文章301
文章401
文章501
文章601
文章701
文章801
文章901
文章1001
文章1101
文章1201
文章1301
文章1401
文章1501
文章1601
文章1701
文章1801
文章1901
人工智能辅助识别眼底病 可提高医生诊断能力
多巴胺和血清素影响大脑决策机制揭示
如何预防痛风反复发作?做好这几件事
国家卫健委:截至2023年9月全国每千人口托位数3.36个
惊蛰:疏肝排毒养正气(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养生之道)
空气污染或致患乳腺癌几率增45%
儿童医院搭建儿童罕见病诊疗体系 确诊时长由4年缩至1年内 覆盖全国3000多家医院
广西全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各代表团全部报到 大会准备工作就绪
如何科学防范生活噪音?专家答疑
贪吃香浓美食,会让肝脏变得像面团一样黏糊糊?
新研究证实周期性模拟禁食有益身体健康
新研究揭示地球上首批细胞形成过程
完善长期护理保险机制
合理配置资源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清明团子即将登场 中式糕点传统节日迎来“高光”
广西加强医疗护理员规范管理 解决就医陪护民生“痛点”
《热辣滚烫》激发斗志?减肥前先搞明白这几件事
中医药现代化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吃糖多,易患冠心病!
让罕见病更早被“看见”
便利化举措更多,“一老一小”优惠加码
住房城乡建设部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
不断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 四川乐山这样做
探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郑州构建“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
马龙:多元养老托起“夕阳红”
通过建模量身定制—— 三维打印让义眼更逼真更自然
血检可预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
胰高血糖素或为肾脏健康关键
青海造血干细胞捐献累积库容量达2.9万人份
厦门推“院内直办”便利台胞看病费用报销
国家医保局曝光26家失信医药企业
住房城乡建设部:做好今明两年住房发展计划
进一步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
常穿黑色内衣易患癌?别信,假的!
新型可穿戴系统能实时识别人类情感
我国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新进展
让民生之盼转为民生之赞
嗓子有异物感 也许是颈椎病?
财经观察:“存款变多”意味着什么?
网站首页
老年资讯
老年风采
老年养生
老年旅游
老人文苑
老有所学
老有所养
老有所乐
老有所为
老龄产业
老年文化
老年大学
至爱老年
中华孝道
智慧养老
医养结合
养老新政
养老机构
国内养老
养老服务
养老金融
当前位置:
首页
> AI联袂蛋白质分析:有望提前15年预测痴呆风险
AI联袂蛋白质分析:有望提前15年预测痴呆风险
来源:无忧晚年
2024-11-15
一个人患上痴呆的风险有多大?现在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依靠血液检测或许能提前15年给出预测结果。日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教授郁金泰团队,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教授冯建峰、研究员程炜团队与英国华威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利用AI算法,对1463种血液蛋白展开分析,识别出几种标志物,并可借此提前15年预测一个人罹患痴呆的风险。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衰老》杂志上。
郁金泰和冯建峰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强调,最新研究结果对痴呆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早期干预意义重大。这一研究有望催生新的血液测试方法,尽早检测出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形式的痴呆。此外,AI与蛋白质分析的“强强联手”,对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靠机器学习找出标志物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罹患痴呆的人数超过5500万人。这种疾病非常“狡猾”,患者被确诊时或许已经患病很多年。“痴呆的病程长,在发病前数年甚至数十年就会出现病理改变。到确诊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窗口。因此,急需寻找痴呆的早期预测方法,识别痴呆高风险人群。”郁金泰解释说。
为了鉴别出可揭示痴呆“蛛丝马迹”的蛋白质,团队利用了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在2006年至2010年间采集并冷冻的52645名健康参与者的血液样本。在约15年的随访时间里,这些人中有1417人罹患痴呆。冯建峰介绍:“在痴呆患者的血液中,某些特定蛋白质的水平会发生变化。我们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分析了1463种蛋白,发现其中GFAP、NEFL和GDF15的水平升高与痴呆有关。我们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将上述生物标志物与受试者的年龄、性别、教育和家族史等人口统计学因素相结合。结果显示,在不同验证策略下,该模型预测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3种痴呆亚型发病率的准确率约为90%。”
GFAP能够为星形胶质细胞提供结构支持,此前已被科学家提议作为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标志物。郁金泰补充说,最新研究发现,血液中GFAP水平高的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性是正常水平的人的2.91倍。
“与以往的确诊时间相比,我们可以相当可靠地提前15年预测这类疾病的风险。”冯建峰说。
或将催生新血液检测方法
郁金泰认为,这一发现可用于开发新型血液检测方法,以尽早识别出有痴呆风险的人群。通过简单的验血来检查血液中是否存在疾病标志蛋白,这种方法相对于其他具有侵入性或更高成本的检测方法(如腰椎穿刺、影像学检查等)来说更加经济、易于实施。这也表明蛋白质组学在未来痴呆早期筛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郁金泰进一步解释:“我们的研究采用了迄今为止最大的血液蛋白质组学和社区人群队列,大样本、长时间的纵向随访保证了研究发现的可靠性和研发模型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数据源于社区队列,这使研究结果更贴近痴呆早期筛查的实际应用情况。这一点对于未来模型的应用至关重要。”冯建峰也说,希望未来能开发出新药,与研究中确定的蛋白相互作用。
尽管上述研究结果让人们对痴呆的早期诊断和尽早治疗燃起新的希望,但也有研究人员强调,新发现的这些标志物还需进一步验证,才能作为临床筛查工具。“尽管基于血液学检测的痴呆预测从科学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过渡已成为趋势,但它仍处于研究阶段且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郁金泰介绍,首先是要解决标准化问题。目前科学家尚未建立统一的血液蛋白标志物评估标准,不同研究可能使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
冯建峰也认为,血液蛋白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药物使用等,因此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目前,仍需大规模和长期的研究,来验证血液蛋白标志物在痴呆预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记者 刘 霞)
上一篇文章
人工智能辅助识别眼底病 可提高医生诊断能力
下一篇文章
让罕见病更早被“看见”